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教育学重点复习

2021-01-14 来源:星星旅游


小学教育学重点复习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

• (一)基本概念:

• 教育学P3;教育现象P3;教育规律P4;教育科学P5;教育改革P21行动研究法P30 1、论述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

• 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地说,可从两个角度来认识。

• ⑴从纵向上看,有原始教育现象、古代教育现象、近代教育现象、现代教育现象和

当代教育现象。

• ⑵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自

然形态的教育等形式。

2、论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 ⑴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 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 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

• 教育学逐渐从哲学、宗教、伦理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在学科与内容上走向独立,形

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 • ⑶科学教育学的建立阶段。

•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教育上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得到了科学的解释和论证。

3、学习教育原理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 ⑴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 ⑵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 ⑶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 ⑷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

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4、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方法论是什么?

• ⑴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 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教育研究。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一)基本概念

• 生物起源论P35、心理起源论P37、劳动起源论P37、终身教育P64 • 1、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 ⑵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 • ⑶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 ⑷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简单的。 2、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⑴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 ⑵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 ⑶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与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

授。

• ⑷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 • ⑸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 ⑹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 ⑺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 ⑴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 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

子。

• ⑶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授。 • ⑷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4、试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或特点)

• 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 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 ⑶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 ⑷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 ⑸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 ⑹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 ⑺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5、简述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 • ⑴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 ⑵“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 ⑶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 ⑷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章教育的本质

• (一)基本概念

• 广义的教育P80、狭义的教育P81、教育要素P81

1、简述教育的质的特性

• ⑴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 • ⑵教育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 ⑶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有何表现

• ⑴学校是培养人的专职机构,它有专职人员来操纵和管理。 • ⑵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最强的系统性教育活动。 3、简述教育的构成要素

•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 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 4、简述教育要素的联系

• 主体间的联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 主客体间的联系:在教育者是主体的教的活动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复合客

体;在受教育者是主体的学的活动中,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复合客体。 • 主要矛盾:教与学的矛盾

第四、五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 (一)基本概念

• 社会P92、教育的本体功能P115、教育的社会功能P116、教育现代化P140 1、社会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 ⑴人口要素。 • ⑵自然环境要素。 • ⑶生产方式要素。

• ⑷政治经济制度、意识形态、社会共同体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价值体系等。 2、简述现代社会的特征

• ⑴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的社会。 • ⑵现代社会是科学化的社会。

• ⑶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化、法制化的社会。 • ⑷现代社会是革命性社会。

3、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以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为例) • (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 决定着教育需求,因而也就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可能规模。 • (2)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制约着教育的质量

• (3)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4、现代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什么

• ⑴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人的培养。 • ⑵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社会遗传。 • ⑶经验和人才的选择——科学筛选。 5、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 ⑴教育的人口功能。 • ⑵教育的经济功能。 • ⑶教育的政治功能。 • ⑷教育的文化功能。 • ⑸教育的科技功能。 6、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的表现

• ⑴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 ⑵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 • ⑶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 ⑷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7、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 ⑴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

的重要手段之一。

• ⑵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 ⑶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 ⑷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8、简述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形式

• ⑴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 ⑵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 ⑶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斗争,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 • ⑷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

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9、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 ⑴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 ⑵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 ⑶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功能。 • ⑷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10、教育的科技功能是什么

• ⑴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 ⑵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11、简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 ⑴在现代社会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 ⑵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人口质量,改善人

口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育。

• ⑶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 ⑷教育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12、从各国教育表现出的总特征看,教育现代化有何表现

• ⑴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教育现代化的宏观表现是教育必须首先适应社会的

现代化。一方面,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根据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来确定人的现代素质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教育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与社会的其他方面现代化协调,不能抛开本国的社会现代化的规划和现实来笼统谈教育现代化。

• ⑵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教育

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等一系列具体内容。

• ⑶从教育现代化的价值追求看,教育现代化要通过自身的现代化进而实现教育的普

及化、国际化、民主化、法制化、个性化、多样化、整体化、终身化等价值追求和具体目标。

第六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 (一)基本概念:

• 人的身心发展P152、、发展关键期P155、遗传P157、遗传决定论P159、环境

P159、环境决定论161、教育万能论163 1、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及其教育学意义 • ⑴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 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要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培养人 • ⑵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 教育对人的改变和塑造是可能的;教育中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积极性 • ⑶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 坚持统一的教育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 2、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学意义 •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 教育要循序渐进

•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 教育要关注年龄特征 •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 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 教育要因材施教

•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 教育要挖掘潜能

3、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⑴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 ⑵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 ⑶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 ⑷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 ⑸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4、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 ⑴教育的自身状况。 • ⑵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 ⑶家庭环境的效应。 • ⑷社会发展状况。

第七章教育制度

(一)基本概念

• 教育制度P169、学制P169、教育体制169、义务教育P176 1、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 ⑴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 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 • 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 ⑷原有学制和世界学制的改革 2、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 ⑴重视学前教育。

