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 河南 石 油 H enan Petroleum 第20卷第3期 文章编号:1006—4095(2006)03—0068—03 储层损害矿场评价技术在塔中T井中的应用 陈平中,王新海 (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通过对试井分析获得的总表皮系数进行分解,得到用来表征地层损害程度的地层损害表皮系数,并 由此确定地层损害半径和预测油井措施增产率,形成一套储层损害矿场评价方法 在塔中T井等多井中 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储层损害;矿场评价;表皮系数;损害半径;增产率预测 中图分类号:TE353.3 文献标识码:A 储层损害矿场评价技术是保护油气层系统工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使用地层损害矿场评价 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评价油气层损害的程度,为 采用有效的增产措施提供依据,减少决策失误。 以往一般用总表皮系数S、堵塞比DR、附加压力 1.1.2射孔拟表皮系数SDf 射孔拟表皮系数S r包括射孔充填线性拟表 皮系数S 射孔压实带拟表皮系数Sdp和射孔孔 眼拟表皮系数S 即 Spt—Sg+Sdp+Sp (2) 降△P等参数来定量地分析油气层损害程度。然 而,试井中求得的总表皮系数包括了一切偏离理 想渗流所产生的表皮效应,并没有真实反映地层 其中:S Sdp和S 的具体表达式可参阅参考文献 [1]。 1.1.3井斜拟表皮系数Se 斜井增大了渗流面积,产生负表皮效应。 的污染程度,故用它们来评价地层损害程度是不 太合适的。为此,本文提出用地层损害表皮系数、 地层损害半径、预测措施增产率等一套储层损害 矿场评价方法来定量评价地层损害程度和预测措 施增产效果。 Cinco等人(1975)给出了计算井斜拟表皮系数 S0。 s。一一c 嘶一c 嘶lg( ㈣ 1储层损害矿场评价方法研究 1.1表皮系数分解[1. 其中 =arctan( ta ) 式中:6lⅣ——井斜角度。 1.1.4非达西拟表皮系数SnI) 试井资料解释求得的总表皮系数,除钻井液、 完井液对井底附近地带产生地层损害表皮系数以 外,还有部分打开程度、射孔、井斜、相态变化、非 达西渗流等因素产生的拟表皮系数。要正确评价 地层损害,需要进行表皮系数分解。 1.1.1部分打开油层的拟表皮系数S 当井产量很高时可能在孔眼处,甚至在地层 内产生紊流,而形成非达西渗流。非达西渗流的 拟表皮系数表达式为: SnD:::D q (4) 关于部分打开油层所产生的拟表皮系数S 其中D一 群 式中:』D一_一一流体地面密度,g/cm3;卜紊流系 收稿日期:2005—12—09:改回日期:2006—03—06 作者简介:陈平中,讲师,1969年生,1992年毕业于江汉石油 的计算公式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最简单的公式为: L L厂 —一 Spt=( 一1)ln( / 一2) 凡D rw、/总v (1) 式中:^——油层厚度,m;hp——打开油层的厚 度,m;走——地层渗透率, m2;kv——地层垂向 渗透率, rn2;rw——油井半径,ITI。 学院石油地质专业,1995年取得江汉石油学院煤田油气地 质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现从事油田开发的教学与研究工 作,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在读博士。电话:0716— 806092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陈平中等.储层损害矿场评价技术在塔中T井中的应用 数,1/m; m。/d。 流体粘度,mPa・SI r产量, 损害愈轻,即损害带内渗透率不是常数,而是随地 层径向变化。若假设在损害带内渗透率变化满足 指数递增关系,即 k 一k( ) r ≤r≤r。 (11) 1.1.5相变拟表皮系数S 油井相变拟表皮系数为 S印一( 一1)1n k_ r(5-1) r凝析气井相变拟表皮系数为: S印一( _1)l畦 (5_2) 式中:k~志培——油、气相对渗透率,小数;S S i——原始含油、气饱和度,小数;S Sg——含 油、气饱和度,小数;rb——相变半径,ml 1.1.6边界形状拟表皮系数ScA 非圆形供油边界的拟表皮系数为: s 一丢ln (6) 式中:CA——几何形状因子。 1.1.7各向异性地层的拟表皮系数S [ 各向异性地层的拟表皮系数为: S :一In (7) 式中:8=(k /k) 。 1.1.8变产量拟表皮系数S [ ] s叩一 + + 丢l厶 n ‘户 (8) 1.1.9地层损害表皮系数Sd 从总表皮系数中扣除其他各种因素影响产生 的拟表皮系数即为地层损害表皮系数,它反映了 地层的真实损害情况。它的表达式为: Sd—S—Spt~Spf—S口一SnD—ScA一 一s蛐一s 一… (9) 1.2地层损害半径 以往通常用(10)式来计算地层损害半径。 rs—rw exp‘ s) (10) 式中 ——地层损害半径,m;rw——井眼半径, m;志 ——地层损害处的地层渗透率, m2;志 —— 井眼附近处的地层渗透率, m2;,s_总表皮系 数,小数。 