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景观生态学在区域环评中的应用

2023-03-28 来源:星星旅游
景观生态学在区域环评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10T15:24:14.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作者: 王艳红[导读] 摘要:科学有效地进行规划环评是区域开发的必要前提。 云南智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科学有效地进行规划环评是区域开发的必要前提。在分析了景观生态学与规划环评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趋势,结合区域开发环境影响特点,论述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区域环评;应用

景观生态学结合生态学与地理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地表观景观,区域规划对环境影响反映在景观生态学上的本质就是增加了一些景观元素或减少一些景观元素,并由此将导致了景观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景观生态功能的变化。 一、景观生态学与区域规划环评

(一)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和东欧,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 1939年创造了“景观生态学”一词,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形成为一门独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到90年代,景观生态学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95年,美国景观生态学家Forman在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包括:景观和区域;斑块、基质、廊道;大型自然斑块;斑块形状;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破碎种群动态;景观抗性;粒度大小;景观变化;镶嵌系列;外部结合;必要格局。1999年,我国景观生态学家肖笃宁提出: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和景观要素的异质性,景观研究的尺度性,景观结构的镶嵌性,生态学的空间聚集与扩散,景观的自然性与文化性,景观演化的不可逆性与人类主导性,景观价值的多重性。近年来,景观生态学受到高度重视,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性也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学模型和3S技术的发展,邬建国总结出了景观生态学在21世纪的十大研究论题。 (二)我国规划环评的发展现状

1964年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提出以法律手段确定一项制度,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76年我国召开全国环境保护会,至此“环境影响评价”概念开始在我国生根发芽,直到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出台,环境影响评价才作为法律在我国环境评价领域有了权威地位,环境保护法正式确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得到绝对的肯定。1998年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项目开发前要进行规划环评,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规划环评提升到法律高度,并且国家号召相关领域专家对规划环评做研究与学术探讨,这些为规划环评在我国的发展进步产生巨大影响。随着《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发布和实施,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涉及生态影响的评价内容增多,目前全国生态形势日益严重,生态破坏范围不断加大,加强生态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设项目开发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基本方法和基本要点

在区域规划中通常运用Arcgis软件,将研究区域规划前后土地利用图矢量化,作为景观生态预测的基础,将图件配准后,转化为grid格式,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属性指数,判断优势景观;计算景观形状类型指数,描述不同类型斑块形状特征、斑块边界情况;计算景观配置指数,判断不同类型斑块聚集程度和联通程度;计算整体景观结构指数,用于判断整体景观的异质性改变情况,从而判断生态系统阻抗稳定性强弱。景观指数的应用须基于一定的尺度和空间幅度,针对同一区域规划前后的景观指数变化,前后景观类型图尺度及粒度均保持一致,景观指数具有可比性。

在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完整性评价是整个评级工作的基础,其重要性在于只有通过生态完整性评价才能了解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生态体系的特征及相应的生态承载力,从而判定建设项目选址的合理性。

在进行生态完整性评价时,尤其是在判定景观模块并对景观斑块优势度进行量度时,评价范围的确定是关键,评价范围确定过大或过小都有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对评价范围的确定应以生态体系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为原则,并掌握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对水库类建设项目进行生态完整性评价时,将评价范围定为流域两侧分水岭以内较为合理。 在进行生态现状和影响评价时,对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慎重和仔细推敲。 三、景观生态学在区域环评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元江县寒及冲水库工程位于元江县寒及冲河中上游,流域径流面积25.2km2,河长11.6km,总库容115.2万m3,正常蓄水位933.87m。 (一)景观生态体系结构的现状与影响评价

对寒及冲水库库区所在的景观生态体系中各类斑块进行优势度值计算结果下表: 表1 寒及冲水库库区景观斑块优势度比较

据上表数据显示,库区范围内各景观斑块类型中,林地植被的密度最小,而景观比例最高,说明林地植被不仅面积远远大于其他斑块类型,而且连通性好;林地植被样方出现频率为100%,充分说明了其在库区分布相当均匀,是本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导因素。水库建成后,将淹没部分区域,库区景观格局发生相应变化,各类景观斑块的数量特性也随之发生变化。比较各类斑块的优势度值发现,林地植被的优势度为74%,仍然远远高于其他各类斑块的优势度,表明其仍然是库区景观的基质。在水库建设后,各类斑块类型的密度变化较小,表明水库蓄水对库区景观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造成局部水域面积的扩大而侵占了部分林地和植被,但对整个景观基质的分割效果不明显,即不会造成景观的破碎化。 结束语:

将景观生态学原理中的科学规律和原理应用到区域环境评价当中,使区域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科学而有的效途径。 参考文献:

[1]Forman R T T.1995.Land Mosaics: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肖笃宁 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3]肖笃宁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

[4]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中的十大研究论题[J]生态学报,2004,24(9):2074-20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