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政治:《文化生活》高考题

2021-02-16 来源:星星旅游
2007—2009文化生活高考试题解读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2009年·江苏·单科·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

【答案】D

2.(2009年·广东·单科·31)“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出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这反映 “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A.与经济相互交融 B.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D.是选把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故AC项正确;B、D项表述错误,“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也不是选把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答案】AC

3.(2009年·福建·文综·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解读】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项说法夸大了“邮票”的作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09年·山东·文综·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 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解读】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中,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理论知识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等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5.(2009年·浙江·文综·41)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解读】本题以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为背景,国家关注民生问题,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并进一步完善这一政策,综合考查了中学政治相关必修模块的相关知识,角度新颖,紧跟社会热点,时代性强。本问考查模块界定为《文化生活》,体现类型的题目。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答案】“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6.(2008年·海南·单科·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读】①④观点表述片面,错误在“普遍”“能否创造”;开发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发展价值,也有经济价值,这也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联系,②③正确。本题考查对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成功经验的认识,属于文化生活知识。难度中等。

【答案】B

7.(2008年·北京·文综·3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有,一个企业和私大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表明

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③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④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读】本题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时事型试题,以最新的四川汶川地震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①项明显错误,排除。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投入到抗震救灾中,支援了灾区,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也得到了世界的赞誉,②③④三项符合题意。

【答案】D

8.(2008年·广东·单科·17)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解读】C项中的“同步”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本身错误;B项为无关项。A项中的“在实践中创造”对应材料中的“抗日”,“享用”对应材料中的广泛影响,符合题意。

【答案] A

9.(2008年·广东·单科·19)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含义。这表明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经济”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③④明显不合题意;材料中的“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表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发展,①②正确。

【答案】 A

10.(2008年·广东·单科·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解读】“启示”类题目一般是要求回答材料中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思想方法,侧重于“怎样做”。本题中C项的观点错误,A、D两项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

【答案】B

11.(2008年·山东·文综·18)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

【解读】③④明显错误,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是政府的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而不是社会主义文化。①②都是党提出这一重大任务的原因。

【答案】A

12.(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1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解读】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经济决定政治、文化,政治与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A、B、D三项表述都是错误的。

【答案】C

13.(2007年·宁夏·文综·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解读】此题以宁夏自治区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从而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例为考查背景,考查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对人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上述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文化的特性即相对独立性人手谈对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特别是要联系材料中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14. (2007年·广东·单科·2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读】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以广东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作了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的典型事例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认识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③项错误,文化除了精神产品外,还包括文化的物质载体,故含③的选项错误。

【答案】C

文化对人的影响

1.(2009年·江苏·文综·21)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及教育对文化的传承的意义,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故②的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故③的说法错误;排除含②③的选项。

【答案】B

2.(2009年·广东·单科·17)温家宝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这表明读书

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 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 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分析能力。“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强调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故选B项。A、C、D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B

3.(2009年·天津·文综·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话动。开展这项带动,有利于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社会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分析能力。①表述错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表述太绝对。故选B。

【答案】B

4.(2008年·广东·单科·31)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B.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解读】材料中事例直接说明了该美国人对我国文化的误解,纠其原因,主要是中美两国文化背景不同所致。B、D两项正确。C项中的“完全不同”观点错误,否认了人类文化的共性;A项内容则与材料无关。

【答案】 BD

5.(2008年·江苏·单科·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③

【解读】该题以部分名牌大学的校训为切入点,考察优秀文化的作用,解答时应抓住关键点“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因此②③④应当入选。①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应当排除。

【答案】D

6.(2008年·山东·文综·19)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解读】本题以校园文化节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学校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使学校的文化氛围更为浓厚,学生处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故A项正确。B项错误,思想道德建

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C项错误,文化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只是一种外因的影响,不能夸大为决定作用。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A

