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的某种需要、愿望和现实发生冲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不管是生活中的琐事,还是马斯洛六种层次的需要,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同样的冲突对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后果,有人因此消沉、放纵自己,有人则愈挫愈奋,终至更大的成功。学会以辩证、发展的眼光分析、看待问题,增强心理的自我调节和承受能力,是避免伤害、从容面对的关键。历史以其浩瀚博大,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的人物沉浮、功业成败,为锤炼我们宽广的胸怀、开阔的眼界、健全的人格提供了绝好的素材。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我谨把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以求教与方家。
一、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是砥砺学生心智的样板。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像一位睿智的老人,他向我们诉说先人们的所作所为、成败得失,从而启迪心智,涵养人生。
1、 利用历史人物的言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包含了众多典型的历史人物: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有笔走龙蛇、恣意挥洒的文学艺术家……更多的是默默无闻、造福于民的发明家如赵州桥的设计者李春、翻车的发明者马钧等。教科书中选载的他们的名言和为人处事的小故事,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哲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启发他们更好的理解生活,明辨是非,培养起开阔的胸襟。
例如:在学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时,我首先告诉学生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让学生归纳出他的成就,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他的两句名言:“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讨论,使学生树立起自信,不惟老师为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并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在学到数学家华罗庚时,我指导学生看教材中他的一首励学诗:“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和关于他自学成才的一段小字。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启发学生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鼓励学习落后的学生发奋努力,迎头赶上。
针对一些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扰乱课堂,我在讲法国启蒙思想家时,特别让同学们阅读讨论教材中出现的孟德斯鸠关于自由的解释“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利。”促使学生领会自由、民主和法制的含义,思考如何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中学历史教材中关于历史人物对人生、对国家的言行更是俯拾皆是,诸如: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钱学森、巴斯德等等。除了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穿插外,还可以专题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集中收集某一方面的材料,进行赏析畅谈,从中领略、感受这些历史人物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
2、 纵览历史人物浮沉,启发学生领悟人生。
古希腊传记家普鲁塔克认为历史是为了道德的完善而对过去人们所创造的事业—无论是伟大的还是渺小的—进行专心致志的观察和欣赏,旨在揭示人生的复杂性,为读者提供正反两面的经验,树立
做人的榜样。他说:“如果不想让应受到谴责的人生始终指导我们,我们大家就会更热切地充当那些优秀人物生平的观众和模仿者。”(普鲁塔克《提摩隆传》)这也就是说,历史人物所走过的人生历程,所经历的人生波折,是今人思考人生问题的最好参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典型的历史人物,向学生详细介绍其生平事迹,和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可能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其传记,譬如居里夫人传、周恩来传等,让学生亲历伟大人物的心路历程,体味人生,从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成心智的丰满、成熟。
我在讲中国历史第四册时,讲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着重给学生介绍了周恩来、毛泽东的有关事迹。同学们对周恩来年少持家,南开中学读书的事迹表示出钦羡;赞叹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并通过毛泽东的军事路线经过曲折之后终被实践证明的事实,认识到人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即使伟人也一样。我适时地引用“苦难是最好的学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累其筋骨。”等名言,启发学生明白:人生中的苦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面对困难的决心、勇气和毅力。许多历史人物的经历如高尔基、居里夫人等都证明了这一点。何况,作为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的青少年,更应该排除不必要的干扰,珍惜学习时间,为将来贡献社会作好准备。并要求学生有机会读他们的传记,交流心得体会。
二、观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辩证、发展地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历史的价值除了道德教育之外,其取鉴经世的意义更是古今中外史家的共识。对于青少年来说,引导他们观察、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其领会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思考现实问题,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在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对红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前后期情况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事物曲折、辩证发展的过程。同样,在讲完世界史第一册后,我引导学生回顾资本主义在全世界产生,确立的过程之后,让学生计算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1871年德意志统一,经历了200余年。如果从世界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即1566—1609年的尼德兰革命,则更长达300余年。而社会主义从世界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即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至今还不到100年。这既使学生认识到一种社会制度战胜另一种社会制度的曲折性、长期性,又坚定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到只有现在好好学习,练好本领,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作好准备,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其他诸如中国的抗日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历史事件并不在于得出唯一的结论,而在于能够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畅所欲言,开阔思路,增强思辨能力。
三、分析典型的历史现象,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现实社会。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某些社会现象,可以引导学生对其做历史性的分析,譬如追逐权势和贪污腐败的现象。我首先让学生从所学教材中找出有关材料,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发表见解。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我引导同学们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权利和财富本身并不是坏东西,关键是怎样行使所掌握的权力,怎样去寻求财富。最后,我给同学们说:“十多年之后,你们将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我希望大家能够时常想起我们今天的讨论,能够不断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明辨是非,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将来不论大家在什么岗位上,从事什么工作。祝愿大家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和人品赢得尊重。而不是凭借你的权势和财富。”相信经常进行这样的讨论,在学生的成长中会有良好的指导和方向性意义。
古希腊罗马史家认为,历史教给人们如何避免过去所犯的错误,赋安慰和勇气予不幸的个人和民族,显示克服灾难的途径。同样,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未来的公民,塑造健全的人格,拥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从而更坚强地面对社会和人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