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2020-04-22 来源:星星旅游
第17卷第2期 2017年4月 潍坊学院学报 Journa|ofWeifangUniversity V01.17No.2 Apr.2017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辛桂京,赵丛楠 (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网络 媒体迅速崛起,至今已在社会主流平台上占领一席之地。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所显示出来的方便快捷、 大数据等技术特征,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开阔视野带来了便利,成为大学生放眼看世界的一扇窗口。与此 同时,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垃圾信息对大学生的心智成长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所以,大学生学 会如何利用网络,树立正确、绿色的上网观,分辨是非,趋利避害,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 的学生受众群体真正从网络世界当中获得实惠,精进学术。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学习生活;虚拟;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4288(2017)02一Oll6一O2 1 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1 网络的普及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样选择 在过往的高校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基本是教室、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循环往复,课堂形式单一,使许 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查询资料也只能到图书馆,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大 学生求知欲也不断膨胀,局限于图书馆已满足不了广大学生的需求。网络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传 统的媒体在信息传递方面时效性较差,而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非常迅速,大学生在网上不仅可以获悉新鲜 的国内外资讯,丰富又海量的学习资料、授课视频及名师在线问答学习专栏也可以及时解决自己所需,大 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1.2 网络的广域性为大学生社交提供了便利 网络可以作为媒介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具备很强的交互性、隐秘性、广域性。目前,各大社交 APP突破了地域的差异,真正实现了“地球村”。在校的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多,他们在家里往往 处于中心位置,走出家门在交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交际障碍,害怕与他人沟通;许多高 校的走班制度也使传统班级的概念被日益削弱,每个人没有固定的圈子,相互之间来去匆匆已成为当今大 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而在网上可以迅速找到迎合自己兴趣的社交群,既可推心置腹的倾诉排解压力,又 可发泄内心的激愤与不满,亦可与网友相互鼓励产生精神动力。 1.3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开阔的就业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以网络为基础衍生的产业越来越多,互联网以其年轻、专业分支多 等特点,拥有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温床”。网 络创业有投入低、见效快等特点,同时不需要过多的社会经验,比较适合大学生的创业特点。近些年网络 的发展推动了大批青年学生创业,他们掌握了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发展规律,成为网络创业的中坚力 量。 2 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2.1 破坏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字能力 如今高校课堂放眼望去全是低头族,网络不仅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大量学生课堂,还挤压了学生阅读书 本、思考问题的时间,阅读量的减少不仅影响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平衡,更是极大地破坏了他们的文字应用 *手稿日期:2O16—12—15 作者简介:辛桂京(1965一),男,山东安丘人,潍坊学院传媒学院讲师。 一l16— 第2期 辛桂京,赵丛楠: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能力,许多大学生电子产品操作得娴熟无比,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流畅的作文,甚至提笔忘字,这种现象 令人担忧。 z.2虚拟空间拉远人的距离 大学生渴望与同龄人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现实中,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大学生心理的单纯性, 常会使部分学生在交往中受折,同时,人们摄取信息越来越依赖网络,使他们习惯以外在化、符号化的方式 来抗衡真实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难。而虚拟的网络世界恰好为学生的社交提供了 便利条件,网络中人们可以跨越时空界限彼此相识,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无需关心对方是谁,仅通过这种超 时空的双向交往,即可产生一种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的心理感受,但这种交流只需毫无温度的电子设备 做中介,一旦下线,他们在现实中的孤独感却更强烈。 2.3对游戏的痴迷使人难以自拔 由中学到大学的升学过程中,只有少数人能够保持原本的中心地位和重要角色,多数学生由于才艺平 平,在高校各种文体或社交活动中难以获得成功。一些大学生不能迅速适应角色转变,导致精神支柱崩 塌,无所适从。同时,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使求学、就业中充满着 竞争、冲突、矛盾和挫折。为了追求心理平衡,网游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精神寄托,现实中许多理想的实现需 要付出无数艰苦的奋斗和努力,而在游戏中,每升一级或过一关,都会帮他们找回一种愉悦的成功体验和 虚拟的自我认同感,尽管这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强烈幸福感,也足够弥补哪怕是短暂的现实的失意,由此他 们更加依恋虚拟的网络世界,不愿离开。 2.4大学生网络犯罪率逐年飙升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犯罪率近年来不断攀升。大学生作为接触网络知识最前沿的群体,虽然他们具有 开阔的思路和灵活的头脑及惊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未形成成熟的是非观,再加 上网络犯罪的隐蔽性,使他们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黑手,据调查,诸多恶意攻击政府或企业网站、编写病毒 程序植入他人电脑程序进而从中牟利、网络诈骗等事件中不乏有大学生的参与。起起案例为我们敲响警 钟,防止大学生网络犯罪已迫在眉睫。 