7.(2008年·海南·单科·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南建省20年以来,根据本省特点,坚持生态立省,加强文化建设,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显著成就,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材料一 海南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海南文化公园。该公园总投资约6亿元,包括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公园配套设施等。海南文化公园为开放性文化主题公园,体现以人为本、群众性、大众化的特点,不设围墙、不售门票,以文化普及、艺术生产为主,休闲健身为辅,兼顾文化商业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社交范围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

材料二 从1999年到2006年,海南省共投入120多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生态建设,目前90%以上的省内大中型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从建省到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 总值增长21倍,同时生态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休闲度假天堂。

(1)谈谈海南省加大文化投入,建设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意义。(8分) 【解读】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第1问中海南省加大文化投入,实质是重视文化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对社会来说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个人来讲能首先满足人们精神要求,还能增强人们精神力量,培养个人的文化素养。

【答案】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2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2分)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2分)推动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2分)

(若考生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2007年·海南·单科·13)海南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解读】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文化的多样性,考查学生对上述知识的理解能力。题干所述现象说明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B、D两项说法都是错误的,文化的差异不能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文化的差异虽然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但文化的差异不是人们交往中不可逾越的障碍。C项不符合题干材料的含义。

【答案】A

9.(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14)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科学素养 B.自然科学素养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解读】此题考查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文化素养中的作用与地位的理解能力。A、B、C、D四项都是人的文化素养的内容,但其中只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具有方向性作用并处于核心地位。A、B、D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 【答案】C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2009年·宁夏辽宁·文综·19)1861年,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 ,另一个叫英国。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够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物归还被劫的中国。”雨果的话代表了有良知的法国民众的声音。从人类正义的立场看

①改变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竞争秩序是归还被劫文物的关键 ②英法两国应与中国谈判解决流失在英法的上述文物的归属问题 ③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是尊重他国文化的起码准则 ④依国际法归还所劫文物是遵循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读】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等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归还被劫文物是对他国文化遗产所有权的尊重和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的体现,符合“人类正义的立场”,③④当选。具体如何归还,则是程序问题,可以是多样化的形式,①②具有片面性。因此选D。

【答案】D

2.(2009年·江苏·单科·19)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传播,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项说法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故B项错误;C项中“走向同一”的说法是错误的;D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 【答案】D

3.(2009年·广东·单科·19)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就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解读】本题考查科技进步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科技进步改变的是传播文化的方式而不是文化资源的内容,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D项表述不正确,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材料中的现象正是由于科技进步而引起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故选A。

【答案】A

4.(2009年·广东·单科·32)《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革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这表明

A.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 B.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C.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 D.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解读】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关系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A项说法不符合实际,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还没有普及全世界。《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革组织选入“儿

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一方面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另一方面说明中华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故选BCD。

【答案】BCD

5.(2009年·广东·文科基础·10)“入乡随俗”表明了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解读】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入乡随俗”是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的具体表现,所以选C。

【答案】C

6.(2009年·广东·理科基础·59)人们一提到中国,就想起长城;提到埃及,就想到金字塔。这表明长城、金字塔

A.是落后文化的象征 B.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只具有建筑文化意义 D.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解读】本题考查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长城和金字塔都属于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选B。AC项本身表述不正确。D项表述不准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答案】B

7.(2009年·浙江·文综·33)“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A .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 C .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D .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解读】“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说明世界广传中国话,体现了在世界上流传汉语的重要性,只有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偏离了题干的主旨。

【答案】 C

8.(2008年·广东·单科·20)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

【解读】“千城一面”体现了一种单一的建筑模式,不符合人们多样化的需求,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是肯定态度,不选。

【答案】 C

9.(2008年·广东·单科·32)北京奥运会得到我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申奥宣传片中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诠释以及中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笑脸征服了世界。这表明

A.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会,同时也是文化盛会 B.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 C.北京奥运会可以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D.奥运会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解读】本题以奥运为背景设题,考查文化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奥运,加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繁荣世界文化。A、B、C、D四项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奥运与文化交流的关系,应该都选。