该式既假设损害带内渗透率为常数,同时又 使用了总表皮系数,实践表明这样处理是不妥当 的。事实上在损害带内损害程度不同,离井愈远 根据表皮系数定义和达西定律可得到地层损 害半径的方程(12): S 一 {( ) [一E‘ ln )+ E( rs—rw j )l—ln )}rw J (12) 该方程可用牛顿迭代法求解。 1.3措施增产率预测 若增产措施使表皮系数降低了△S,措施前后 的井底压力不变,则措施增产率叩为: ,一 一 q—P 一 一P 一0 868而. 6 S ) 在生产压差不变的条件下,要使增产率达到 叩,则需措施使表皮系数降低。 若增产措施使地层损害表皮系数Sd完全消 除,则增产率为: △S一 (14) 7扎 1十 由增产率为: O .86 8 6一 or丽Sa (15) 2 实例应用 塔中T井3 537.0~3 554.0 m井段位于石 碳系Ⅲ油组,试油结果表明该层为凝析气层,地层 污染系数比较大,从压力曲线形态看,该地层远处 渗透性较好。油井有关参数:h=h =17 m,r = 0.108 m,S=43.72,m=0.746 15 MPa/cycle(斜 率,其中cycle为时间周期),k=4.07 X 10I4 m2, k =0.5k, =0。, =0.3m(射孔深度),rp= 0.006 m(子弹半径),k如=4.07 X 10I5 rn2(射孔 压实带渗透率),Pi=42.53 MPa,rb=5m,P = 10.55 MVa,q=6.25 m3/a。表皮系数分解后的 结果为: 部分打开油层的拟表皮系数:S =0.0; 射孔产生的拟拟表皮系数:spf=4.47; 井斜产生的拟表皮系数:S。=0.0; 非达西流产生的拟表皮系数:SnD=0.0; 相变产生的拟表皮系数:Sb=8.9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河南石油 2006年第3期 边界形状引起的拟表皮系数:ScA=0.0; 各向异性地层产生的拟表皮系数:S =0.0; 变产量产生的拟表皮系数:S 。=0.0; 定量评价地层损害程度和预测措施增产效果,具 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好的实用价值。 (2)试井资料解释得到的总表皮系数,除钻井 液、完井液对井底附近地带产生地层损害表皮系 数以外,还有部分打开程度、射孑L、井斜、相态变 化、非达西渗流等其他多种因素产生的拟表皮系 数。要正确评价地层损害,需要进行表皮系数分 解。从应用实例来看,总表皮系数虽比较大,若地 层损害表皮系数很小,措施效果也将不明显,这也 是有些油层采取增产措施却并没有见到预期效果 的主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成绥民,王天顺.表皮系数系统分解方法EJ].钻采工 艺,1991,(4):35~40 由此可得到地层损害表皮系数:Sa=30.3,地 层损害半径: =2.09 m。随后对该井段进行了 高能气体压裂,压裂后的有关参数为:k =7.26 X 1O r ,P =15.62 MPa,q =19.3 r /a,S =13.75,由此也可得到压裂后的地层损害表皮系 数:Sd =0.33;地层损害半径:r =0.10 m,压裂 措施增产率的预测为:'7=212.85 ;而实际的原 油增产率为: 际=208.8 。可见,理论预测值 和实际值基本吻合,说明预测方法的准确性较高。 从地层损害表皮系数、损害半径和措施增产率来 看,此次高能气体压裂效果明显,不仅基本上解除 了井底附近泥浆污染,而且也显著提高了产能。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压裂后总表皮系数仍比较大, 2陈元千.油气藏工程计算方法:矿场试井EM].北京:石 油工业出版社,1 1)90.15 ̄50 但主要是射孔与井底附近相态变化(远处地层中 液体为单相流动,而近井地层流体为气液两相)引 起的表皮效应,因而不需对该井层再进行措施处 理。该方法对克拉2井等其他十余口井的应用 3王新海,钱春江.各向异性与不渗透直线拟表皮系数 Eli.钻采工艺,1997,(5):32~34 4王新海,周国隆.渗透率间断与变产量的拟表皮系数 EJ].油气井测试,1998,(4):14~17 5李静群,荆蔼林,彭惠群.表皮系数分解与增产效果预 测[J].油气井测试,1998,(1):6~1O 编辑:彭刚 中,均表明它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 3 结论 (1)应用地层损害表皮系数、地层损害半径、 预测措施增产率等一套储层损害矿场评价方法来 (上接第67页) 度,大幅提高矿渣: 的综合性能。 泵压降低3MPa,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同时,对于 (2)研制的低密高强度矿渣体系固井工艺技 1 400 ̄2 900 m井段封固质量较好。 术在胜利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应用前景 4结论 提高低密度矿渣浆的沉降稳定性、体积稳定性,减 少游离液含量,降低失水,提高了矿渣石抗压强 十分广阔。 (3)低密高强矿渣浆固井工艺技术尚处于起 (1)研究开发的低密高强矿渣配方能够显著 点研究试作阶段,还需不断完善和发展。 编辑:李金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