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0-05-27 来源:星星旅游
雷雨

时间:40分钟

一、基础知识(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1)周朴园 谁 你来的?

鲁侍萍 命,不公平的命 我来的!

(2)(指身侧)你站在这儿,(向大海)你这么只凭 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3)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 ,我有的是恨,是悔…… A.指使 支使 意气 委曲 B.支使 支使 义气 委屈 C.指使 指使 意气 委屈 D.支使 指使 义气 委曲 答案 C

解析 (1)指使: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偏重指出主意的人在背后不露面。支使:命令人做事。这里由周朴园说话口吻和意图可知,应选“指使”,且是一问一答,故都应选“指使”。(2)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这里是周朴园对鲁大海带有蔑视性的认知和评价,应选“意气”。(3)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使人受到委屈。委曲:(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勉强服从。这里侧重于鲁侍萍的心里委屈,应用“委屈”。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型话剧《雷雨》公演之后,在文艺界和观众中一帆风顺。 ....

B.周朴园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小工,这种于心不忍....的事他都干得出。

C.晋北的天险雁门关被敌人攻破之后,太原大有奄奄一息之势,国人对华北紧张的形势....都非常关心。

D.一位是正在履职的青年外交官,一位是出身外交官家庭的名门闺秀,可谓门当户对、....两两相宜。

答案 D

解析 A.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使用不合语境,应用“风行一时”。B.于心不忍:指对某人或处理某事物心存怜悯,多表示对受害者的同情。使用不合语境,应为“令人发指”。C.奄奄一息: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只能用于形容人或动物,使用对象不当。D.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适合。使用正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本文是节选自《雷雨》的第二幕中间的两场戏,将周、鲁两家的夫妻、父子、兄弟等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复杂的周朴园的思想感情。

B.欣赏《雷雨(节选)》,要注意分析、总结这两场戏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和冲突,看看在冲突中揭示的人物性格,在矛盾中体现的社会特点。

- 1 -

满分:42分

C.周朴园是一个封建大资本家,疯狂地掠夺工人的剩余价值,就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放过的人,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

D.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都有潜台词,比如“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一句就表达了周朴园对侍萍的误解。

答案 D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周朴园的”应移至“复杂”前面。B项,照应有误,最后两句的语序应为“看看在矛盾中体现的社会特点,在冲突中揭示的人物性格”。C项,成分残缺,在“就连”前面加“是一个”。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部分,不能用括号内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3分)( ) A.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不好。(举步维艰) .....

B.以后她又嫁过两次,都是很下等的人。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遇.......人不淑)

C.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软硬兼施) ......D.矿上的工人已经在昨天早上复工,你当代表的反而不知道么?(蒙在鼓里) ...答案 C

解析 C项,“软硬兼施”,软的手段和硬的手段一齐用(含贬义)。这里用来替换“忽而软,忽而硬”,不合语境。A项,“举步维艰”,迈步艰难,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使用正确。B项,“遇人不淑”,本指女子所嫁的人不好,也泛指所结交的人不好。使用正确。D项,“蒙在鼓里”,好像被包在鼓里一样;比喻受人蒙蔽,对事情真相一点儿也不了解。使用正确。

5.下面对剧中人物潜台词(画线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B.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C.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不必这样费心。] D.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思念多年的亲生儿子,如今不仅形同陌路,兄弟成仇,而且成为蛮横凶残的强盗,这不由让人痛心疾首。]

答案 C

解析 “不必这样费心”错,C项中的潜台词表示“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 二、类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周朴园 (四凤端茶,放周朴园面前)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跟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蘩漪,不说话)

蘩 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 2 -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蘩 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蘩 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蘩 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蘩 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蘩 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 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蘩 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该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蘩 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你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 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着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气得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周萍正向下跪)

- 3 -

蘩 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峻厉的眼光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向右边饭厅跑下)

(节选自《雷雨》第一幕)

6.下列对这场戏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的原因,表面上看似乎是为蘩漪的身体着想,但画线部分最后一语道破天机,是要她做个“服从的榜样”。

B.周朴园先是叫四凤,接着叫周冲,最后叫周萍逼蘩漪喝药。这场戏的高潮部分是周冲反抗父亲失败,求蘩漪喝药。

C.这场戏的矛盾冲突表面是喝药与不愿喝药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专制独裁与个性自由之间的冲突斗争。

D.蘩漪几次“又望望周萍”,蘩漪对周萍投去的是期待的目光,期望周萍和自己一起反抗封建家庭。

答案 B

解析 “周冲反抗父亲失败”错,高潮部分是周萍即将给蘩漪下跪请求她喝药的情节。 7.品味关于蘩漪的舞台说明,概述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