【答案】 ABCD

10.(2008年·广东·单科·33)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

A.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B.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C.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D.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解读】材料中的C、D两项显然是错误的。A、B两项分别说明了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交流融汇的原因和意义。

【答案】 AB

11.(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10)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而不是人类共同财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读】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因此①④说法错误。

【答案】 B

12.(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11)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英语在亚洲各国日渐流行。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纷纷开设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广播频道。这表明

A.亚洲文化与世界文化日渐融合 B.亚洲各国注重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D.亚洲各国用本民族语言消解英语的影响

【解读】这道题要求我们要把握好命题者的立意,题目强调的后半句“亚洲各国纷纷开设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广播频道”,这明显说明亚洲各国通过“本民族语言”向世界传播民族文化,增强文化影响力。

【答案】 B

13.(2008年·江苏·单科·2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解读】“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传播、展示中华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D与题干无关,均应排除。

【答案】A

14.(2008年·山东·文综·21)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读】本题以奥运会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本题从假想的层面出发,让学生从奥运志愿者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行为,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文化传播。对比选项可知②是错误的,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是不现实的。排除②,选D项。

【答案】D

15.(2007年·海南·单科·14)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读】此题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体现了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必要性;“交流因不同而必要”,体现了文化交流能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体现了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我们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我们必须辨证地对待,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以我为主,只能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并不是世界各种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所以②说法错误。

【答案】C

16.(2007年·宁夏·文综·19)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读】此题以中俄互办文化年,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事例为考查背景,考查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认识和评价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排除选项中的错误观点。文化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能说是基本途径,故①说法错误。文化交流不等于文化融合和趋同,所以②说法也是错误的。应选③④

【答案】D

17.(2007年·广东·单科·32)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这说明

A.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B.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解读】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问题的能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创新,但不能认为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故A、D两项错误。

【答案】BC

18.(2007年·山东·文综·21)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读】此题以中国春节文化为载体,考查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评价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这一现象的能力。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并不意味着要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所以③说法错误。

【答案】B

19.(2007年·广东·理科基础·59)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解读】此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各有特点。要符合“全球同时”这个要求,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互联网”才能做到,因此答案选C。

【答案】C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2009年·广东·单科·18)“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

【解读】本题考查了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AD项与题意无关,B项表述错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其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故选C。

【答案】C

2.(2009年·广东·单科·20)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体现了

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发展与文化继承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表述错误,“新客家文化”没有偏离了本土文化。B项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对文化的批判问题。C项表述错误,“新客家文化”没有完全取代本土文化。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是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具体表现,故选D。

【答案】D

3.(2008年·广东·单科·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解读】A、D两项内容错误。因为文化未能成为思想的“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C项与材料中的内容没有联系。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B

4.(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12)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

①民族性 ②多样性 ③交融性 ④独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读】 无论是中国的舞龙,还是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都是民族文化,因此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多样性和独特性,没有交融性。

【答案】 C

5.(2008年·江苏·单科·2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解读】“古城复兴”属于文化继承,扬州通过古城复兴,“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体现出文化继承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前提,因此选A。BCD与题干联系不够紧密,应排除。 【答案】A

6.(2008年·宁夏·文综·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解读】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是我国目前许多地方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题运用我国对圆明园保护和重建工作的争论,巧妙设置问题,符合能力立意的要求。

第(1)问,从内容上看,此题以圆明园的保护和重建争论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传承等知识;从形式上看,此题将几个方案一一列出,由考生选择自己认同的方案进行说明,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于对能力的考查。材料中的几种方案都有一定的道理,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必须围绕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文化传承两个方面论述其理由。文化对人的影响按照教材中的知识回答即可。保护重建方案还必须有利于文化传承,这一点必须结合教材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等知识回答。

【答案】

(1)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注: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

7.(2007年·广东·单科·31)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 C.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D.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解读】此题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考查背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价和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的指向性正确地判断选项观点,排除观点错误的选项。B项错误,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能带来经济利益外,还能带来社会效益,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公民素质;D项错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答案】AC

