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物理概念课教案设计实例

2020-09-13 来源:星星旅游
《密度》物理概念课教案设计实例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索决定物体质量的因素及他们之间关系,引出并建立密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比较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学习用比值方法定义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与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方法与理解

教学用具:铁块、铝块、木块(体积相同与不同各一组),天平,量筒(量杯、细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景,引出问题:

1.学生课桌上,放有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木块和体积不同的铁块、铝块、木块。 2.教师要求学生判断这些物块质量大小是否相同,并把他们按质量从到小排列起来。(学生基本上能完成)

3.教师提出,可见不同物体质量大小不同。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这个物体质量大,那个物体质量小?接着学生讨论,(有说因为体积大的,有说因为是铁等各种各样的说法),此时教师不失时机提出“那么物体的质量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引出问题) (二)引导猜测,提出假设。

1、以上问题提出后,教师紧接着提出,同学们能否判断、猜测一下。物体的质量大小会由哪些因素决定,有何关系。(学生互相讨论,提出各种观点)

2、组织学生归纳他们的观点,提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和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关,体积大、质量大——这就是科学猜测。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教师提出: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如何才能确定?(学生回答:用实验验证)。那么就请同学发挥自己的智慧,设计一个实验,检验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2、学生互相讨论或独立思考,设计实验方案。

3、请学生提供实验方案(选用哪些器材,简述实验方法,如何记录数据。)

①实验器材、天平、量筒(量杯、细线),同种物质,不同体积的铁块,体积相同不同物质的物块。

②A方法:取3-4块体积不同的铁块,用天平分别测质量,m1、m2、m3、m4

B、用量筒和水配合测出铁的体积V1、V2、V3、V4比较得出 m 与 V 是否有关,关系怎样。

C、取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木块,按以上方法分别测出质量m铁、m铝、m木,及体积v铁、v铝、v木,然后比较、确定m与v是否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结果。

物体名称 A B C D E 物质种类 铁 铁 铁 铝 木 体积(cm2) 10 20 30 10 10 质量(g) 78 156 234 27 6.5 比较A、B、C得出:物质种类相同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且与体积成正比。 比较A、D、E得出:物体的质量与物质种类有关。 (四)分析综合,形成概念:

1.教师指出是不是只凭质量就能区分铁、铝、木呢?(不能)为什么?(因为质量还与体积有关)那么怎样才能区分铁、铝、木呢?(学生讨论)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再仔细分析实验数据看能否发现一些特点?(学生再分析思考),若学生没能发现,则进一步提示,请同学们将每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计算一下。 3.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了特点,特别兴奋,都争着发言:

①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是一定的,体积变,质量也变,但质量与体积比不变。 ②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不同。

教师补充: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的,其单位质量也大。可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本身的特性。可用它来区别不同的物质,把它定义为密度。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该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来表示。 4、讨论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强调读法。

(五)巩固应用、深化扩展

1、请同学们计算上述实验用到的三种物质的密度。

2、铝的密度为2.7х103kg/m3,表示的意义是什么?铝块体积为20cm3,其质量为多少? 3、一杯酒精体体积为100cm3,质量为80g,其密度为多少?若倒掉半杯,其密度又为多少? 课堂小结:

①我们通过实验探索,分析综合引出了密度这个概念,这就是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所采用的方法也正是一般的科学思维方法。许多物理知识都是科学家们应用这个方法,经长期艰苦的探索所建立起来的,这种科学态度和精神是我们要学习的。

②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采用的方法,今后还会更多地运用到这种方法。 课后反思:

采用这样的方法建立密度 概念,学生对为什么建立这个概念、怎么建立的,都经历了亲身体验,因而对这个概念理解会更全面,更深刻。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艰辛和取得成果的喜悦,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概念变枯燥为有趣,变抽象为具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