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标2016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5

2022-07-07 来源:星星旅游
新课标2016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5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把汉学当国学

慕朵生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实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选自2014年4月1日《学习时报》,有删改) 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学是外国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B.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

国学”等几大阶段。

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与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 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C.汉学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 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者应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因而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是立国的源泉;只要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

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

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大踏步地复兴。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柴克宏,父再用,事吴有功,至德胜军节度使。克宏以父任为郎将,尝为宣州巡检使。初至,城堑皆湮圮不治,吏云自田頵、王茂章、李遇相继叛,无敢为守备者。克宏嘻笑曰:“岂有是哉!”大加营缮。后吴越兵至,赖以得全。积迁泗州刺史,罢归为龙武军都虞候。好施予,不事产业,故家常穷空;然性豪举,博弈纵酒,自若也。

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尝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以故不迁。久之,出为抚州刺史。时淮南交兵,吴越伺间来寇,克宏乃请效死行阵。元宗嘉之,授右卫将军,遣与右卫将军、袁州刺史陆孟俊同救常州。精兵悉在江北,克宏所将财羸卒数千,枢密副使李征古给戈甲皆朽钝。克宏言于征古曰:“卒已非素练,得器械坚利,犹可用,奈何所给乃此等?”征古谩骂之,见者皆忿。克宏知征古狂生,不足与较是非,怡然不少动。至润州,征古终不快,白召克宏归,以神武卫统军朱匡业代之。燕王弘冀独以为克宏可任,卒遣行。

克宏帅师至常州,征古犹遣使趣其归。克宏曰:“吾计日破寇,尔何为者,必奸人也!”命斩之。使者曰:“受李枢密命来。”克宏曰:“李枢密来,吾亦斩之!”遂斩使者以徇。然后勒兵进,大破吴越兵于常州,斩万级,获其将数十人。自保大来,边事大起,克敌之功,莫先克宏者。拜奉化军节度使。复上疏请援寿春,行至泰兴,发疡,数日卒,国人莫不痛惜。谥威烈。或云初克宏母自表其子可为将,征古抑之。母言苟不胜任,分甘孥戮,元宗始用焉。及征古诛死,诏暴其罪,亦以折辱克宏为言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尝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

B.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尝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

C.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尝一语/及军

旅人亦不以为知兵

D.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尝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官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将此官职命名为“节度使”。

B.“迁”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积”是多次的意思。“积迁”就是多次升迁官职的意思。

C.“出”在这里是指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一般含有被贬谪的意思。 D.“谥”指谥号,谥号是人死之后由朝廷按照他一生的功德或行迹而赐予的用于书写主牌的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克宏忠于职守。他在担任宣州巡检使时,大力修缮被破坏的城池,使全城在吴越敌军到来之时得以保全。

B.柴克宏本性豪放。他在回乡担任龙武军都虞候时,乐善好施而不治理产业,以致家徒四壁,但他喝酒下棋,依然如故。

C.柴克宏爱国、不怕牺牲。他担任抚州刺史时,淮南正在战乱,他主动请命,赴战场杀敌,朝廷命其与陆孟俊共赴常州。

D.柴克宏军事才能出众。他在常州大败吴越敌军;在边界战争中所立战功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战死疆场后,谥号为“威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精兵悉在江北,克宏所将财羸卒数千,枢密副使李征古给戈甲皆朽钝。

译文: (2)或云初克宏母自表其子可为将,征古抑之。母言苟不胜任,分甘孥戮,元宗始用焉。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落梅 刘克庄①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问长缨,何时入手,缚住戎主?”等豪壮之句。

8.本诗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颈联、颔联,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

9.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 ”描绘出陋室非常幽静的环境,衬托室中之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 , ”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与谋”。

(3)《琵琶行》中用“ , ”两句借江心皎洁的秋月之景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与钱起的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告别布鞋院士 难忘一颗初心

余建斌

“布鞋院士”,68岁的李小文1月10日离世,消息来得很突然。

尽管他留下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但他离去的当晚,网络社交平台上,对他的怀念还是铺天盖地,一如他在去年因光脚穿布鞋授课而走红,成为网友口中“不起眼却身具盖世神功的扫地僧”,和大众眼中“有个性、有才华、有风骨”的科学家。