8.(2007年·广东·单科·37)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5分)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

【解读】此题以一幅漫画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文化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等能力。本题从一幅漫画引出相关的文化生活知识,考查考生通过图表获取信息,分析现实生活的能力。回答本题的前提是要注意正确理解漫画的寓意。第一问要就题论题,也就是要从漫画反映的文化现象出发,从漫画中可看出中国古典名著不断被翻拍,对于这种现象,要从其积极意义意义及消极意义分析;第二问直接结合相关知识回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即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答案】

(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创作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评分建议:考生只要从辩证两个方面评价,均可酌情得分。)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9.(2007年·海南·单科·18)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 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 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读】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综合地考查了唯物辩证法地基本观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传统文化无论是全面肯定还是全面的否定都是错误的,对传统文化不是重新构建的问题,而是怎样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所以①④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B

10.(2007年·海南·单科·1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 )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读】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等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正确解答此题,一是要正确理解题干所引用诗句的含义,而是要理解上述诗句之所以能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的原因,从而正确理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①②④都是对上述问题的正确理解,③说法错误,因为 在我国还存在极少数破坏祖国统一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答案】D 文化创新

1.(2009年·江苏·单科·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及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故③的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的说法错误;①②的说法正确的反映了题意。

【答案】A

2.(2009年·广东·单科·21)北京奥运会场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B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主体、动力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文化创新而不是文化继承。CD项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北京奥运会场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选B。

【答案】B

3.(2009年·安徽·文综·3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综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文综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综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综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解读】本题具有两个大的特色:一是具有时代特色,紧跟当今重大的时政问题(经济危机);二是具有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安徽地方特色。本问,首先注意注意模块限定《文化生活》,其次,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措施既要结合材料,更要注重把握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此题在于平时的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答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文综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文化体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的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4.(2009年·福建·文综·39) 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链接】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抚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因为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浩”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集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解读】本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主题,综合考查了中学政治四个必修模块的相关知识,角度新颖,紧跟社会热点,时代性强。第(1)问要重点回答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着重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5.(2009年·天津·文综·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志愿者活动在国际社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其影响下,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也走过了十几年的光辉历程。

从“乐善好施”的先哲古训,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无数仁人志士早已吟唱出人类道德情感的华彩乐章。当今,中国青年志愿者又高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发展世界现代文明谱写出崭新诗篇。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是如何发扬光大的。(7分)

【解读】本题第(1)问主要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本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答案】①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中发展。②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升华。③在顺应时代要求中创新。 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6.(2008年·江苏·单科·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

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解读】“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体现了“博采众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精品,体现了C选项表达的意思。A选项单纯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忽略了欧洲建筑风格。B选项与题干联系不紧密,题干中没有提到社会实践的发展问题。D与题干无关,应排除。

【答案】C

7.(2008年·广东·单科·37)(10分)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解读】第(1)问中运用了“偏差”一词,明确了题目的立意方向。作答时,首先应认真体会漫画反映的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第(2)问考查教材的基本知识。教材中分别介绍了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原则等内容,最后落脚到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上。

【答案】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

(2)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8.(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13)《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读】这是一道因果关系型的选择题,考查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的原因的认识。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取代。“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说法是错误的,所以含②的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2009年·山东·文综·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读】本题采用排除法即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是“直接”转化,故②项错误。

【答案】B

2.(2009年·天津·文综·1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解读】本题考查的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易题。从题干的主题看,因为藏族人民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流传千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各民族文化又属于中华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党和政府需要抢救并整理,保护中华文化的瑰宝。②在材料中并未得到体现。而由于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很大,所以③是不准确的。

【答案】D

3.(2009年·福建·文综·32)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读】闽、台文化之间的“五缘”形象的反映了闽台之间同根同族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也反映了闽台文化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丰硕成果,故①②的说法正确;③④的说法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4.(2008年·江苏·单科·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解读】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发掘出“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该语句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ABC与题干无关,应排除。

