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汇总整理

2022-04-25 来源:星星旅游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本章重点图幅:图1.3、图1.7、图1.13 第一节 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韩国,b日本,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 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编号 行政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东省 安徽省 陕西省 江苏省 山西省 浙江省 甘肃省 河北省 湖南省 黑龙江省 四川省 河南省 广东省 内蒙古自治区 简称 行政中心 银川 济南 合肥 西安 南京 太原 杭州 兰州 石家庄 长沙 哈尔滨 成都 郑州 广州 呼和浩特 编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行政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湖北省 江西省 贵州省 福建省 简称 行政中心 乌鲁木齐 西宁 昆明 拉萨 武汉 南昌 贵阳 福州 南宁 台北 重庆 长春 海口 沈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宁 鲁 皖 陕或秦 苏 晋 浙 甘或陇 冀 湘 黑 川或蜀 豫 粤 内蒙古 新 青 云或滇 藏 鄂 赣 贵或黔 闽 桂 台 渝 吉 琼 辽 24 广西壮族自治区 25 26 27 28 29 台湾省 重庆市 吉林省 海南省 辽宁省 熟记教材第8页表1.2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10、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省:黑龙江; 最早看见日出的省:黑龙江;

跨纬度最多的省:海南; 跨经度最多的省:内蒙古;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 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海南。 最早见到日出的省:黑龙江; 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海南; 邻国最多的省:新疆; 邻省最多的省:内蒙古、陕西; 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辽宁、山东。

11、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省区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简

称云、桂、粤、台)。

12、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青海、四川。 发展农业生产 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对外交往与合作 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发展海洋事业 其 它 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各种海洋资源。 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北国冰雪、南国热带风光。 第二节 人口:

1、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约为13.4亿(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 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增长迅速。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 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其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核心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口密度为143人/每平方千米。 5、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东多西少。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为什么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①自然条件:东部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雨热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能够 养活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气候干燥,耕地少,能够养活的人口少,人口密度小。②社会经济: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③开发历史: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第三节 民族

1、 我国共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

2、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9个):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3、 在祖国大家庭里,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我国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5、 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 6、 回族—开斋节 藏族—雪顿节 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节

高山族—丰收节 汉族—元宵节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侗族大歌 藏族的《格萨尔》史诗 蒙古族呼麦

7、 蒙古族—内蒙古,回族---宁夏, 藏族---西藏, 维吾尔族—新疆, 壮族---广西, 高山族—台湾,黎族—海南 8、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重点图幅: 图2.2、图2.3、图2.6、图2.9、图2.17、图2.22、图2.24、图2.28、图2.30、图2.34、图2.41、图2.46、图2.47、图2.53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1、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地形的分布特点:山地、高原和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

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山地占我国总面积的33%,高原占我国总面积的26%,丘陵占我国总面积的10%,盆地占我国总面积的19%,平原占我国总面积的12%。 3、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的影响:

(1)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交通; (2)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潮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

5、山区: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山区的劣势: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山区的优势: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有优势。 6、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纵横交错的山脉,熟记下列山脉的位置。

(1)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阴山山脉—燕山;昆仑山脉—秦岭;大别山;南岭。

(2)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六盘山;贺兰山。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唐古拉山脉。 7、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我国陆地海拔最低:吐鲁番盆地艾丁湖(-154.31米) 8、我国的地势

海拔 主要地形区 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级4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阶梯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高原、山地 第二级1000米—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高原、盆地 阶梯 2000米 四川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500米以下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平原、丘陵 阶梯 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主要山脉、地形区

⑴山脉:A阿尔泰山,B天山,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E长白山,F大兴安岭,G太行山,H阴山,I巫山,J秦岭,K祁连山,L横断山,M台湾山脉,N武夷山,O雪峰山,P南岭。 ⑵主要地形区及其特点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名 称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特 点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地面崎岖,峰岭众多 呈环状分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是我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盆地。 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因矿产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紫色盆地”之称。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⑧ 四川盆地 ⑨ ⑩ ⑪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黑土广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又称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有“鱼米之乡”之称。

第二节 气候 一、气温

1、 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影响冬季气温分布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和冬季风。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

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因素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以气温低。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

疆的吐鲁番。 3、我国的温度带

(1)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

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2)热带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4)农作物的熟制:

