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说明文文体知识系统归纳

2020-02-07 来源:星星旅游


说明文文体知识系统归纳

设计教师:林广岩

一、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分类

事物说明文。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

事理说明文。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 况的不同 平时说明文 生动说明文

三、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1、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 (1) 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2) 标题是动词性的,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

1

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 (3) 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大自然的

2

语言》)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原因到结果; c.从特点到用途; d.从主要到次要; e.从概括到具体; f.从现象到本质。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 作用:使说明具体、容易理解,有说服力(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和认识。有说服力)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揭示事物的共同本质及各类间的差异(条理清楚地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

3.列数字:(列确数或约数)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使说明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突出强调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更清晰。(把…和…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使事物特点更鲜明更清晰)。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 作用:准确简明的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注:如何下定义?

主语 是 (揭示特征、本质) + 宾语中心语 例: 陨石 是(燃烧不尽降落地面的) 流星残骸。

4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作用: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说明通俗易懂)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说明方法与记叙文、散文中的比喻有何不同?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说明法与记叙文.散文中的比喻从形式上说都是比喻的修辞格,都能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但二者在各自文章中的作用和目的不同。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目的是给人以所“知”,给人以知识,是为了使被说明的事物更清楚.明白。而记叙文.散文中的比喻是为了给人以所“感”,是为了加深对比喻事物的感受,增强对读者的感染力。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作用:简明、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5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作用:具体介绍、解释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作用:使说明的事物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对…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 引用:引用一些古籍资料、寓言、典故等。 作用:使说明更可信、更有说服力(引用古诗文还可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注意:分析说明方法时,除了要分清类型及作用,还要区分主次,明确哪一种是主要的,以便更好

6

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而哪一种为主是根据说明的需要决定的。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六、说明文的结构(常用)

(1) 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 (2) 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例如: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3)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先说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向沙漠进军》一文,也是典型的递进式结构。 (4) 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七、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性、严密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此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

7

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修辞方法的运用、描写、修饰性词语的点缀,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语言的准确和严密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明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同其他文体的文章相比,说明文更要求语言的准确,即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说明事物要求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例如《地球是圆的吗》语言属平实说明,《看云是天气》语言属生动说明,而《苏州园林》语言又平实又生动。无论采用哪种语言,都必须注意准确。 说明语言类型题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

8

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 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

9

中的一部分。 八、中心句:

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九、分析归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

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是由说明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观点。分析说明文的中心思想,一般地说,要在阅读后回答三个问题:

(1) 全文自始至终围绕什么是事物或什么是事理进行说明的?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2) 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阐释的?

(3) 什么是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征? 十、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10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十一、 说明文阅读方法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把握说明的对象,也说是要明确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同时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其次要理清说明的顺序和层次。阅读时,要紧紧围绕事物的特点,分层概括,就能比较容易搞清楚说明的层次。如果说明的对象是建筑物,就是要抓方位词,注意观察点的位移。第三要学会分清说明的方法。第四要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词意。只有准确把握关键词语的词意,才能对所说明的事物、事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1

中考说明文常见题型及应对策略

设计教师:林广岩

1. 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题型为: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法)。 3. 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删掉这个词语后……” ①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

②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4. 考查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容。

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5.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6.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题型: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7. 题型: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体现自己的价值观)。 8. 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 9. 题型:段意概括。

12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此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10. 题型: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11. 题型: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 答题方式:(一般)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例: 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 答:(1)海水水体的分层结构消失(2)海水中的硫化氢消失(3)盐的沉积增多

分析答题技巧:学会从原文中提炼信息,抓关键词句。如:原文中有“这种变化果真发生了。”“原先存在于死海海水中的硫化氢,现在消失了。”“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 (例: 文章第8段划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中心的句子是什么?(段首句) ) 答:森林能够有效的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

12. 题型:发散创新: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或拟标语。

技法指导: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13. 题型: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 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的内容,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这就能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14. 题型:问前后的内容(所介绍的对象)是否矛盾: 从内容和角度这两方面思考,就能说出是否矛盾了。 15. 题型:根据说明的内容,怎样理清选文的思路:

技法指导: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就能说出其思路了。

16. 题型: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这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开头:①引出说明的对象。 段中:②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③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17.说明对象是什么?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18.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