【答案】D

5.(2008年·宁夏·文综·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读】做好本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中的事件只是反映了我国不同民族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而没有体现时代精神,故④不合题意,排除C、D两项。①不正确,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不能说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③正确。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6.(2007年·山东·文综·33)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造就了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或地方特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天游”是西北民歌中有代表性的类型之一

B.南方民歌歌词比较含蓄,善用比兴,旋律多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C.“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唢呐和扬琴 D.“长调”和“短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代表性体裁

【解读】此题考查对文化的民族特征方面的基本常识的了解情况,是一道反向型的选择题。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和不同的民族风格。A、B、D三项都是对上述特征的正确说法,C项不符合实际。

【答案】C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2009年·广东·文综·11)“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 A.不平衡性 B.包容性 C.同一性 D.时代性

【解读】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包容性的理解,考查学生把握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求同存异的具体表现,所以选B。A、C、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B

2.(2009年·安徽·文综·7)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解读】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由题干可选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A直接不符合题干,B光说继承,没有体现吸收借鉴,D说法不准确。

【答案】C

3.(2008年·海南·单科·1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8月8 9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盛大节日。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读】①正确;②叙述错误,文化包容性并非要求文化融合,相反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正是有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世界文化才丰富多彩、争奇斗艳、更具活力;③与题干无关,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理解、保护文化多样性。④正确。本题以08奥运会开幕式为题干,考查对奥林匹克文化包容精神的理解。难度中等。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尊重文化多样化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答案】C

4.(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12)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井蓄,这样做有利于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读】此题考查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题目的设问是要求说明我们在处理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之所以要求同存异、兼收井蓄的原因。“求同存异、兼收井蓄”并不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而是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所以含④的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A

5.(2007年·广东·单科·2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解读】本题以孔子的思想为例,说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的重要因素。《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意思是说意见可以不同但要和睦相处,要善于求同存异。从文化关系的意义上看,这就是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最高境界。“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A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009年·广东·文综·12)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 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解读】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故选C。B项与题意不符。A、D项本身不属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答案】C

2.(2009年·江苏·单科·37)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参与讨论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挂到班级网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也挂到网上。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

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解读】本题属于评析类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观点评析要全面,既要看到该同学的观点中的合理因素“重大实践活动对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又要看到这不是唯一途径,弘扬民族精神更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答案】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3.(2008年·海南·单科·18)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读】民族精神是中华力量的集中体现、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发展的精神动力。①③正确,②④在材料中未能体现。以“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事例为题干,考查对民族情感的认识。难度较小。

【答案】B

4.(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13)2008年两会期间,中央政府作出决定:具有公益性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这项举措有利于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④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读】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明显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因此①②正确。“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项活动仅仅是国内行为,对世界文化潮流不会产生影响,因此不选③。“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项活动是精神文化范畴,不属于物质文化范畴,因此不选④。

【答案】A

4.(2007年·海南·单科·16)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读】此题以五公祠的一幅对联为考查载体,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公祠位于海口市与琼山府城接壤处,距市中心约5公里,是为纪念唐、宋朝时期贬谪到海南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胡诠而建的,故名五公祠。“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琼崖道台朱采所撰的这副对联是五公最好的写照。歌颂了他们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风范,歌颂了他们身外逆境而不坠青云之志,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无我”的精神。由此不难看出应选①④,②③不符合题干材料的含义。

【答案】C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1.(2009年·广东·单科·22)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这说明我国文化市场要

A.严格规范,整齐划一 B.言论自由,顺其自然 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全面开放,海纳百川

【解读】本题考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引导的必要性及措施,主要考查学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文化市场的发展,我们既不能只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而忽视其消极作用,也不能因为它存在消极作用而简单地拒绝或否认,所以排除A、B、D项。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故选C。

【答案】C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1.(2009年·江苏·单科·22)用现代动画技术制作的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获得了上海炫动卡通卫视2008年度收视排行的年度特别奖,同名动画电影也取得了高达8500万的票房。这主要说明,为人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应当

