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作者:管玉峰
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42期
摘要: 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增强学生素质是职校的奋斗目标。那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更有用的人,以适应社会的选择,是每一位职校教师都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为实现学生的现代化,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发挥语言魅力;在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基础上,要不断提高阅读的质量,以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能力培养 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要抓好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良好的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工具课,不仅影响着学生现阶段各门课程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重大影响。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的观念
语文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一种文化积淀,具有深层次的民族文化背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教学环节的整齐划一,同样的教学带来了一个同样的答案,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这就抹杀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中职语文必须在培养学生个人的语文知识、文学修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这就要求阅读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原则来安排内容重点。如商贸类学生可根据语言准确性的需要和签订商贸合同的需要,以说明文、应用文为阅读教学内容的重点;旅游类的学生可根据了解和生动介绍风景名胜的需要,以游记类文章为阅读教学内容为重点;幼师专业学生可以经典名著、神话、童话、儿歌等为阅读教学内容为重点,等等。只有这样,中职语文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教师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成为语文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十分重视媒体的中介作用,如实物、录音、录像、幻灯、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使静止、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面、单一的情境转化为活动、立体、多维的情境,从而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视听冲击,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巨大的教学磁场。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的语言。
1.注重教学时的语言美。语言美除普遍使用谦语、敬语,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说话的语气。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你的口气强硬,他很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跟你对着干,那就达不到教育和提醒的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讨厌老师,讨厌这门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来与学生对话,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如伴着优美的乐曲教学《荷塘月色》,高声朗诵课文,有谁不会被那优美的月色及月下的荷塘所感染而怦然心动呢?
2.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因为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绘都可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如可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如《神奇的极光》一文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开始,描写了古代人心中瑰丽的形象,充满趣味性。
3.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合乎语法,既不能废话连篇,模棱两可,又不能拐弯抹角,不着边际。如《奇妙的人体》是一篇特殊的“美文”,文章不长,信息相当密集,使用了几十个数据,使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身体。
三、加强阅读授课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基础上,要不断提高阅读的质量,即提高思辨的逻辑性,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梳理,从不同的思考角度进行归类、辨析、引申等,进行理性认识的提升,以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了解课文欣赏规律,加强自身艺术修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涉及时代、作者等常识之后,按不同题材进行授课,小说(人物、情节、环境)、散文(形散神不散)、戏剧(冲突、动作)等。
如讲授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一文,抓住“移步换景”之法去欣赏,所谓“移步”是指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所谓“换景”则指景观不同,或观察对象的变换,或是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同一观察对象,面目姿态也会大不相同。例如,课文中对“岱宗坊”至“南天门”诸多景点的描述,就是由作者的游踪的线索串联起来的。又如对“紧十八盘”,既有远处眺望(“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又有下边仰视(“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更有紧贴其前立于其上的精确描述(石级窄窄的,搁不下半只脚)。多角度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立体的印象,给人以亲目所睹、如历其境的感觉。 2.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培养学生聚合思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联想拓展的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顺着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事物发展的必然结局和作者创作的思路继续联想下去,从而拓展纵向思维的空间。
例如讲授鲁迅的《祝福》一文,开端部分可提出:①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②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③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让学生展开讨论。在高潮部分又提出:①祥林嫂为什么又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②丧夫、失子有偶然性吗?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抨击。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反映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最底层、最苦难的广大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主题。她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
3.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要把课堂变成思维碰撞的场所,把每节课上成“问题课”,即把课堂作为酵母,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学生合作、学生探究中发现问题。如阅读《胡同文化》时思考北京人在生活方面封闭保守的种种表象,其实质是什么呢?胡同文化的精义是什么?又如阅读《雨中登泰山》时思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中间写攀登艰难有无必要?等等,都可以开阔学生思维的空间,进一步延伸扩展深化课堂。
语文课应最大限度地扩展和延伸,延伸到书报杂志名篇名著,以培养语感,增加积累。结合课文有意识地开拓阅读教学的新空间,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历史的、前沿的,人文的、科学的,世界的、乡土的,都可以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大量阅读能够使学生获得大容量的知识和信息,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开启心智,培养学生对承载着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
总之,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大量阅读可使学生获得大容量的知识和信息,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启心智,培养学生情感。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赵大鹏主编.语文(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版)语文出版社,2010. [2]吴兴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20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