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教育评价
发展性教育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纳托尔和克里夫特正式提出的,以教育的发展为日标,为发展而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发展性”。发展性教育评价,主要是通过发展者自身的纵向比较,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追求更快、更大的进步。1发展性教育评价的评价功能由选拔甄别变为促进发展,强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评价目的由目标鉴定变为关注过程,强调教育活动过程的价值;评价主体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提倡教育服务的提供方与接受方共同参与;评价主客体由对立关系变为对话交流,强调平等:评价目标由单一性变为多样性;评价方式由定量化变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结果由单向权威变为共同建构,强调相互理解;评价模式由终结性评价的单一模式变为诊 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的纵深发展模式。发展性评价的意义在于以学生过去的基础为前提,根据现在的状况和现实需求,着眼于未来的需求和长远发展.2
我国教育评价的现状从整体上来讲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缺少相对完整或者完善的科学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其存在的主要向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育评价的目标比较狭窄。尽管国家提出了按照教育方针进行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评价要求,但升学竞争引发了强烈的功利导向,教育评价实际的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的学业知识,而不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二,教育评价的方法相对陈旧。既然学业知识是其评价的主要目标,因此评价的方法更多的是纸笔测试,学生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
其三,教育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评价的主体从宏观上主要是政府,社会参与不够、参与渠道不完善。
其四,教育评价结果的呈现过于简单。评价结果呈现出来的主要是分数,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仅仅依靠分数是不能完全反映其发展状态的,即使以分数呈现,对其背后应该发掘并可供学生、教师甚至家长更有针对性地改进的因素并没有呈现出来.3
可见,传统教育评价存在诸多缺陷,造成评价对象负排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学习任务本身,而是不怡当、不科学的评价使评价对象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给评价对象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传统的奖惩性教育评价制度以奖励和惩罚为最终目的,通过对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的评价,划定等级的。其评价内容与标准单一,片面强调学生学业。学生学业如何,不是学生个人所能决定的,也不是教师所能左右的。它由来自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等名个方面的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在评价中过分倚重学业做法是不恰当的,是不公平的。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对象.促进评价对象自发自觉地提升自己,不断发展自己。评价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个手段。正是如此,广大教 有工作者应该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走出阴影,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自我。这要求我们对评价对象进行发展性的教有评价。4
教育评价有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我国古代西周的选仕制度开始,至隋唐的科举制度,从19世纪末的教育测最运动到20世纪教育评价的形成发展与评价的专业化进程,教育评价作为教育科学研究领城的三大领域之一,逐渐发展成熟,并形成相应独立的运作体系。5总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选拔(古代社会)一量化、精细选拔阶段。(19 世纪木20世纪初)
2.目标到达度评价(20世纪30年代)一分类目标评价的阶段。(20 世纪50.60年代)
3.为管理的决策、改进、服务和判断阶段。(20 世纪70年代)
4.主评被评合作结果认同阶段(20 世纪80年代)5.客体满足主体需要阶段。(20 世纪90年代)。教育评价功能也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价认识的变化而变化,而对教育评价的不同认识可以反映出人们对待教育的不同态度以及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变迁。一般而言,现在人们在研究教育评价变迁的时候,将教育评价分为两部分:奖惩性教育评价和发展性教育评价。由此,教育评价功能之变迁也分为奖惩性数育评价的功能和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功能。6
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具体功能有:一是反馈调节功能。评价结果要交流、沟通,使被评价者完全认可.接受以至改进。二是展示激励功能。评价本身就是给被评者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对其努力和成绩要充分认可,不足要婉转提出,重在有效地激励;三是反思总结功能。每次评价都会自然地对被评价者产生一种精神压力,这说明压力有助于调动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反省与反思,从而对其前期行为进行总结,思考下一步计划。四是记录成长功能。日常化的评价可以清晰、全面记录下个体成长中的每一步脚印.这对客体评价个体的发展有深远意义。五是积极导向功能。任何一种评价都有目的性,不同的目的就为被评价的对象产生了不同的导向。六是甄别选拔功能。强调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并非说绝对不要体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越是评价更高一级的人才,评价的这种功能越是凸显其重要性。但越是基础人才,越需要更高的导向和激励。7
发展性教育评价对学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第一,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的目的,处理好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功能和管理性功能的关系。兼顾教育评价管理性功能,强化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功能,彰显教育评价促进人发展的本体性功能。第二,有利于处理好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与人性化之间的关系。在坚持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在科学性、规范性中融人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关怀,尽量减少评价给人带来的焦虑、压力痛苦,增加评价给人带来的幸福、快乐、发展。第三,有利于处理好个体评价和团队评价的关系。在重视个体评价的同时,强化团队评价,通过团队评价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使团队成员之间多一些尊重、合作、信任,少一些猜忌、冷漠、虚伪,实现团队成员的共同