答案 蘩漪被逼喝药,内心痛苦至极,但仍然“顺忍地”消极反抗,“声颤”“恳求地”显示了她不愿屈从于丈夫的淫威,但在周朴园的强迫下,内心的桀骜使她表现得很激烈:“忽然”叫四凤拿走,“拿起药又放下”。最终,周朴园叫周萍下跪请求她喝药,她强忍住心头怨愤,“一气喝下”。舞台说明提示了蘩漪痛苦、复杂的内心变化。

解析 “顺忍地”“声颤”“恳求地”表现的是蘩漪隐忍懦弱的一面,而“反抗地”“忽然”“拿起药又放下”“一气喝下”表现的是蘩漪桀骜的一面。这些舞台说明都显示出人物复杂的内心变化。

8.周朴园的台词,特别是画线部分,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6分) 答:

答案 周朴园是封建家庭的一家之长。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身份、说一不二的地位、上下尊卑的秩序,不惜用威逼手段使妻子就范。他专横、专制,根本不考虑家庭成员的感受。

解析 画线句中的关键词是“服从”,透过该词语,不难分析出周朴园专制独裁的性格。 三、语言运用(12分)

9.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假如这是对的,就对提倡社会伦理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举例来说,孟子发明了一种伦理学,说亲亲敬长是人的良知良能,孝父忠君是人间的大义,所以,臣民向君父奉献一切,就是崇高之所在。孟子写得很煽情,只可惜不讲道理: ① 。再比方说,在七十年代,人们说,大公无私就是崇高之所在,“为公前进一步死,强过为私后退半步生”,这是不讲道理的:我们都死了,谁来干活呢?

- 4 -

在煽情的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的虚伪无所不在,因为照那些高调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高调加虚伪才能构成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从历史上我们知道,宋明理学是一种高调,但理学越兴盛,人也越虚伪。

与此相反,英国出现了一种毫不煽情的伦理学。罗素先生这样评价这些注重个人实际利益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家:“这些人的理论虽然显得卑下,但却关心同胞们的福利,所以他们本人的品格是无可挑剔的。”然后再让我们反过来说——既然我们这里的伦理学家提倡相反的伦理,那么对他们的评价也该是相反的: ② 。

答:① ②

答案 ①臣民奉献了一切之后,靠什么活着?(或:臣民奉献了一切之后,就没法活了。语意大致相符即可) ②他们的理论虽然显得崇高,但却无视多数人的利益。(或:虽然他们的理论很崇高,但其品质还有些问题。语意大致相符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第①空,根据上文“只可惜不讲道理”可知意思与“臣民向君父奉献一切,就是崇高之所在”相反;根据下文“这是不讲道理的:我们都死了,谁来干活呢”可知应仿照“我们都死了,谁来干活呢”来写,所以答案为“臣民奉献了一切之后,靠什么活着?”第②空,根据上文“那么对他们的评价也该是相反的”可知内容应与上文“这些人的理论虽然显得卑下,但却关心同胞们的福利,所以他们本人的品格是无可挑剔的”相反,注意句子格式。

10.阅读观众对《满城尽带黄金甲》与《雷雨》的评论,为张艺谋提几点建议。(不超过50字)(6分)

观众甲评论《满城尽带黄金甲》:你们这是取了《雷雨》的糟粕,舍了精华。《雷雨》的精华是它的时代背景,糟粕就是它太像戏了。

观众乙评论《满城尽带黄金甲》:模仿《雷雨》而来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创作,而电影能否创造出一百多分钟的精彩,就要看“巨人”的肩膀能否托起一个坚实的故事。

观众丙评论《雷雨》:《雷雨》戏剧冲突非常强烈,人物形象丰满,有古希腊悲剧的影子。最重要的是《雷雨》有思想,是时代和个人性格的双重悲剧。

答:

答案 (1)重现《雷雨》式的时代背景;(2)内容要充实;(3)戏剧冲突强烈,人物形象丰满,凸显悲剧色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读写的能力。观众甲认为“《雷雨》的精华是它的时代背景”,可建议“重现《雷雨》式的时代背景”;观众乙认为“电影能否创造出一百多分钟的精彩,就要看‘巨人’的肩膀能否托起一个坚实的故事”,可建议“内容要充实”;观众丙认为“《雷雨》戏剧冲突非常强烈,人物形象丰满,有古希腊悲剧的影子”,可建议“戏剧冲突强烈,人物形象丰满,凸显悲剧色彩”。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