李小文的“走红”,在于他身上折射出的巨大反差。最初的反差,是他朴素、不拘小节的打扮,与大众心目中的院士形象相去甚远;随着他被挖掘出更多极富个人魅力的生活细节,一个成就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同时却又极为淡泊名利、执着科研的科学家形象,与人们印象中被浮躁风气浸染、公信力有所消解的科学圈形成了又一个反差。可以说,李小文个体的“出现”,实际上激荡起了社会群体潜意识的涟漪,乃至被认为有助于重塑科学界的榜样和信心。

客观地讲,由于近年来学界出现的一些杂音,科学家的形象多少被打了折扣,长大后做一名科学家也逐渐不是小孩子们脱口而出的梦想。尽管如此,普通公众还是会对真正的科学家肃然起敬,为难以理解的科学奥秘而着迷,对科学的向往和情结依然牢固。

一大批包括李小文在内的科学家,一直是承载这种理想标杆的坚实基础。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89岁的于敏院士,曾隐姓埋名三十载,“两弹一星”元勋的称号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社会知名度,他觉得“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92岁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植物学家吴征镒说,“我感觉到学无止境,后来居上。”孙家栋院士则只给自己打了及格分„„每一位做出大成就的科学家,从事的领域、个人的性格难说相似,但求真务实的态度往往相似。“布鞋院士”最吸引人的地方,自然不是科学家的朴素,而是科学家的专注。

有人用“纯粹”来形容和赞美李小文,但对李小文自己来说,他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更可能是习惯,是兴趣,是爱好。只是爱“酒里乾坤,三杯两盏淡酒间与学生趣谈诗书武侠”,爱用“黄老邪”之名在博客上写写涂涂,在自己的科学天地与人小过几招。“布鞋院士”盛名之下,仍是一个喜欢光脚穿布鞋的“技术宅男”。他遵从的,只是自己的“一点素心”,一颗初心,无关其他高大上的形容词。

李小文的一名博友说,李小文多少有些魏晋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

李小文大学时期的校友戴绍基说,李小文的言行,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这种影响甚至比他在遥感领域作出的贡献更可贵。

就在几天前,1月7日,李小文以高票当选北京师范大学第六届“感动师大”新闻人物。由于他酷爱阅读金庸小说,颁奖词也颇具武侠风:“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当时他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但想必是乐意听到这样的评价的。

(选自2015年1月12日《人民日报》《新京报》) 相关链接

①李小文1947年3月2日生于四川自贡,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硕士论文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也是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摘自《新京报》)

②他有自己的一套金钱观,认为钱的作用在本质上是“非线性和非单调性”的。对比较贫困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少一点钱,也许就能帮助他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或是拯救一条生命,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几年前,李小文拿出李嘉诚基金会奖励自己的钱,在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以其长女命名的“李谦”奖助学金。

对于这奖助学金,李小文解释“自己有口酒喝,就感觉进了‘非线性区’,没什么负担,就捐了”。(摘自《中国教育报》)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布鞋院士”早已是网络红人,可是他淡泊名利,以期重塑科学界的榜样和信心,于是立下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

B.目前,科学圈被浮躁风气浸染,公信力有所消解,因此科学家的形象被打了折扣,成为一名科学家也不是小孩子们脱口而出的梦想。

C.于敏院士、植物学家吴征镒、孙家栋院士、李小文院士等一大批科学家,一直是真正科学家的理想标杆,普通公众对他们永远是肃然起敬。

D.有人用“纯粹”来形容和赞美李小文,但李小文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更可能是习惯,是兴趣,是爱好,无关其他高大上的形容词。

E.李小文曾以高票当选“感动师大”新闻人物,其颁奖词颇具武侠风,想必一生酷爱阅读金庸小说的他是乐意听到这样的评价的。

⑵为什么李小文要求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但他离去的当晚,网络社交平台上,对他的怀念还是铺天盖地?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⑶李小文的“走红”,在于他身上折射出的巨大反差。这种反差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⑷作为一位成功的科学家,李小文是怎样表现出他的“‘一点素心’,一颗初心”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四、语言文字运用。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央出台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后,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公款宴请少了,扎堆送礼也有收敛。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此颇 :不就是吃点、喝点、收点吗?何必小题大做。

②习主席展开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集中阐述了中国发展理念,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成就。“中国红”成为近期全球外事活动上最靓丽的色调,让世界画卷更__ __。

