中国工艺美术史
教 案
主讲教师:向金定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选用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 编制时间:2015年9月
文艺法学部 艺术设计系
……………………………………………………………最新资料推荐…………………………………………………
授 课 计 划
授 课 日 间 班级、教室 课时量 第一周 至 第十八周 14环艺1 2 3班 艺术楼3213 计划24学时 主题一:陶 主题二:瓷器 主题三:玉器 主题四:青铜器 主题五:金银器 主题六:建筑 主题七:家具 主题八:木雕 主题九:漆器 主题十:染织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及其演变规律,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怀。 1、 各工艺造型特点 2、 各工艺装饰特点 3、 各工艺元素提取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各工艺元素提取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专业必修课---设计理论课程 讲授法、演示法、视频辅助 多媒体 实际22学时 教 授 课 题 (章、节)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堂类型 教学方法 教具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一周:中国工艺美术概述 (学习目的、课程性质、学习方法、考核方式) 第二周:陶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三周:瓷器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四周:机动课时(国庆假期) 第五周:陶瓷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 第六周:玉器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七周:玉器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第八周:青铜器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九周:青铜器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第十周:金银器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最新资料推荐…………………………………………………
第十一周:金银器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第十二周:建筑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十三周:建筑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第十四周:家具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十五周:木雕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十六周:漆器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十七周:染织品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十八周:课程总述、复习
……………………………………………………………最新资料推荐…………………………………………………
教 案
第一周:中国工艺美术概述 (学习目的、课程性质、学习方法、考核方式)
概述 (一)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与配合多种媒体进行的设计作品赏析。在讲授工艺美术的起源、形态范畴、演变、审美特征、主要内容及发展规律时,以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重点与难点:传统工艺美术的形态范畴、审美特征 (三)教学内容: 1.1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起源与发展 1.2 传统工艺美术的形态范畴 1.3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演变及审美特征 1.4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形式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规律 (四)学时分配: 2学时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周:陶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三周:瓷器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四周:机动课时(国庆假期) 第五周:陶瓷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陶瓷 (一)基本要求:了解古代陶瓷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的线索,掌握各个时期陶瓷工艺美术的造型和装饰风格。特别是形体的变化,图案、纹样等装饰题材的转变,使得把抽象的时代文化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式表现于陶瓷艺术中。 (二)重点与难点:不同历史时期陶瓷装饰手法、题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2.1 陶瓷发展简史 2.2 陶瓷造型工艺美术 2.3 陶瓷装饰艺术设计 (四)学时分配:2学时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出现这种产品。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数量较少,品质也有缺陷。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春秋战国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发展。浙江绍兴地区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的窑址。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有暗纹陶、彩绘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 汉代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陶瓷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瓷器、以及砖瓦、陶塑等。 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印纹、划纹、堆贴、彩绘、雕镂等多种。 这时期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均有出色的成就。 ……………………………………………………………最新资料推荐…………………………………………………