温度带 农作物的熟制 热带 一年三熟 主要水果 香蕉、椰子 亚热带 一年两熟 柑橘 暖温带 一年两熟或两年苹果、梨 三熟 中温带 一年一熟 二、降水 1、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2)800mm年等降水线的分布:秦岭——淮河一线。

(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

3、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我国的干湿地区: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1)干湿地区与降水、植被和农业的关系: 干湿地年降水量 区 湿润区 800毫米以上 以森林为主 水田农业,种植植被 农业 水稻 半湿润400毫米—800森林和草原 旱地农业,种植区 毫米 小麦 半干旱200毫米—400以温带草原为主 我国重要的牧区 毫米 区 干旱区 200毫米以下 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 布 (2)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三、气候

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2、气候分布:

(1)东部沿海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从南到北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 (3)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4)西北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5)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6)我国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 候 高原山地气候 高寒气候,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3、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3)800mm年等降水量线;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2、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寒冷干燥,

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3、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中国季风气候显著,习惯上以大兴安

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梅雨:6月中旬到七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长达一个月时间的雨季。 5、我国的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6、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第三节 河流 一、 河流的分布: 1、外流河和内流河

分类 概念 分布地区 东南部的湿润汛期长短 长 流量大小 大 水源补给 大气降水 外流河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区、半湿润区 西北部的干旱区、半干旱区 高山冰雪融短 小 水和山地降水 内流河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受地势影响,我国的河流大多数是自西向东流,如长江、黄河、珠江等;

(2)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印度洋;

(3)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补给形式: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4)京杭运河——我国最长的人工运河;

黑龙江——结冰期最长;

珠江——汛期最长,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

2、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河流的流域。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我国外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3,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我国内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3、京杭运河

起始点 北京到杭州 地位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长度 1800千米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航运量 京、津、冀、鲁、海河、黄河、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苏、浙 淮河、长江、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钱塘江 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4、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水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二、长江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入东海。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

长江干流依次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2、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就位于长江上游。

3、长江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中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这里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易发生洪涝灾害。

4、长江生态和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1)长江在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之间的河段称为川江。该河段滩多流急,从根本上改善该河道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三峡水利工程。此外,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养殖、供水等综合效益。

(2)长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该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有“九曲回肠”之称,因而极易发生洪涝灾害。治理该河段的措施:①河道裁弯取直;②加高加固两岸堤防;③开挖荆江蓄洪区等。 5、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划分的地点 流经的地形区 上游 宜昌以上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水能资源丰富(水能宝库) 水土流失严重 中游 宜昌到湖口 下游 湖口以下 长江中下游平原 1、航运价值高(黄金水道) 2、发展淡水养殖 洪涝灾害严重 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降水时,干支流同时涨水 优势 存在的问题 产生问题的原因 毁林开荒,陡坡垦殖 1、泥沙淤积; 湖泊面积缩小, 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 1、长江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解决的措施 植树造林 土 2、退耕还湖 读“长江流域图”,回答问1.长江发源于M唐古拉山脉,

海。

2.支流:a 雅砻江, b 岷江 , c 嘉陵江 ,d 乌江 , e 汉江 ,f 湘江 ,g 赣江

M

N

注入N东

3.湖泊:⑧ 鄱阳湖 ⑨ 洞庭湖 6.水电站:h 三峡 k 葛洲坝 4.港口城市:① 宜宾 ② 重庆 ④ 武汉 ⑥ 南京 ⑦ 上海

5.上、中游分界点③ 宜昌 ,所在省区 湖北 。中、下游分界点⑤ 湖口 ,所在省区 江西 。

三、黄河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在山东省注入渤海。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黄河干流依次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2、黄河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灌溉了有着“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导致河水泥沙含量增大;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洪涝灾害严重。

4、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黄河的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

