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永别了,武器》的主题思想

2024-07-30 来源:星星旅游


浅析《永别了,武器》的主题思想

摘 要:《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其中表现的反战思想和迷惘的悲观情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永别了,武器》 主题思想

海明威是20世纪世界文坛出现的最有个性的作家,也是一位把自己的传奇经历与创作完美结合的作家。他在近40年的创作中给后人留下了十几部不朽的著作,无论是他早期的以“迷惘的一代”为主人公的小说,还是后来的以硬汉子性格为主题的作品,都始终充满了催人发奋的力量。

《永别了,武器》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长篇小说,正面描写了战争。其英文标题中的“arms”有两种含义:一指武器;二指情人的怀抱。因此该小说暗示两个主题:战争与爱情。它直接追溯一代人是如何在战争中失去天真的动机和淳朴的感情过程,表现了一代人的反战情绪和绝望心态。

一、战争、爱情与死亡——典型的海明威式的故事情节 在《永别了,武器》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意大利,主人公亨利原本是个充满理想的美国青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亨利怀着光荣和神圣的梦想加入了意大利军队,成为了一名救护车司机。战争期间,亨利在军中担任中尉,并在战斗中受到枪击,腿部受伤。在米兰的医院中,亨利亲眼目睹了战争引起的病痛和死亡,他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毫无意义,同时他也爱上了照

顾他的护士凯瑟琳。后来亨利的身份泄露,为了逃避追捕,他们逃到中立国瑞士,在那儿度过了三个月宁静的田园生活,熬过了一个冬天。春天来了,凯瑟琳由于难产死在洛桑的医院里,新生的婴儿也死了,把亨利一个人孤零零地抛弃在世上。经历了如此的生死变故之后,亨利对战争彻彻底底的憎恶达到了极点。 这是亨利对待战争的转折点,他变得厌战了,甚至不愿意去谈论战争。 战争毁灭了亨利的理想,也浇灭了他对生活的热情。

二、战争给年轻一代造成的绝望和幻灭感——强烈的反战思想 从小说的表面来看,作品以一战中的意大利为背景,以亨利和凯瑟琳的恋爱为主线,通过亨利的恋爱悲剧和精神幻灭,不仅剖析了一代热血青年演变为“迷惘的一代”的过程,而且控诉了战争中人与人的相互残杀,战争对人精神的毁灭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扼杀,表达了强烈的反战倾向。亨利原是在意大利学习建筑的美国大学生,战争爆发后,他怀着英雄主义的幻想,凭着一时的狂热当了美国志愿军。当时的他满怀一腔热血为了民主而战,对战争丝毫不了解,他只是盲目的从军,从未真正思考战争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在经历一次次的战场生死考验后,他目睹了战场的尸横遍野,深深地认识到了所谓的“拯救世界民主”就是一句骗人的口号。他厌恶残酷的战争,改变了对战争的最初看法,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在战争中实现生命的意义。当他跳入冰凉的河水中时,彻底清醒,在战争中他失去了汽车和伙伴,这已经使他够难受了,现在又因为不会讲意大利语竟被自己的军队怀疑为间谍而要枪毙。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达

到了顶点,决定逃离这场荒谬的战争,他说:“我不干了,这已经不是我的战争了。”战争是这个混乱而没有理性的世界的一个缩影,在这个世界里人的生命毫无价值,爱情就成了人们唯一的精神支柱。凯瑟琳曾对亨利说过:“我们不该争吵,因为你我只有两人,而与我们作对的是整个世界的人。你我一发生隔膜,我们一完蛋,他们就征服我们了。”可见,爱情是他们与生活对抗的唯一武器。但是在那个毁灭一切的战争世界里,他们的爱情根本就不堪一击。最终,极度伤心的亨利告别了“石像似的凯瑟琳”,孤零零地走回旅馆。战争杀害人,伤残人,更重要的是损伤了一代人的心灵,使他们看不到任何神圣的东西。亨利和凯瑟琳还有他们的朋友既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是战争的反对者,他们的反战情绪是强烈而又普遍的。在小说中,从士兵到军官,从伤病员到医护人员,几乎人人痛恨战争,诅咒战争,作者还通过士兵之口喊出了“打倒军官!和平万岁”的口号。这表现了一代人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强烈谴责。但是作为一个朦胧的反战主义者,海明威此时还没有能够分清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他只能从个人的角度谴责战争。在作品中,他不但通过亨利的悲剧抨击了战争对人的摧残,而且通过他的悲剧描写了一代人由于失去理想、找不到出路所感到的孤独、苦闷和失望,以及这种失望产生的幻灭感。

三、对生活产生的悲观失望情绪——筑造“迷惘的一代”的心声

《永别了,武器》不仅揭露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反战倾向,更重

要的是它着力揭示了人生的悲剧和人类的徒劳,表现了“迷惘的一代”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悲观失望情绪。小说的主人公亨利不是一个普通的厌战者和逃兵,而是一个试图摆脱悲剧命运但遭到失败的悲剧人物。他反对战争,对和平又十分消极,所以他不但从战场上逃跑,而且绝望地逃离了社会。如果小说就以亨利和凯瑟琳安全逃到瑞士而告结束,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把《永别了,武器》看成是一部反战小说。可是作家没有进行这样的处理,而是让那场浪漫的战地春梦在哀婉凄凉的悲剧气氛中结束了。作家通过亨利的悲剧人生所否定的不仅仅是那场不义战争,而是无法避免走向悲剧的人生。在他看来,人好比“着了火的木头上的蚂蚁,有的逃了出来,烧得焦头烂额,不知往哪儿逃的好。但是多数都往火里跑,接着掉过头来朝尾端逃,挤在凉快的顶端,末了还是被烧死在火里。”战争摧残了人的幸福,在这“世界末日”的面前,再好的人也免不了一死。亨利不少勇敢善良的意大利伙伴死于炮火,他心爱的人好不容易熬过战争这一难关,却死于难产。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悲观失望情绪,反映了“迷惘的一代”的心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