发展。第四,有利于处理好自我评价与外在评价的关系。重视自我评价,合理地使用外在评价,实现自我评价与外在评价良性互动。自我评价这一行为要素本身即构成了主体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教师、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外在评价虽然对自我评价造成- - 定的压力,但外在评价能够激发人们组织自我评价,拓宽自我评价的领域,促进自我评价合法化,合理使用外在评价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第五有利于处理好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之间的关系,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共同成长。教育教学评价引导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又丰富了教育教学评价的内容,教育教学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共同成长。8
但是,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也将面临许多挑战。首先,理论界对“基础教育\"的概念,一直模糊不清,导致政府和社会不能正确地把握基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其次,我国“基础教育”长期面临政府经费投人不足的困境。国家总督学柳斌指出,“我国是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以占有世界教育投人总额1%的经费,承担着占世界教育人口22%的在校生规模,人均教育经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150多个国家排序中名属后列,不但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据20世纪90年代数据)。
再次,“基础教育”长期的升学取向,不仅使中小学有一股强大的追求升学率的惯性,而且还形成了一种“升学\"文化,这种文化不仅表现在学校的实际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等等可观察的现象上,更浸润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和教师自我形象认同、自我行为选择等更深层的不可见的精神生活的深处;不仅笼罩在中小学校园,而且弥散在整个社会。某些地区出现的“表面抓常质教育,实际抓应试教育;对外抓素质教育,对内抓应试教育;对上抓素质教育,对下抓应试教育”现象,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给别人看的,对付上级机关(基本是中央政府)的,是虚的。9
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建设发展性教育评价呢?1.以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观为指导。学校发展观是对学校发展的方向、目标.实现途径、评价标准等--系列重大问题认识的集中反映,通过对学校管理活动的价值取向、发展战略和路径选择的影响决定学校发展的走向和可能前景。2.发展性学校评价要建立在学校自主发展意识和学校法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一个社会组织来讲.真正持续的、有生命力的发展亲自于其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具动力应该是内在需求的持续推动,后者不是一种单纯的活应性或“外化型”发展,而是一种自主性或“内生性”的发展,在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推进社会的进步。3.坚持反思性评价策略,做好再评价工作。学校教育作为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一套发展的计划或方案并不能说明问题的全部,本身应该是一种反思性的实践活动,发展作为一个过程必须在行动与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不断获得提高。4.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发展性学校评价要摒弃评价功能单一的不良局面,就要做到更要注重学校的发展和变化过程,这要求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在评价进程中强调收黎并保存表明评价对象发展状况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基现和分析,形成对评价对象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当然,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并不是说终结性评价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要适时把握评价情景,做出恰当的选择,将二者有机结合。5.发展性学校评价要主张多元。学校不可能封闭在一个自我的狭小空间中发展,在社会信息化、开放化程度益增的今天.这种特征尤为明显。所以,发展性学校评价意球着进行学校评价括动时娶考虑到多元的价值需求,不能采取茶色玻璃式”的过滋政策,一致的就接受,有冲突的就“一棍子打死\" ,要采取一种多方协调求得最大程度的台理化的发展策略。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应该有-种开放的心态,广泛吸纳多方意见,在多元中求得平衡和发展。主张多元的另-一个含义就是耍主张一种差异性评价理念;在评价层次过程方法、结果运用等方面,不求整齐划-一,面是差异对待。比如在评价方法上,要做到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的合理使用,不育目排斥其中的一种,对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在评价时可以较多来用定性的方式,明确优缺点,而对于学生发展的诸多方面则应该更多的强调一种质性的评价方式,不能将学生的发展牵强附会地与一些数字.等级字母联系起来;在评价目标的表述上可以用一些定性描述的方法,而在总结阶段部分用定量的力式进
行呈现则更有利于被接受和理解,等等。10
“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体系支持。首先教育管理者要有共识,评价实质性权力是掌握在教育管理者手中的,这要求管理者要加强与-一线老师及教育专家的沟通和交流。要通过学习.讨论反思实验.总结积累、深化、推进和改革。同时还需要全社会的认同,如降低学业分数的权重,增加生活实际动手能力等,这将对旧的理念是个冲击。依据“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要求,设置很多综合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为此需要全社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更需要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主体,是学生与家长和社会联系的纽带,教师在评价实施中的表现行为,是对新评价理念的注解,直接影响到新的评价体系构建和实施的根本保障。总之,创设一个宽松的具有理解支持性的社会氛围,是确保新课程发展性评价体系顺利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最有力的保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