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已进入瓷器时代。自六朝以后,陶瓷制品成为人们生活器皿中一个主要的品种。陶和瓷的主要区别,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陶土,瓷器用瓷土。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c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 °c左右。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最早的瓷器为青瓷。以浙江地区为中心。越窑最具代表性。鸡头壶、莲花尊、魂瓶等为代表器型。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代表装饰纹样。 隋代的陶瓷白瓷烧制成功,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唐代的陶瓷1、青瓷:越窑“类玉、类冰”“巧剜明月,轻旋薄冰”、“秘色” 2、白瓷:邢窑“类银、类雪”,河北内邱。 3、彩瓷:彩釉瓷和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河南鲁山、湖南长沙等地。 4、唐三彩:三彩陶器烧胎后涂以黄绿、褐、蓝、白等釉烧制而成,由于掌握了大量金属釉的特点,两次烧成,使其成为绚丽夺目、鲜艳多彩的艺术品。长安、洛阳为主要产地,多为明器。 宋代的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最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因此,宋代也称为“瓷的时代”一、五代的陶瓷:以越窑的“秘色瓷”(青瓷)为代表。专为贡奉使用。二、宋瓷:南北方众多名窑,各展异彩。 北方地区:定窑-河北曲阳,官窑,白瓷、金银扣、印、刻、划花。 汝窑:河南临汝。青瓷窑。多素器,葱绿色。 官窑:未现窑址。北方青瓷窑。粉青,紫口铁足,蟹爪纹开片。 耀州窑:陕西同官,青瓷,刻、剔、印、镂空花。 钧窑:河南禹县,青瓷系统,色釉乳浊,窑变“夕阳紫翠忽成岚”。 磁州窑:民间特色窑系。河北彭城一带。黑白花装饰。笔力豪放简练。 南方地区: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影青为其代表。 龙泉窑:浙江龙泉一带。粉青青瓷,釉色苍翠,堆贴、浮雕装饰。 哥窑:釉面开片,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金丝铁线。 建窑:福建建瓯一带。盏为特色,兔豪、油滴、天目釉。 吉州窑:江西吉安。南方民间窑系。木叶、剪纸入釉,玳瑁斑。 元代的陶瓷工艺总的趋势较为衰落。而随着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彩瓷大量流行。白瓷也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景德镇开始成为全国制瓷的中心。元代陶瓷的主要成就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元后期达到成熟。釉里红与钧窑紫红釉的烧制有关。元时较为灰暗。元代瓷器造型大而笨重。装饰多见松竹梅、和“琛宝”。 明代以后,我国的陶瓷主要以白瓷为主。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陶瓷的中心。白瓷画花成为主要的装饰方法。明代官窑器开始以年号作款,一直延续明清两代。 清代陶瓷工艺继承明代传统,在釉色、彩绘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雍正以后走向繁琐堆饰的作风。明代永乐年间的景德镇窑,压手杯是著名品种,脱胎器也是佳作。甜白釉和红釉最具特色。宣德瓷器,以青花最有名,瓷胎为“麻仓”土,……………………………………………………………最新资料推荐…………………………………………………
青花原料是南洋进口的“苏泥勃青”,色调深沉雅静。有“灯草口”的霁红釉也是此时精品。明成化时期,青花加彩(填彩和斗彩)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上下斗合的“斗彩”,成化时期最为精美。小件酒杯,如鸡缸杯著名。弘治、正德时期总体趋向衰落,但“浇黄”或“娇黄”釉特色鲜明,正德的回回花和“正德式”也各具特色。嘉靖、万历年间,民窑官窑产量巨大,分工很细。嘉靖的葫芦瓶、万历的蒜头瓶为当时佳器。五彩初露端倪。明时福建德化窑的白瓷最为著名。法人称之为“中国白”。 瓷塑像也很有名。何朝宗是当时的瓷塑高手。宜兴窑和石湾窑为明时的精陶产地。石湾窑仿钧瓷,又称“泥钧”宜兴紫砂壶以造型取胜,“供春壶”为代表。珐华器与佛教有关。花纹轮廓用高起的凸线,再饰以蓝、紫、绿等釉彩。 清康熙年间,以红釉为著,宝石红、郎窑红、豇豆红器口呈淡青色。古彩“硬彩”笔力健劲,单线平涂,色彩浓艳。青花则称“康青五色”渲染次数加多,更富层次感。雍正时期陶瓷逸丽清秀,富装饰性。以粉彩(软彩)最具成就。 乾隆时期陶瓷富丽繁密,细致精巧。珐琅彩、墨彩、模仿器最具特色。康熙刚健、雍正雅致、乾隆华缛。康熙装饰多用人物,雍正流行花鸟,乾隆早期尚奇巧,晚期重模仿。康熙五彩、雍正粉彩、乾隆珐琅彩成就均高。 第六周:玉器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七周:玉器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玉器 (一)基本要求:宏观把握我国玉器的起源、发展、演变。史前玉器的造型和装饰与当时社会形态、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后来不同时期玉器在造型、装饰上的演变,使用功能性的多样化。深入了解“玉”这一特殊器物所承载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玉器造型、装饰及其材质的审美特征和其所隐含的深邃思想特质 (三)教学内容: 3.1 玉器的发展和利用简史 3.2 玉器造型工艺 3.3 玉器的装饰艺术 (四)学时分配: 2学时 ……………………………………………………………最新资料推荐…………………………………………………
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 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清代的玉器工艺在乾隆时期达到极盛。 第八周:青铜器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九周:青铜器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青铜器 (一)基本要求:通过老师的课堂面授使学生对我国青铜工艺美术有一个全面、理性的认识,同时采用多种媒体展示、赏析具体的青铜器实例,特别是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审美特征 比较,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文化。了解秦汉以后青铜器继续发展和衰落的原因,以及后来的表现。 (二)重点与难点: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审美特征 (三)教学内容: 4.1 青铜器发展简史 4.2 青铜器的造型艺术 4.3 青铜器的装饰艺术 (四)学时分配: 2学时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最新资料推荐…………………………………………………