3 怎样正确应对网络这把“双刃剑” 3.1加强大学生社会现代化教育,提高适应能力 针对部分大学生逃避现实的倾向,要帮助大学生区分虚拟社会和真实社会的不同,使他们勇敢地直面 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丢掉幻想,积极地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1)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青年和社会之间的交往,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2)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对有心理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3)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国情、民情的认识,提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3.2开设网络道德课程,强化网络道德责任感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依赖于大学生的道德自律,还基于学生的不断自省。养成大学生 自省的习惯,就是强调对自我道德意志的磨练和自我批判、纠错的观念,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1)以专家教授讲座、同学们之间的讨论等形式进行适当的网络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利用 网络资源,鼓励他们更多的通过网络社区服务为人类社会服务,在实践中体会成功、充实人生、学会协作、 培养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 (2)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意识的保护人,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绿色上网意识。同 时,由于学生自身阅历、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局限,面对互联网纷繁的知识,教师可凭借自身的阅历、经验择 优筛选信息,并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自学。 3.3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积极开展校园网络服务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主页设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大赛等活动,把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转移到正确合理 地使用网络上来。校园网的建设可以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作为一项服务内容,利用网络强大的功能来 满足和吸引广大学生,开展网络读书活动和多样化的艺术专栏,既陶冶了情操和艺术修养,又增加了知识, 促进了身心健康。 (下转第120页) 一】】7一 潍坊学院学报 2Ol7年4月 理人才,也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学生参与管理拓宽并发展了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空间,还可培养 一些精密仪器管理维护的技能型能手、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能部分缓解分管教师的 工作压力。今后我们将会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不断改进管理模式,推进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让学 生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的主动意识,为他 们提供展现自我、服务他人的社会实践大平台,让他们成为大学生中的创新楷模。 参考文献: i-ll丁革建.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5)92—96. [2]闫琼.大学生深度参与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47—249. [3]闫琼.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8):23o一233. [4]石怀伟.西方高校学生参与管理及对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4,(2):127—129. [5]何洋.基于学生参与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J].教改教法,2013,(8):78—79. [6]魏伟,胡玮.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13O一132. [7]劳媚媚.学生实验员助理参与实验室管理的模式与实践实验口].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l16—118. [8]陈笑霞,陈红英,张以顺.高校教学实验室学生助理的管理与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3):149—150. [9]杨瑞霞.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l44—146. [1O]江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营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2—15. [11]许冰.徐顺清.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3)185—186. (责任编辑:肖恩忠) (上接第117页) 3结束语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网络亦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普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 向、心理发展和道德理念,改写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重塑了人类的生存形 态,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网络全球化也使文化网络传播成为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冲突的 主要诱因,虽然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了大学生求知途径,但由于大学生判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和选择力不 足,容易玩物丧志,使社会责任感弱化,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移。综上,网络问题的关键在于如 何利用,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将是当今大学生亟需学习的一门必修课。 参考文献: [1]刘林.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8(3):37—38. [2]张社强.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9,(2):5—6. [3]向欣.网络人际互动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和挑战[J].现代教育科学,2002,(3):67—7O. [4]慈明亮、贾岳嵩.关注大学生网络补偿心理[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10):32—35. [5]李娜.网络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冲击口].经济与文化,2011,(9):174—175. (责任编辑:肖恩忠) 12O一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