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阅读。 (共7题;共78分)
1. (15分) (2018高一下·枣强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 材料二:
第 1 页 共 13 页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摘自人民网2016年4月7日)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1)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 . 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C . 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D . 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2)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
第 2 页 共 13 页
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
B . 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C . 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D . 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
E . 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3)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2.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於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原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原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汉九年,高帝徙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汉十二年,高祖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適而立少,臣原先伏诛,以颈血汙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高帝曰:“吾听公言。”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高帝崩 , 孝惠即位,乃谓叔孙生曰:“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徙为太常,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箸也。
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间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陛下何自筑复道高寝,衣冠月出游高庙?高庙,汉太祖,奈何令后世子孙乘宗庙道上行哉?”孝惠帝大惧,曰:“急坏之。”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之,今坏此,则示有过举。原陛下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多宗庙,大孝之本也。”上乃诏有司立原庙。
第 3 页 共 13 页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间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B . 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间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C . 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间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D . 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间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2) 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帝,远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三王,有多种说法,一般指伏羲、神农、黄帝。 B . 太子,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太子太傅,古代官职名称,即太子的老师。 C . 崩,驾崩,帝王之死。崩的等级最高,诸侯王、妃子们死叫薨,再低一点的则叫殁。 D . 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叔孙通通守变之道,及时制定朝廷仪礼。汉朝初建期间,群臣在朝廷上任意无节,高祖忧患,叔孙通结合古代和秦朝的礼仪,制定了新礼节。
B . 叔孙通知稳定之理,力谏高祖不易太子。汉十二年,高帝打算让如意代替太子,叔孙通为维护政权稳定,进谏力阻,终于使高帝放弃了初衷。
C . 叔孙通识宗法之体,受命制定宗庙仪法。孝惠帝即位,大臣们不熟悉先帝陵园和宗庙的仪礼,叔孙通受孝惠帝之命,制定了宗庙的仪礼法规。
D . 叔孙通守为臣之本,阻止孝惠自筑复道。为出行方便,孝惠帝欲建复道,因其在宗庙通道之上,叔孙通竭力阻止,最终孝惠帝只得作罢。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原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②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第 4 页 共 13 页
(5) 叔孙通是从哪几个方面劝阻高帝放弃以如意易太子的打算的?请简要归纳。( ) 3. (7分) (2019高二下·上海期末)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经堂记
乾隆中,杭州先正曰卢学士① , 所居曰抱经堂。登是堂也,无杂宾,无杂言焉。今大学士仪征阮公②所燕居曰研经室。入是室也,无杂宾,无杂言焉。夫言之厖③ , 由学之歧也;所居之猥缛④ , 由嗜好之俚也;宾客之鼓孰污哗⑤ , 由主人之不学也。
京师宣武坊,有堂薛然,曰问经堂。主人出,窥其容,颀然者;聆其欬⑥ , 铿然者;试其行,肫⑦然者;从之游,效其威仪,速然者。虽以龚鞏祚之吴然喜言百家,登是堂,愀乎非五经之简毕不敢言焉。
主人陈其氏,庆镛其名,颂南其字,福州其籍,户部主事其官,曩尝与鞏祚游阮公之门者也。鞏祚题其楣之左偏。
【注】①卢文绍(1736—1795),字召弓,号矶渔,又号抱经,浙江余姚人。乾隆进士,官至侍读学士。②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金石书法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③厖,读若忙,杂乱之义。④猥缛,(装饰)繁杂之义。⑤鼓孰污哗,喧嚣嘈杂之义。⑥读若忾,亦作咳。咳嗽之义。⑦肫,读若谆。肫然,惇厚一致貌。
(1) 本文作者龚鞏祚,也即《病梅馆记》的作者,晚清著名文人________,号________。( ) A . 龚自珍;静庵 B . 龚颐正;定庵 C . 龚颐正;静庵 D . 龚自珍;定庵
(2) 本文是为陈庆镛的问经堂作记,为何先从卢文绍的抱经堂和阮元的研经堂写起? (3) 请简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4. (9分) (2017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 张养浩
第 5 页 共 13 页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风云一举到天关”意思是从山下远望,风卷云烟,一下子冲上了山顶。