③一个已毕业的大学生,参加工作后,感到知识不够用,再报班学习新技术,这本 ,但此报道中的主人翁“乔东”冠以“人民大学毕业生”,就显得格外吸人眼球。

A.不以为然 绚丽多彩 无可厚非 B.不以为意 多姿多彩 无可厚非 C.不以为然 绚丽多彩 无可非议 D.不以为意 多姿多彩 无可非议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孩子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长及课业负担过重与近视有关,除此之外,光度不够,同样也会引起近视。

B.2015年中国大学就业竞争力排行榜发布,清华大学再次卫冕桂冠,北京大学其次,

而榜单前十位的高校中,七所位于北京、上海。

C.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南京1937”真正成为人类记忆的一部分。

D.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普遍憧憬幸福而自由的退休生活,并且希望能够享受更长时间的退休时光是大家普遍的愿望。

14.下图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会徽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字。

答:

15.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赏,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 ① ,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 ② ,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儒家幸福观 ③ 。

五、作文。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种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会行走。当它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卷成一个圆球。由于体轻,风会把它吹走,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

一位植物学家做了个实验,将卷柏周围用挡板围住。于是,当卷柏又“行走”时,被挡板阻挡,它只好又回到原地。如此几次之后,卷柏认清了这个事实,也就在原地扎根了,再也不游走了。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长得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好。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结合内容及含意,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1.C(答非所问。本项表述的是汉学研究的作用;另外,“促进、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与融合”表述有误,原文“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2.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无中生有;而且,“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应为“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

3.D(A.因果倒置。“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是原因。B.扩大范围,“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应为“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而且原文为假设关系,选项为条件关系。C.未然说成已然,“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不正确,原文是说“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

二、4.B 5.D(“由朝廷„„赐予”错。一般文人学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生给予的谥号称为“私谥”,谥号不一定都是朝廷赐予的。)

6.D(柴克宏并不是战死疆场,而是死在路途之上。) 7.(1)精锐的部队都在长江以北,柴克宏所率领的只有数千名资质低劣(疲弱)的士兵,枢密副使李征古供给的兵器、铠甲都是朽坏不锋利的。(关键词 “财”“羸卒数千”定语后置;“羸”;“朽钝”各1分,大意1分)

(2)有人说,当初柴克宏的母亲自己表彰称她的儿子可以担任大将,李征古压制柴克宏。柴克宏的母亲说柴克宏如果不能胜任,愿意没为奴婢或加刑戮,元宗才任用他。(关键词“孥”;“戮”“分甘”“始”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柴克宏的父亲柴再用,侍奉吴主有功劳,官至德胜军节度使。柴克宏因为父亲的庇荫担任郎将,曾经担任宣州巡检使一职。他刚到那里时,城墙倒塌,护城河淤塞,当地官吏说,自从田頵、王茂章、李遇相继叛乱,就没有敢(在这里)担任守备的人了。柴克宏嘻嘻地笑着说:“难道有这样的事情吗!”“柴克宏于是大力修缮。后来吴越敌军到来,全城依赖这得以保全。(柴克宏)多次升迁后担任泗州刺史,后辞官回乡担任龙武军都虞候。他喜好施舍,不治理产业,因此家里常常穷到一无所有;然而他本性豪放,下棋喝酒,依然如故。

当时元宗自认为是唐的后人,想要谋划攻取中原,恢复旧业,群臣大多说大话,来迎合皇上的意思,只有柴克宏一个人从不提及军队打仗的事,别人也不认为他了解军事,因此没有变动职位。一段时间后,他出京担任抚州刺史。当时淮南正陷入战乱,吴越敌军窥探时机来侵略,柴克宏于是请求效命沙场。元宗嘉奖他,授予他右卫将军一职,派遣他和右卫将军、袁州刺史陆孟俊一同解救常州。精锐的部队都在长江以北,柴克宏所率领的只有数千名疲弱的士兵,枢密副使李征古供给的兵器、铠甲都是朽坏不锋利的。柴克宏对李征古说:“士卒已经不是训练有素的了,如果得到坚固而锐利的兵器尚且可以用,为什么你所给的都是这样的东西?”李征古对他侮辱谩骂,见到的人都很愤怒。柴克宏知道李征古是狂妄之人,不值得和他争辩是非,安适自在,不为所动。柴克宏到了润州,李征古到底不高兴,上报皇上召回柴克宏,让神武卫统军朱匡业代替他。只有燕王弘冀认为柴克宏可以被任用,最终派遣他去常州。