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5、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划分的地点 流经的地形区 上游 源头到河口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凌汛 受纬度位置影响 中游 河口到桃花峪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陡坡垦殖 退耕还林还草,植爆破 树种草,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持水土 下游 桃花峪以下 华北平原 地上河 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1、加固大堤 2、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爆破 受纬度位置影响 凌汛 存在的问题 荒漠化严重 问题产生的原因 气候干旱、过度放牧 合理放牧、解决的措施 减少放牧数量,退耕还草 6、在初春或初冬时节,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和下游山东境内都具有的忧患是凌汛,原因是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长 度 发源地 特 点 长 江 6300千米 唐古拉山脉 呈“V+W”字形,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黄 河 5500千米 巴颜喀拉山脉 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渤海 源头——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 )——入海口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泾河、湟水、汾河、渭河 注入海洋 上、中、东海 源头——宜昌(湖北)——湖口(江下游的 西)——入海口 分界点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流经省区 皖、苏、沪(11个) 流经地形区 主要支流 湘江、赣江 ①“水能宝库”,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著名水电站:三峡、葛洲坝。 开 发 ②“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①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严重。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形成凌汛。 益恶化。 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②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忧 患 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③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③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严重,水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成凌汛。 ①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①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治理措施 ②整治河道,退耕还林还湖。(导)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②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防) 态环境。修建水库、水电站。(用) 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②引黄灌溉: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 ①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①中上游利用水能发电。著名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③加固江防大堤。(防) 治理川江和荆江(裁湾取直) ③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治) 第四节 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2、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3、防灾救灾措施:卫星遥感预报、修建防灾工程、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及时调动救灾人员等。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营造了防护林等。

4、当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或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5、 自然灾害 干旱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地区 长时间降水异常偏华北地 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 尤其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南方地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降水时间的大暴雨 区 季节分配不均且雨季时间区 是春季降水少 主要分布地区形成原因 长,夏季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 台风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东南沿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大气涡旋,常带来海地区 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所以我狂风和特大暴雨等 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滑坡 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中西部我国中西部山区,尤其是西体在重力作用下整山区,南地区,多山,坡陡,相对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以西南泥石流 在坡度较陡的沟谷地区最中形成的饱含石块为集中 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破坏力 地震 板块运动 东部沿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北方地纬度较高,靠近冬季风源地 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

区 活跃 高差大,降水多暴雨。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重点图幅: 图3.4、图3.6、图3.9、图3.10、图3.11、图3.12、图3.16、图3.20

第一节 自然资源

1、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各种各样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地、阳光、水、森林等。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1)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注意保护和培育,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2)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对非可再生资源,应当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3、 我们应如何保护和节约资源?

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不用或少用贺卡。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 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类: ①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

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③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

3、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构成: 可利用

土地: 可利用草地34.48% 林地 31.86%

耕地12.68%

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5.26%

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15.72% 4、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构成特点:

优势: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劣势:构成比例不合理,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冰雪地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5、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很不均衡。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水田 旱地 林地 湿润区、半湿润区 草地 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西部内陆非季风区 山地、丘陵 东部季风区 半湿润区 平原、丘陵 东部季风区 湿润区 平原、丘陵 东部季风区 干湿地区 地形类型 分布地区 难以利用土干旱、半干旱高原、盆地、西部内陆非季地 区 山地 风区 6、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如乱占耕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污染等,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策略: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①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②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③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④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7、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现有的天然草场和疏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

我国耕地总面积的国家规定红线:18亿亩(即1.2亿公顷)。 第三节 水资源

1、 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致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受河流径流量大小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南方地区水资源占80%,土地资源只占40%,北方地区水资源仅占20%,土地资源却占60%(水土资源分

布不均)。

3、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1)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降水较少;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2)西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降水少。

4、水资源的分布:

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解决措施 措施举例 时间上(季分配不均,夏秋节) 空间上

多,冬春少 兴建水库 三峡、小浪底 分布不均,南丰跨流域调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北缺,东多西少 水 黄入晋、引黄济青 5、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除了体现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还体现在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6、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1)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和天津。

(2)中线工程: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3)西线工程: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7、我国水资源的利用问题: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和水污染严重。 解决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讲,节水比调水重要。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农业:(1)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2)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3)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工业:(1)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2)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3)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1)生活用水一水多用;(2)推广节水器具;(3)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图幅: 图4.4、图4.5、图4.10、图4.11、图4.13、图3.21、图3.24 第一节 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意义: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现代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3、人们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会根据旅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等,考虑运输价格的高低、运输速度的快慢、运量的多少等方面。 4、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优 点 缺 点 公路运方便、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输 合短途运输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运量较大,运费较低,运速较快,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输 适合中长途运输,连续性好 本高 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航空运速度最快、舒适、安全,适合长输 途运输 水路运运费最低、运量最大,适合长途运速最慢、受天气影响较输 管道运输