B . “快意生平有此观”是说此次看到泰山美景为生平最快意之事。“此观”,具体指颔联所写的景色。 C . “五更沧海日三竿”描写出泰山五更时刻太阳从云海涌出的壮观美景。
D . “满空笙鹤下高寒”最后一句诗人实写天上的鹤在笙乐声中来到泰山。“高寒”,指泰山。 E . 这首诗既写出登山所见之景,也写出登山感受;既给人美的享受,也给人思想的启迪。 (2) 与杜甫的《望岳》相比,两诗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3分) (2016高三上·菏泽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③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④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杜甫《蜀相》) ⑤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屈原《离骚》) ⑥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19分) (2018高一上·兰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第 6 页 共 13 页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鱼,吓你一跳。
④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⑤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⑥我是1946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38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⑦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激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提到西湖、大明湖、瘦西湖的目的则是衬托翠湖与昆明城的密切关系。
第 7 页 共 13 页
B . “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说明每个来到翠湖的人都会停下脚步,用自己的眼和心尽情地领略翠湖之美借以获得心灵的慰藉与生活的超脱。
C .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对翠湖的想念与对翠湖遭受人为破坏的丝丝担忧,并充满期望地祝愿翠湖能永远保持明爽安静。
D . 本文记人事、写风景,皆有情致,娓娓而谈,态度亲切,语言清新自然,读来如沐春风,一股清纯之气潜潜袭来。
(2) 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3) 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翠湖的变化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 7. (7分) (2020·平谷模拟)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甲)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武王伐纣,茶叶作为贡品出现。战国时,茶叶种植已有一定规模。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喝茶已成为普遍现象。唐代,出现茶馆、茶宴、茶会。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乙)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表现在诗词书画、品茗歌舞中。(丙)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会了儒家、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逐步演变成各民族的礼俗。(丁)茶文化不仅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1) 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可以说,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哪一种修改是正确的?为什么?
修改一:茶文化不仅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 修改二:茶文化不仅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而且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 8 页 共 13 页
二、 微写作 (共3题;共15分)
8. (5分) (2019·北京)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呐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150字左右。
②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
③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 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
9. (5分) (2019高三下·新华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2018年3月30日清华大学招生组在南开中学礼堂举办了面向全市的“领军计划”招生宣讲会。据了解,清华大学“领军计划”招生面向志向远大、素质全面、学业成绩一贯优秀并有创新潜质的高中毕业生。获得领军人才选拔招生认定的学生,进入清华后,可优先推荐参加学生骨干培养项目、科技创新团队、赴海外深造等。随着全国高校自主招生帷幕的拉开,北大、人大、天大、南开等各大高校也陆续出台了人才择优选拔培养计划。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清华大学在招收人才及培养人才方面的倾向,写一个语段,谈谈你对未来大学学习生涯有着怎样的规划和设想。(不少于60字)
10. (5分) (2018·株洲模拟)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封感谢信。
树德中学高三学生李仁,10月3日中午乘坐18路公交车回家的时候,在座位边见到一个钱包,内有人民币3000元和身份证件,他当即转交给了公交公司。失主王兵当天下午就领回了钱包。
请你以王兵的名义,给学校写一封感谢李仁的信,注意格式,120字左右。
三、 大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高一上·汕头期末)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推开门,我们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但也可能遭受到沙尘的袭击;推开门,我们拥有了沟通的快乐,但也可能丢失掉内心的宁静;推开门,在得到我们期许的东西的同时,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推开那扇门,往往意味着突破和勇气,也象征着一次对未知的探索。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去推开那扇门,了解一个新的世界。
请以“推开那扇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第 9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
一、 阅读。 (共7题;共78分)
1-1、
1-2、1-3
、
2-1、
2-2、
2-3、 2-4
、
2-5
、
3-1、
3-2、
3-3、
4-1、
第 10 页 共 13 页
4-2、
5-1、
6-1、 6-2
、
6-3
、
7-1、 7-2
、
二、 微写作 (共3题;共15分)
8-1
第 11 页 共 13 页
、
9-1
、
10-1
、
三、 大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
第 12 页 共 13 页
第 13 页 共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