• ⑵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 ⑶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第八章教育目的

(一)基本概念

• 教育目的P192、培养目标192、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P195、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

P195、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内涵P202、教育方针P202 1、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⑴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

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 ⑵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

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 ⑴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 ⑵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 ⑶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 ⑴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分工的不合理 • ⑵个人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大工业生产

• ⑶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大工业的资本主义形式

• ⑷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教育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

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 ⑴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 ⑵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 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5、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 ⑴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 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第九章教育内容

• (一)基本概念

• 教育内容P213、课程P217、学科课程P217、活动课程P217、潜在课程P218、综合

课程P220、课程计划(教学计划)P22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P223、课本(教科书)P224、德育P225、智育P228、体育P230、美育P233、劳动技术教育P236 • 1、学校教育内容具有哪些特点 • ⑴明确的目的性和充分的预定性。 • ⑵高度的信息含量与严密的逻辑性。 • ⑶价值的全面性。

• ⑷高度的科学性和全面的教育性。 2、简述制约教育内容的主要因素 • ⑴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 ⑵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 ⑶文化传统。

• ⑷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3、简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 ⑴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综合课程) • ⑵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结构主义课程) • ⑶重视能力的培养。(活动课程) • ⑷重视个别差异。(选修课程) 4、教育内容的意义和任务(以德育为例)

• (1)意义:德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社会意义);德育是年轻一代身心健康

发展的需要(个人意义);德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需要(目的意义)。 • (2)任务: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社会知识态度任务);使学生具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的行为习惯(社会意识习惯任务);形成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个人个性品质任务);形成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个人能力任务)。

第十章教育途径

• (一)基本概念

• 教育途径P240、教学P243、课外活动P248、社会实践P257 • 1、如何理解教学的本质

•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 • 教学是学生的认识 • 教学是间接的认识 • 教学是有领导的认识 • 教学是有教育性的认识 2、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

• ⑴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

力(智育任务)。

• ⑵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任务)。 • ⑶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成长(体育任务)。 • ⑷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心育任务)。 3、学校教育工作为什么要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 ⑴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 ⑵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 ⑶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 ⑷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

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 ⑴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 ⑵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 ⑶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抵御不良因素的影响。 • ⑷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5、简述社会实践的功能

• ⑴社会实践有利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⑵社会实践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 • ⑶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

第十一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

• (一)基本概念 • 家庭教育P263 • 社区教育P272 • 教育合力P281

• 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 地位: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学生“优育”中占有主要位

置。

• 作用:是个体社会化的奠基教育;起到影响和调整学校教育的效应;使儿童受到始

终如一的道德熏陶。

• 特点: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个别性 2、简述社区教育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 地位: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大环节;社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区教育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学校是社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作用:社区教育具有协调育人、环境优化、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作用。 • 特点:社区教育具有开放性和群众性、多样性和补偿性、实用性和融合性等特点。 3、简述学校教育的地位与特点 • 地位:

• ⑴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 ⑵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

• ⑶是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导向和枢纽。 • 特点:

• (1)教育职能的专门性; • ⑵教育作用的主导性; • ⑶教育组织的严密性; • ⑷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 ⑸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 ⑹教育形式的稳定性。

4、简述三结合教育合力的重要意义及形式 • 意义:

• ⑴有利于教育的完整衔接。 • ⑵有利于统一教育方向。 • ⑶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互补作用。

• 形式: • ⑴互相访问; • ⑵通讯联系;

• ⑶家长会和家长学校; • ⑷教育讲座。

第十二章教师

• (一)基本概念 • 教师的职业道德P299 • 教师的继续教育P308 1、简述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 ⑴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纵向与横向传播) • 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个体与社会的价值) • ⑶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发掘者。(学生群体与个体的潜能开发)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 教师劳动具有以下特点(从劳动对象看) • 人有复杂的心理:复杂性 • 人有主观能动生:创造性 • 人会模仿:示范性 • 人会反复:长期性

3、联系实际说说,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

• ⑴思想政治素质;⑵职业道德素质;⑶科学文化素质; • ⑷教育理论素质;⑸教育能力素质;⑹身体心理素质。

4、师德的作用及内容

• 作用:自我提高;学生示范;树立威信 • 内容:

• 对事业,无私奉献 • 对学生,真诚热爱 • 对同志,团结协作

• 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第十三章学生

• (一)基本概念 • 学生年龄特征P321 • 智商P329

1、如何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 •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 学生是可塑性极大的人

• 学生是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 ⑴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与学统一) • ⑵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以学论教) • ⑶重视学生主体因素。(重视实际) • ⑷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主动实践)

简答题

• 1.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⑴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 ⑵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 ⑶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 ⑷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 ⑸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2.简述德育的任务。

• ⑴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 ⑵使学生具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 ⑶形成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 ⑷形成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