柴克宏派遣军队到达常州,李征古仍然派遣使者催促他回去。柴克宏说:“我不久就能攻破敌军,你是在做什么,一定是奸人!”命令斩杀使者。使者说:“我是接受李枢密的命令来的。”柴克宏说:“李枢密来了,我也要杀了他!”于是斩杀了使者来示众。然后率领军队进发,在常州大败吴越军队,斩杀万人,俘获数十名将领。自保大元年以来,边界战争大兴,打败敌人的功劳没有超过柴克宏的。朝廷授予他奉化军节度使一职。他又上奏章请求援助寿春,走到泰兴时,伤口溃烂,几天后就去世了,国人没有不心痛惋惜的。谥号是“威烈”。有人说,当初柴克宏的母亲自己上表章称她的儿子可以担任大将,李征古压制柴克宏。柴克宏的母亲说柴克宏如果不能胜任,愿意没为奴婢或加刑戮,元宗才任用他。等到李征古被诛杀,朝廷下诏书揭露其罪行,也把他羞辱柴克宏的言论作为诈伪之言。

8.(1)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和寂寞凄凉:“零落成泥”“乱点莓苔”。(2)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香如故”“久犹香”。(3)实际上都是托物言志,都赞美了梅花高洁的品格,更是赞颂了那些虽遭迁谪放逐、仕途坎坷但仍坚守志节的人。(写对一个点,2分;两个点,4分;三点,5分)

9.尾联看似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实际上是用比喻手法,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强烈的感慨和不满。

背景:

刘克庄(1187-1269)宇潜夫,号白村居士,又号后村。初名灼,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南宋莆阳(今属福建)人。刘克庄是诗词兼擅的作家,为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刘克庄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词家及史学家。他著有《后村大全集》196卷,曾任过建阳县令、知州等官职。他主张收复中原,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洒水西桥畔泪。”“笑谈里,定齐鲁。”“问长缨,何时入手,缚住戎主?”等豪壮之句。从刘克庄先后名号的更易中,可以窥见他的不凡经历和曲折心路。刘克庄的诗词多有感慨时事之作,为当时“江湖派”重要作家。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宁宗嘉定年间,时任建阳(福建)令的刘克庄写了《落梅》一诗,这是他咏物寄情的上乘之作。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作者虽有一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

赏析

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又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面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

“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汨罗江而死的故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颈联写落梅的最后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落梅虽零落成泥,但香气经久不灭。诗人在此表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这首咏梅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简直可视为一篇浓缩了的《离骚》。 呜呼!“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刘克庄咏梅诗词之丰无人可及。不啻于斯,他的一生针对南宋“国脉微如缕”的现状,写下了大量抒发感慨的不同题材的诗篇,爱国之心“似放翁”,高洁之志“似稼轩”,其身其品一如梅花。

10.(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11.⑴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⑵①李小文的成就巨大,他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是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②李小文留给网友的印象极深,去年因光脚穿布鞋授课而走红,成为网友口中“不起眼却身具新加坡盖世神功的扫地僧”,和大众眼中“有个性、有才华、有风骨”的科学家。

⑶①他朴素、不拘小节的打扮,与大众心目中的院士形象相去甚远,反差巨大。②一个成就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却又极为淡泊名利、执着科研的科学家形象,与人们印象中被浮躁风气浸染、公信力有所消解的科学圈形成了又一个反差。

⑷①李小文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工作求真务实,体现了一名科学家的专注。②他虽有“院士”的盛名,生活中仍是一个喜欢光脚穿布鞋的“技术宅男”。③他具有做学者的本分和真生情,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④他有自己的一套金钱观,尽管生活简朴,但仍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

四、12.C

13.C(A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可改为“孩子近视与看电视„„有关”;B项,“卫冕冠军”重复赘余。D项结构混乱,应去掉“是大家普遍的愿望”)

14.答案示例:该标志包含“浪花” “双手”和整体的圆形.浪花表示海峡;双手表示两岸同胞交流合作;圆形将浪花和双手包容,寓意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携手并进的“和谐”“圆融”.(构图要素完整、寓意解说合理,4分;表达简明通顺1分。)

15.①精神快乐重于物质享受(2分) ②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2分) ③是一种补充。

五、作文。【立意参考】

1、当卷柏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走掉,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从这个角度可以得出结论:不受羁绊,自由地追求。

2、卷柏被挡住后,打定心思不走,根扎得更深,长得更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安定内心、把心摆正,才能更好地成长。还可以立意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白断退路,破釜沉舟,才能激发潜力,杀出一条成功之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