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习报告
题 目: 杨辉三角显示
学生姓名 康小雪
学生学号 20090810310
专业班级 计科三班 指导老师 李晓鸿 完 成 日 期 2010-10-18
- 1 -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
一、 需求分析
1程序以用户和计算机对话方式得到n, n是大于等于0 小于等于20 的整数 2 由计算机通过公式计算出n行杨辉三角每一行的数值,并将计算的结果输出在屏幕上 3
输入输出举例 输入 n= 6 输出
1 n=0 1 1 n=1 1 2 1 n=2 1 3 3 1 n=3 1 4 6 4 1 n=4
1 5 10 10 5 1 n=5 1 6 15 20 15 6 1 n=6
二、 概要设计 算法的基本思想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
于是先建立空的队列,将1入列,再把队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出列,如果当前出列元素为1,则直接将其插入队尾,并保存其值,计算当前出列出列元素与下一个出列元素之和,插入队尾,并在队尾插入1.,若当前出列元素不为1,则计算当前出列出列元素与下一个出列元素之和,插入队尾,并在队尾插入1.,每一次出列时都将出列元素打印在屏幕上,在这个思想中,用到了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思想,所以,利用队列来解决此问题,又由于整个运算结果是连续的,并且开销不大,故选择用数组来实现队列。
- 2 -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
抽象数据类型
ADT Queue{
数据对象:D={ai|ai∈ElemType,i=1,2,…,n,n>=0} 数据关系:R1={ai1,ai|ai1,ai∈D,i=2,…,n}
约定a1端为队列头,an端为队列尾。 基本操作: InitQueue (&Q)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队列S
Destroy Queue(& Q) 初始条件:队列Q已存在 操作结果:队列Q被销毁 ClearQueue(& Q)
初始条件:队列Q已存在 操作结果:队列Q清为空队列 QueueEmpty(Q)
初始条件:队列Q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Q为空队列,则返回TRUE,否则FALSE QueueLength(Q)
初始条件:队列Q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Q元素的个数,即队列的长度 GetHead(Q &e)
初始条件:队列S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用e返回Q的队头元素 EnQueue(& Q,e)
初始条件:队列Q已存在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e为新的队尾元素 DeQueue(& Q,&e)
初始条件:队列Q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删除Q的队头元素,并返回e QueueTraverse(Q,visit())
初始条件:队列Q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从队头到队尾依次对Q的每个元素调用函数visit(),一旦visit()失败,则操作失败
}ADT Stack 程序的流程
程序由两个个模块组成: (1) 主函数模块;
while(scanf(“%d”,&n),n<=20,n>=0)
YHTriangle(n);
(2) 处理并计算模块;实现计算输入的杨辉三角各行各项的值,并打印在屏幕上 模块调用关系:
- 3 -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
主函数模块
处理并计算模块
三、详细设计
物理数据类型
根据题目要求和堆栈的基本操作的特点,采用堆栈来实现。 //部分基本操作的函数原型 #define MAXQSIZE 100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define OK 1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float QElemtype;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 QElemtype * base;
int front; int rear;
} SqQueue;
Status IniQueue (SqQueue &Q) {
//构造一个空队列Q }
int QueueLength(SqQueue Q) {
//返回Q的元素个数,即队列的长度
return (Q.rear-Q.front+MAXSIZE)%MAXSIZE;
}
- 4 -
Q.base = (QElemtype *)malloc(MAXSIZE*sizeof(QElemtype)); if (! S.base) exit(OVERFLOW); Q.front=Q.rear=0; return OK;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
Status EnQueue (SqQueue &Q, QElemtype e) {
//插入元素e为新的队尾元素
If((Q.rear+1)%MAXSIZE==Q.front) return ERROR;
*(Q.base+Q.rear*sizeof(QElemtype))=e; Q.rear=(Q.rear+1)%MAXSIZE;
return OK; }
Status DeQueue (SqQueue &Q, QElemtype &e) {
//若队列不为空,则删除Q的队头元素,用e返回其值,并返回OK //否则返回ERROR
if(Q.front==Q.rear) return ERROR ;
e= *(Q.base+Q.rear*sizeof(QElemtype));
Q.front=(Q.front+1)%MAXSIZE; return OK; }
算法的时空分析
当输入为n时,出队列及入队列及计算的次数为n(n-1)/2,故复杂度为O(n^2) 输入和输出的格式
请输入n。//输出 等待输入
//输出结果的位置
四、调试分析
1.独立完成预习报告,在老师讲解实验报告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算法错了,在写代码时及时更改自己的算法,写出相应代码。
2.编译通过之后,运行还是有问题,开始是运行错误,调试后发现不能用Q.base[Q.rear]=e,而必须改用*(Q.base+Q.rear*sizeof(QElemtype))=e;才能使运行不出错,但是我至今也不知为何啊。
3.最后在同学的帮助下,修改了代码,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五、测试结果 请输入n: 5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六、用户使用说明(可选)
1、本程序的运行环境为DOS操作系统,执行文件为gcd.exe 2、运行程序时 请输入n://
- 5 -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
//
七、实验心得(可选)
通过本次试验,我明白了,自己在审题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代码实现依然是头疼的问题。以后要努力。 八、附录(可选) Gcd.c 主程序 #include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 { //插入元素e为新的队尾元素 if((Q.rear+1)%MAXSIZE==Q.front) return ERROR; *(Q.base+Q.rear*sizeof(QElemtype))=e; Q.rear=(Q.rear+1)%MAXSIZE; return OK; } Status DeQueue (SqQueue &Q, QElemtype &e) { //若队列不为空,则删除Q的队头元素,用e返回其值,并返回OK //否则返回ERROR if(Q.front==Q.rear) return ERROR ; e=*(Q.base+Q.front*sizeof(QElemtype)); Q.front=(Q.front+1)%MAXSIZE; return OK; } void YangHuiTriangle(int n) { SqQueue Queue; QElemtype e1,e2; e1=1; IniQueue(Queue); EnQueue(Queue,e1); for(int i=1;i<=n;i++) { for(int j=1;j<=i;j++) { } if(j==1) { DeQueue(Queue,e1); printf(\"%d \EnQueue(Queue,e1); } else { } DeQueue(Queue,e2); printf(\"%d \EnQueue(Queue,e1+e2); e1=e2; //printf(\"%d\\n\- 7 -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 } } printf(\"\\n\"); EnQueue(Queue,1); int main() { } int n; printf(\"请输入n:\\n\"); while(scanf(\"%d\ YangHuiTriangle(n); return 0;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