A.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B.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制作

C.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 D.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解读】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看出,采取群众喜

闻乐见的形式是文化产品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故D项正确;其余各项说法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D

2.(2008年·海南·单科·13)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 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读】文化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要,也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②与提干无关 ;③叙述错误,与文化建设多样化相悖。本题考查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共同繁荣即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难度较小。

【答案】D

3.(2008年·广东·理科基础·59)我们要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就必须

①遵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则 ②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④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读】这道识记题,在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的要求中,没有遵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则,因此不选①

【答案】B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2009年·广东·单科·37)(卷)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漫画1、2分别根据华君武的《阎王开发中心》、方成的《最新配方》改编 (1)漫画1、2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不良文化现象?(2分)

(2)这两类文化现象有何不同?如何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8分)

【解读】本题考查考生对不良文化现象的区分和知识掌握以及辨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1)漫画1反映了落后文化现象,漫画2反映了腐朽文化现象。

(2)两种文化现象的区分:①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的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们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

解决方法:①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③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2.(2007年·广东·单科·39)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

【解读】考查学生对文化内涵、文化对人的影响、发展先进文化等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文化现象的能力。本题有三个辨点:第一,文化是人类实践特有的产物;第二,不同性质文化对人的作用不同;第三,对于不同性质的文化,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态度,我们应发展大众的、科学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解答辨析题的基本方法就是紧扣题目中的辨点逐一进行辨别和分析。

【答案】

(1)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先进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危害人的进步。

(3)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1.(2008年·山东·文综·28)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解读】科学发展观是近年来的热点命题,出题的角度多,考查的知识点较广。从长远看这将是一个长效命题热点。第(2)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实际就是回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部分内容条理较为清晰,不难回答。

【答案】(2)①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②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博采众长,

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

(若答出“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人才”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2.(2007年·山东·文综·2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读】此题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解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表述错误,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所以含④的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C

3.(2007年·宁夏·文综·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是

①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指针 ②判明各种文化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③推动各种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④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武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读】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的原因,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观点的辨别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所以②③读是错误观点,含②或③的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C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007年·山东·文综·28)2007年中央“—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 表1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 农业科技贡献率(%) 中国 48 12.4%

针对上表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

发达国家 70——80 每万人农村人口农业科技人员数(人) 中国 1.7 发达国家 40 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解读】此题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宏观的考查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解答此题,必须从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出发,具体联系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素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方面进行论述。

【答案】(2)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②亿万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2009年·江苏·单科·23)“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诚信意识是

A.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B.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D.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解读】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答案】A

2.(2008年·广东·单科22)某些旅行社以“超低价”、“零团费”、减少旅游点、增加购物点等方式进行服务欺诈。这表明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应该

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③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相承接 ④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读】题干中所列出的现象,表明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①②④符合题目要求。③在题中未反映。 【答案】C

3.(2008年·江苏·单科·25)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

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③与各种思想道德体系相包容 ④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解读】该题考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不难选出正确选项,③选项观点错误,有的思想道德体系是落后、腐朽的,就不应当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相包容。

【答案】B

4.(2008年·宁夏·文综·20)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我有视觉的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而要做到这一点,“当然是通过博物馆”。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作用,2008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是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②国家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 ③对某些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 ④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加以发展的措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读】材料中中宣部和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免费开放博物馆和纪念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产品的社会价值,而不是否定其经济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也离不开市场。因此③④都不正确。①②本身正确且合乎题意。故选A项。

【答案】A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2009年·安徽·文综·8)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读】本块内容是新教材刚刚修改的部分,①体现了要自强不息,③强调了“疑”的重要性,都与两个修养无关。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教材中有原话。强调了两个修养的关系。

【答案】B

2.(2007年·广东·单科·19)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说明

A.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B.加强知识与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 C.知识与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D.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

【解读】本题引用名言,考查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辩证关系。A、D两项都是错误观点,B项不符合题干材料的含义。

【答案】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