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社会的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构建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诚信是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
“诚”就是诚实,真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欺人。“信”就是守信,就是一言一行都要遵守自己的诺言,不论对自己和他人,凡是自己承诺的便一定要兑现。
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从伦理的角度看,“诚”作为一个道德范畴,主要是指真实无妄、诚实不欺,它既是一项做人的道德准则,也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孔孟的论述中,“信”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上使用的:一是从行为发出者的角度,“信”是指人的言行要诚实无欺,值得信任;二是从行为接受者的角度,“信”与怀疑和猜忌相反,是指对他人的相信、信任。
诚信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孔子认为,人应当讲求诚信,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道德标志,否则就不复为人。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和君子,对君子型理想人格,儒家提出了一系列标准和要求,而诚信则是其中之一。第二,诚信是基本的交友之道。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基本原则,如果缺少了诚信,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联系和交往是不可想象的。第三,诚信是经济活动和商业经营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在一切经济活动和商业领域中,存在着一个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问题:在追求和谋取经济利益、效益和利润的过程中,不能不顾道义,不择手段,而应当以正当的合乎道义的手段去实现。第四,诚信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为政之道。儒家特别强调诚信在治理国政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基本的立国立民之道。儒家还特别重视和强调为政者对诚信原则的遵从和践行,认为为政者应当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为民众做出表率。
二、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然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中国古代的诚信美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这一美德是与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相结合的,是自给自足经济基础的产物。第二,这一美德在主要调节对象上,属于“公共信用”的范围,而不是经济领域所独有的,至少不是以调节经济交易关系为主要使命的。第三,这一美德在自己的调节领域内,约束力量是直接的和极其强大的。
中国古代诚信美德的第一个特征,决定了其在原有的内涵上,适合调节自然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包括社会经济关系;而在调节复杂商品
3. 提高诚信意识是高校就业市场充分开拓的重要前提
在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靠的是自身素质和真才实干。但如果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不诚实守信,在制作个人简历和求职推荐材料时弄虚作假,或应聘面试时夸夸其谈华而不实,或盲目签约又随意毁约而不履行协议义务,或到岗后又贸然离职,将会给大学生本人、用人单位和学校带来极大的危害,最终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充分开拓。具体原因有三点:首先是大学生本人受损,即便是弄虚作假进入到用人单位,但虚假注定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一旦自身能力胜任不了该岗位,或被用人单位查明真相,必将面临解聘的可能,结果得不偿失;其次是用人单位利益受到损害,若因毕业生造假而没有招聘到最佳人选,或毕业生随意毁约、贸然离职又错过招聘时机而招收不到合适人选,肯定会给单位的正常运转带来极大的影响;第三是学校的声誉受损,若高校的毕业生由于弄虚作假或随意毁约、贸然离职,必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轻易录用该校的毕业生,进而严重损害学校的声誉。因而,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充分开拓的重要前提。
4. 提高诚信意识是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高素质的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正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决定作用。从人的成长特点来看,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所树立起来的价值观、理念和行为模式,将在其一生中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而诚信品质的养成是思想道德品质的核心内容,良好诚信品质的养成是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基础。“诚实是做人之本,诚信是立事之根”,当代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健康人格,才能在未来的事业上取得发展和成功。所以,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更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
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
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
第二,信用意识缺乏
一是骗贷逃贷。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帐率过高,2007年4月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第三,人际关系淡漠
据报载,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完全同意“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便宜”的占32.7%,部分同意的占38.6%,完全不同意的只占2.6%。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于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者有之;背地造谣中伤,偷看他人日记,甚至盗窃财物者有之;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者有之;逢场作戏,未婚同居,多角恋爱者有之,于是因恋爱不成而轻生自杀或是凶残报复的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
五、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措施
1.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广泛持久的宣传教育,营造诚信建设所必需的舆论环境和氛围。强化诚信意识,普及诚信规范,优化诚信素质,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
2.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规范,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约束机制。特别是三好学生的评定制度、优秀学生干部的选任制度、奖学金的评选制度、学生违纪的惩罚制度等,都要体现诚信的基本内涵要求。
3.成立专门的诚信评估机构,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在内容上可包括3个方面:首先是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其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活动记录,再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记录。
4.构建网络诚信管理系统,提供诚信查询专用网络平台。将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制作成电子文档,延至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单位,成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架起学校与社会诚信教育的桥梁。
5.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个社会主体的诚信信息,我们都及时地跟踪、搜集、储存、整理、开发、使用、监督和管理,向人们提供全面的权威的诚信信息咨询服务,以使人们在交互作用的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对方的诚信状况,做出正确的交往选择,避免受骗上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