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它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需要,又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结果,“问题小说”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
(1)问题小说的内涵
问题小说是产生于“五四”启蒙运动时期,盛行于1920年代初的一个现代小说流派,以文学研究会成员冰心、许地山、叶绍钧、庐隐、王统照等为代表。他们关注社会人生,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探索“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题材涉及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如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作家们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从而实现了该派“为人生”的文学创作主张。这一流派主要不足是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代表作有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2)问题小说的特征 ①写作题材广泛
当时以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两大思潮的传播为背景,形成了文学必须接触现实人生问题的启蒙主义主张。20世纪20年代的“问题小说”表现和思考的主要是“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核心是人
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F等社会问题,还有些作品涉及了劳动人民的疾苦、军阀混战所带来的灾祸以及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等等,题材相当广泛。
②文学性不强
问题小说的兴盛,是新的文学思潮的产物,这是借鉴外国问题文学的结果,同时也与周作人、胡适的理论倡导有关。20世纪20年代的问题小说强调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比较理论与哲学,相对忽视了写作技巧,文学性不强。
③“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20世纪20年代的问题小说都是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它与问题剧一样,都是“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文学现象。这些小说有的甚至连题目都带着问号,由于作者思想倾向的不同,初期问题小说中有一部分作品专以“爱”和“美”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所谓“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总之,20世纪20年代的问题小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它正视社会问题,抒发作者情感,暗示深刻哲理。正式提出人们所关心的人生或社会问题,从而引起疗救的注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独特地位,但问题小说并没有为所提出的问题开出良药,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