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向发展。以素器最为流行。其中,灯、炉、奁、壶、洗、镜等的产量最大,也最具特色。 另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流行铜鼓。汉代还出现了优秀的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铜屋”等。 清代青铜器多为仿制商周青铜器具、器型、装饰纹样。 第十周:金银器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十一周:金银器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金银器 (一)基本要求:了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产生的技术条件;金银器的造型、装饰所折射出来的经济、技术、文化特征,特殊历史阶段外来文化对金银器装饰、造型的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不同时期金银器的造型、装饰特点,及与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5.1 金银器的生产制作历史 5.2 金属工艺的造型艺术 5.3 金银器的装饰工艺美术 ……………………………………………………………最新资料推荐…………………………………………………
(四)学时分配: 2学时 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最为著名的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六朝时期的金银器出土较多,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隋唐时期的金属工艺,以金银器和铜镜最为发达。 唐代的金银器以银熏炉和舞马衔杯银壶为代表。装饰精美,手法多样,金碧辉煌。唐镜因馈赠和献礼而发达,菱花型、葵花型,特色鲜明。金银平脱:唐代首创。螺钿:雕漆:唐代首创,现为剔红。 元代非常重视金银器,而铜器逊色。金银器出土较多。彭君宝为当时戗金高手。螺钿也很秀美。 明代的金属工艺中,最具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宣德炉是利用从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的一批小型铜器,为宫廷和寺庙作祭祀或熏衣之用。景泰蓝的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艺术特点形、纹、色、光。 清代的景泰蓝继承明代。又出铜胎画珐琅,为景泰蓝的演进。另有铁画别有特色。 第十二周:建筑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十三周:建筑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建筑 (一)基本要求:总体把握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演变的历史流程,重点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结构、造型,及装饰的特征,探寻其形成的文化渊源、历史背景、技术条件等。 (二)重点与难点:古代建筑造型、装饰的多样性,及其所蕴含的等级观念、文化思想 (三)教学内容: 6.1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6.2 建筑结构与造型工艺 6.3 建筑装饰艺术 ……………………………………………………………最新资料推荐…………………………………………………
(四)学时分配: 2学时 我国传统建筑以框架式结构、庭院式组群布局为基本内容;以独特的屋顶、丰富的色彩、主体建筑与衬托性建筑为艺术形象;以波澜起伏的发展历程和向其他文化交流学习而不断向前发展;以木结构的斗拱等为建筑体系:方正严整、结构丰富。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 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最新资料推荐…………………………………………………
第十四周:家具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家具 (一)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家具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不同历史时期家具的种类及使用功能;家具的造型特征,装饰手法、图案、纹样等的应用。 (二)重点与难点:家具的造型、装饰是如何反映功能,与功能进行协调的。 (三)教学内容: 7.1 古代家具发展简史 7.2 古代家具的造型艺术 7.3 古代家具的装饰工艺 (四)学时分配:2学时 唐代经历着自古以来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阶段。 家具由矮向高发展。品种有几、案、挟轼、箱、柜、胡床、屏风、棋局等。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强盛时代。手工艺得到巨大发展,外贸经济也得到振兴。新理学的兴起,使经史派更加注重实用和科学技术的研究。 资本主义萌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化、科学的产生,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段,得到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 清代的工艺美术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清代中期以前,继承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所发展。 中期以后,艺术创作走向了繁琐堆饰,格调不高,但生产技术仍取得一定的成就。 明式家具注意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制的树种,所以又统称硬木家具 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不加油漆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结构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概括成:简、厚、精、雅 简,造型洗练,落落大方 厚,形象浑厚,庄穆质朴 精,做工精巧,严谨准确 雅,风格典雅 明代是中国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 达到了精练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健”、“约”来形容。装饰性很强,样式化、程式化、图案化。绘画已经较普遍地用于装饰。明显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 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繁缛、精巧,绘画式的装饰占主导地位。,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最新资料推荐…………………………………………………
