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罗丹艺术论嘱词读后感

2023-01-11 来源:星星旅游
《罗丹艺术论》嘱词读后感

我觉得《罗丹艺术论》的精华部分全部凝聚在嘱词部分了,艺术家罗丹把我们称之为“美”的使者,那么我们必将承担起“美”的使者的责任,把发现大自然的美、传播大自然的美作为我们的终身任务,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这个任务。我们是“美”的搬运工,完成上帝赋予给我们的任务是我们终身的目的。那么作为一个“美”的使者,我们也必须虔诚的阅读和领会前辈大师留给我们的教导和他们的经验之谈。

艺术家罗丹警示我们不要去模仿前人,因为艺术必须以创造为前提,而不是一味的模仿,一味的模仿会让你丢失自己的灵魂,模仿出来的作品不仅丢失的是你自己的灵魂,同时也丢失了它原有的价值,没有灵魂的作品只不过是一个空壳,虚有华丽外表的皮囊而已。另一方面,只知道一味的模仿大师的作品,只会把你禁锢在囚牢里永远出不来,你被这种已形成的风所束缚,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当然作为艺术初学者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学习,不断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位,既要解放思想又要明辨是非,要在大师们的作品当中的价值构成、创作规则、文化策略等方面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独立的判断和选择,而不是盲目效仿、随波逐流。当我们的水平达到一定的层面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大师们形成的已有的传统和风格中吸取其能被我们所用,并能恰到好处的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的东西。

罗丹说:“尊敬传统而要会辨别它的永垂不朽的宝藏:即对于自然地热爱与人格的忠诚”。艺术作品是意识的产物,哲学唯物主义认为

先有物质再有意识,而一切的物质都属于大自然,所以艺术作品是大自然的产物。大师们通过对自然的挚爱和崇拜,善于发现自然、观察爱自然、审视自然,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源于自然。而伟大的作品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忠诚,从自然到人格,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更好的为人服务。人类是自然界中独特的生命体,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讲,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人具有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类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动物则没有意识,不能改造世界。我们人类具有最伟大的智慧,发现自然中一切美的东西,并且一直延续下去。

罗丹在嘱词部分说到:在艺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的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的核心,如能发见其品信,就是透入外形,触到它内在的“真”,这“真”也即是“美”。自然是不会丑的,唯一的美,即蕴藏在自然里的“真”。说到“真”,有什么能比自然更真呢?我们应该像罗丹那样,用锐利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去发现蕴藏在大自然中的美,在艺术家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可能在别人眼中是毫无价值的垃圾,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是无价之宝,艺术家的魅力所在就是能发现那些蕴藏在我们身边那些不起眼却美丽的东西。我们只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探索也能发现那些常人所看不到的美。前辈大师们的作品教会我们如何跳出樊笼,找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从而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艺术之源是在于内在的真”。前面已经说到过唯一的美,即蕴藏的真,失去内核思想支撑的一切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是不可能从内心

深处去打动观者的。那么所谓的“真”是什么呢?是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手所触到的东西吗?不是的!所谓的“真”是我们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用手触摸到以后,进过大脑的思考,用心去感受到的东西。从你看到—听到—摸到—感受到,这样一个过程会带给你一次独一无二的旅途,一场心灵的旅途。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件作品的时候,在不诸世事的儿童和成年人的眼中、男人和女人的眼中、有知识和没知识的人眼中等等是完全不同的,学习背景、经历、性格、性别、国籍等等都会影响这幅作品到给你的感受。但是唯一只有一样东西不会改变,那就是真实的情感。一件好的作品就是多样的形式加上真实的情感,我相信真实的情感是不分性别、年龄、国籍的,只要你能看到这幅作品所表达出来的真实情感,都会被它所感动,为之动容。艺术家的工作不仅是再现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也不是平白直叙的记叙一件事情,而是把当时的氛围、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这件作品当中去,毫不踌躇的表白自己的感觉,才能与观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罗丹看来,一幅画、一件雕塑都可以讲述出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因为其中饱含着罗丹真实的情感。

“拙劣的艺者,常戴着别人的眼镜”。对于这句话我非常赞同,戴着别人的眼镜,看到的是别人看到的景象,过着别人的生活,情绪受别人的牵引,似乎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只有空壳的木偶,被别人随意掌控和牵引,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感受和眼界,随波逐流着,这样的人注定只是一个拙劣的艺者,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相反,优质的艺者从来不受任何人摆布,他们有自己

内在做真实最单纯的思想和感情,并且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真实的感觉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用一切办法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作品当中所采用的的任何一种形式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表达自己内心最真诚的感情。然而当你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之中,当你把所有的形式都抛弃掉,达到一种境界,一种无论是色彩和形状、还是构图和材质都达到煞费苦心的精准,但是在作品当中又看起来没有丝毫的费力和特意的安排。

罗丹认为真的艺术一定痛恨技巧,在我眼中,艺术创作其实就是有目的性的把自己的想法用所谓的技巧表现出来,艺术创作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工作,不管用什么表现方式,你所要传达的内容才是你的艺术创作的灵魂,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说过:“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我们的艺术创作的作品如果没有思想去支撑它,那么用来表现的技法,其价值也等于零。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有目的的选择的过程。把你所要表现的思想留下来,把所有一切阻碍表现你的想法的东西全部抛弃掉。你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不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那么所有的表现技巧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有你明确自己的主题思想之后,你才会进行选择,做设计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一个有目的的选择的过程,比如我本科毕业设计是做一套花茶的包装设计,我所要表现的就是花茶能喝出美丽,确定了我的设计目的,我才会去考虑技法、材料、盒型、表现手法,花茶的重点消费人群是女性,所以在技法上我选择

用女性的形象和花茶结合,用水彩画出一组花女郎,每一个花女郎代表花茶的一种口味,为了体现喝出美丽的主题;在盒型上选择八角盒型,与花的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处:材料我则选择浅黄色的铜版纸,浅黄色给人温柔素雅的感觉。这些在材料、技法、盒型等方面的选择统统只为了一个目的——花茶喝出美丽。从最开始的想法到最后实物的成型,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花茶喝出美丽”的主题。

另一方面,在艺术创作中,只有你把忘记人为的表现目的之后,完全达到忘我的境界,你所传达的主题那就是让大家所感动的地方,同时也是与观者产生共鸣的地方。一件艺术作品,只有能让观者感动并与之产生共鸣,才会被接受,被认可他说也纳.加里爱的画似一扇开向人生的天窗,而别人的图画,只是图画罢了。我认为之所以也纳.加里爱的画像天窗,是因为他的画表现的是人生最本质的东西,能体悟人性深处的东西,而不是他的画技巧有多么的丰富,材料有多么的精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