运输方式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特 点 运 价 运 速 运 量 适 宜 的 货 物 远程、量大 短途、鲜货、活物 远程、大宗笨重、不急需 贵重、急需、量小 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灵活性差 管理方便 大 连续性好 较低 较快 较大 机动灵活 较高 较快 较小 受天气影响大 最低 最慢 最大 舒适安全 最高 最快 最小 目前主要运送石油和天然气。优点: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少、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缺点:投资大、灵活性差。 5、(1)管道运输主要用于运输气体和液体。

(2)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多由航空运输。 (3)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的,多采用公路运输。 (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 (5)客运要考虑的因素:价格、时间、目的地。

货运要考虑的因素:价格、时间、目的地、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6)一般情况下,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的,长途选择航空运输,短途选择公路运输;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长途选择航空运输,短途选择公路运输。

6、铁路运输网的分布:东部铁路建设较早,发展速度较快,铁路网密集;西部铁路建设较晚,发展速度较慢,铁路网稀疏。 7、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主要东西向干线: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主要南北向干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哈线——京广线;

太焦线——焦柳线;宝成线——成昆线。

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线:青藏线

主要铁路干线:

a京哈线,b京广线,c京沪线,d京九线,e太焦线—焦柳线,f宝成线,g成昆线,h滨洲线,i滨绥线,j京包线,k包兰线,l陇海线,m兰新线,n北疆线,O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P青藏线。 主要铁路枢纽:

A北京,B郑州,C株洲,D徐州,E成都,F兰州,G哈尔滨。

9、交通运输枢纽:北京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郑州;京广线和京沪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徐州;兰新线和陇海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兰州(它们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宝成线和成昆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成都;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等交会的铁路枢纽是北京。 第二节 农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3、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与东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畜牧业: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四大牧区及优良畜种:内蒙古(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细毛羊、

伊犁马)、青海和西藏(牦牛)。

种植业: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东耕西牧”的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4、农作物的南北差异: 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 糖料作物:南甘北甜

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南稻北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耕地耕作制粮食作油料作糖料作经济作原因 度 物 物 物 物 降水少 降水多 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著名牧区有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东部地区:种植业、林业、渔业分布区,种植业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天然林区和东南人工林区,沿海地区是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类型 北东旱方 北 地 华北 一年一春小麦 大豆 熟 一年两冬小麦 花生 熟、两年三熟 界线: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南方 水田 一年两水稻 熟、三熟 油菜 甘蔗 棉花 棉花 甜菜 5、把要发展的农业

气候生产部门条件或农作物,的差布局在适异 宜它发展或生长最有利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

的优势,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法:“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新型农业的类型:订单农业、旅游农业、精确农业、外向型农业、生态农业、保险农业。

地形区 自然条件 优势农业 山地 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 林业 布局原则 宜林则林 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种植业 宜粮则利于耕作 部分高原山降水较少,牧草生长良好 粮 畜牧业 宜牧则地 河湖区 河湖众多 渔业 牧 宜渔则渔 6、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技术、政策。 7、走科技强农之路

成就:农业增长方式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绿色、低碳、生态农业不断推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温室大棚技术、机械化作业、喷灌滴灌技术等。

发展方向:依靠科技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第三节 工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工业的定义: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石等)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

工业部门的划分:工业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是重工业,如钢铁工业、机械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是轻工业,如纺织工业、食品工业。

2、目前,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规模庞大,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和沿江地区工业迅速发展,并形成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共同条件 不同条件 工业特点 工业中心

1、位于东煤、铁、石油等资源丰我国著名的重工业沈阳、大连、鞍部沿海,富 基地 山 水陆交1、煤、铁、石油、海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北京、天津、唐通便利 盐丰富 合性工业基地 山 2、城市多,2、科技力量雄厚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工业基1、水陆交通便利 础好 2、科技力量雄厚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上海、南京、杭工业基地 州 3、农业发3、消费市场广阔 达 邻近港澳,多侨乡,吸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广州、深圳、珠海 4、人口稠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合性工业基地 密,劳动和管理方法,发展外向力丰富 型经济 (1)沿海主

要的工业中心:沈阳、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广州等;

(2)沿长江自上游至下游主要的工业中心: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3、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凭借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部门; “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的光电产业基地所在地。

5、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分布上多依附于大中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6、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 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 (1)有众多科研机构,科研力量雄厚; (2)人才资源丰富,资金充足; (3)基础设施完善,有政府政策支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