第十五周:雕塑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雕塑 (一)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讲解和多媒体进行设计作品赏析,从而了解古代雕塑的种类,雕塑形式的发展演变和社会功能,每个时期雕塑手法、造型、装饰的表现形式所反映的审美情趣。 (二)重点与难点:不同时期雕塑的种类,雕塑造型、装饰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内容: 8.1中国古代雕塑发展简史 8.2 雕塑造型工艺美术 8.3 雕塑装饰工艺美术 (四)学时分配: 2学时 在原始社会末期,居住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人,已经开始制作泥塑和陶塑了。1975年,在陕西华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墓葬中发掘出一件陶制鹰鼎。它那精美的造型引起人们的赞叹。陶鹰鼎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桀骜雄猛的气势。这样一件体量并不算大的陶塑,竟产生出非凡的气魄和雄强的力量感。黄河中上游地区先民给后人留下不少陶塑杰作。枭形壶是将壶的顶部作成猫头鹰的头面,其中可能含有某种图腾崇拜的意义。有些器物的盖纽或口嘴作成人头形或鸟兽形,稚拙而有趣。 在湖北屈家岭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中,出土了一些手捏的只有数厘米大小的动物雕塑。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是经过特意烧制的陶制品,如陶鸟、陶猪、陶鱼之类,造型完整而有情趣。好像是当时在制作大体陶器之余,用剩下的泥巴即兴作出来的。不知是否专门为孩子制作的玩具,还是另有用途,总之,它们主要起娱悦性情的作用。在黄河中游早期的遗址中也有类似的动物陶塑发现。陶塑小动物都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定居后普通饲养的猪、羊、狗、鸡等家畜家禽,反映了制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经过观察,发生兴趣才去加以表现的 。原始陶塑的含义可能是多重的,也是比较模糊的,从而带有某种远古的神秘感和莫解的奇妙。其表……………………………………………………………最新资料推荐…………………………………………………
现手法真实,朴实、自由、夸张、概括,一点也不雕琢,体现了一种随意美,稚拙美。它们为后来较大和较精细雕塑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秦兵马俑,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动力、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第十六周:漆器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殷商时代已有“石器雕琢,觞酌刻镂”的漆艺。1973年河南成蒿成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漆器残片,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并涂上朱、黑两色的漆。 西晋以后到南北朝,由于佛教的盛行,出现利用夹纻工艺所造的大型佛像,此时的漆工艺被用来为宗教信仰服务,夹纻胎漆器也因而发展。所谓的夹纻是以漆辉和麻布造型作为漆胎,胎骨轻巧而坚牢。 唐代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种种因素使工艺美术也随之发达,在艺术、技术以及生产上,皆远超过前期。唐朝漆器大放异彩,呈现出华丽的风格,漆器制作技术也往富丽方向发展,金银平脱、螺钿、雕漆等制作费时、价格昂贵的技法在当时极为盛行。 宋代漆器的制胎和髹饰技艺已经十分成熟,当时不仅官方设有专门生产机构,民间制作漆器也很普遍。漆器所制作的器皿,样式多且富变化,造型简朴,表现出器物结构比例之美。一般而言,宋代漆器以素色静谧为主。 明代时期的工艺美术跨入新的阶段,官方设厂专制御用的各种漆器,并由著名的漆艺家管理。除了官设的漆器厂外,民间漆器生产也遍及大江南北。明代江南漆器名家辈出﹐明初有张德刚﹐包亮﹐明代中期有方信川,明末有江千里等,并出现集漆器工艺之大成的著作:黄成著,杨明注《髹饰录》。 髹饰工艺在这时有很大的革新,结合多种传统技法,两种以上的技法作结合,……………………………………………………………最新资料推荐…………………………………………………
不同的文饰在不同的素地上更换,开创出千文万华的繁荣局面。 今日中国大陆和台湾,漆器仍是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份,著名的漆器工艺,包括福州的脱胎漆器,厦门的髹金漆丝漆器,广东晕金漆器,扬州螺钿漆器,稷山螺钿漆器,山西平遥推光漆器,成都银片罩花漆器,安徽屯溪犀皮漆器,北京剔红漆器,台湾南投县黑髹漆器等。 第十七周:染织品 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的格式,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而更加样式化,形成几何分割线。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南方则依然是著名的蜀锦。隋代的印染工艺中,出现了夹缬等新技术。 唐代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唐锦的花纹主要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窦师纶所创的“陵阳公样”)、散花、几何纹和晕涧。唐锦为纬锦,纬线提花,清新活泼,华美流畅。唐代的印染工艺主要有夹缬、蜡缬、绞缬、碱印、拓印等。唐代的刺绣工艺除辫绣外,还有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手法。 元代丝织品中,纳石失金锦最为著名。工艺精美,手法繁多。 捻金、片金、拍金、印金、描金、点金等。毛织品中毡、罽较为普遍,与其游牧生活有关。棉织是元代发展的一种新兴染织工艺。元代著名的棉纺织工艺家黄道婆,习海南彝族人的棉纺技术,促进了我国棉纺工艺的发展。 明代的染织工艺,在织造技术和染色方面,在花色品种方面,都比元代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丝织品以江浙、四川、山西和闽广为著。妆花、本色花和织金锦各具特色。江南成为棉织品的主要产地。并有“画绣”之“顾绣”为最。 清代丝织种类更加齐全。苏州织造、南京云锦和缂丝为特色。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各领风骚。 第十八周:课程总述、复习
……………………………………………………………最新资料推荐…………………………………………………
课 后 总 结
学 生 反 馈 意 见 经 验 与 体 会 需 要 改 进 的 地 方 教 学 进 度 完 成 情 况 年 月
……………………………………………………………最新资料推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