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生综合陈述报告范文

2020-10-09 来源:星星旅游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子课题(编号BHA06003)。课题针对的是“传统的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评价主体单一,忽视评价多元、多向的价值”的状况。江苏省劳动与技术新课程纲要的实施,为进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课题从立项至今已经过了三年多的时间,期间的研究大致可分为落实研究举措、展开实践和理论层面的研讨、编制有关量表、回顾总结四个阶段,现已完成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一、课题的提出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向。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增益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劳动与技术学科,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更新教育观念外,对于学校来说,意味着重建规则,改革时空管理,重建物质文化,重组教育资源等。根据我们现在收集到的有关“教学评价”的资料,去粗存精,对照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精神,尝试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的研究”,终极目的是调控劳技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技术素质。

  (二)是提出更适合劳技教学评价的需要

  传统的劳动与技术评价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评价目标模糊,缺乏导向性

  2.评价内容繁杂,操作性不强

  3.评价主体与手段仍有不足

  本子课题期待能形成与劳技新纲要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旨在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二、概念的界定

  在新课程理念的旗帜下,整合传统评价方式中的合理因素,重新构建评

  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本课题提出的“评价”限定在对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师生行为的评价。力图以“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为原则,把握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价值取向,对师生的教学过程实施评价。强调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使整个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更趋于自主和开放,从而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方法,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建立起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的、全面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标准,使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三、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评价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评价能力。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途径,为我校更好地进行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改革提出比较具体的指导性和规范性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组织相关教师编制问卷,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践撰写了大量的经验总结。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__年10月-20__年8月):主要工作是学习理论,统一思想,设计方案,申请课题立项等。

  2.探索阶段(20__年9月-20__年8月):主要工作是改革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编制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进行中期总结,完成中期研究报告,调整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20__年9月-20__年6月):实验结果的调查分析,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结题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及成果

  (一)更新教师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在新课程中,已有的劳技课程在形态和名称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劳动与技术”的名称与以前的“劳动技术”名称相比中间加了一个“与”字,这一方面表明了“劳动”与“技术”二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劳动”与“技术”二者的区别,同时,“劳动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又体现了综合的特征,是一种课程内部的“小综合”。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劳动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青睐的技术教育。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小学劳技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同时是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素养。围绕本课题的重要内容,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当代国内外“教学评价”研究的主要成果、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以及《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通过学习,我校教师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精神实质的把握,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

  2.开展劳技“好课”标准大讨论,引领教师担当起构建课堂教学新标准的重任。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操作性强。学生通过人对物的程序性、技能性运作,通过人与人的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实施操作性学习。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上,除了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操作活动中学生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技术能力的培养等。尤其重要的是必须重视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

  为了构建新的劳技课堂教学标准,我们利用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组织教师边实践边研究,探讨劳技新课程纲要背景下“怎样的小学劳技课才算是成功的课,是好的课”?我们对此归纳为:总体上,一堂好的劳技课课应该是:实践的、生成的、拓展的;具体来讲,一堂好的劳技课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3.新的理念产生新的行动,对好课标准的新认识,为我们构建新的小学劳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供了理论保证。课题组人员主动探索、主动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自觉总结、自觉实践课堂教学评价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得到加强。徐勇老师20__年在苏州市劳技课评课选优中荣获二等奖,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20__年在苏州市劳技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史秋英老师在20__年10月荣获吴中区劳技课评课选优一等奖。

  (二)构建新的小学劳技评价量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有人说过,劳动与技术也属于"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课程,的确如此。在劳动与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往往重视教学的设计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忽视对小学劳动与技术项目学习评价方法的优化。教师往往以一个统一的标准,“优秀、良好、及格”等形式,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学生,没能很好地体现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要求和学生在劳动与技术学习中各方面素质的形成水平。对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欠缺全面与客观的评价判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片面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要提高劳动与技术教学活动质量、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构建新的小学劳技评价量表。

  1.规范教师的评价行为:课堂评价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我们不能要求教师在每一堂课上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面性的评价,但至少在总体上对学生整体应该有所把握,尽量做到“五个关注”:

  关注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关注思维状态:学生是否积极进行思考,具有独到见解。

  关注交往状态:是否有一定质量、多边、多样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往。 关注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表现得既紧张又轻松,既有质疑又有和谐。

  关注生成状态: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学习的效果。

  同时我们提出一个观点,如果教师很难在一堂课上对全体学生都做出评价,那么完全可以选择部分学生作为评价的对象,评价这一部分学生的重点应该放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方面,并做到“三个统一”:

  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的统一:知识的评价是看它的生成与建构水平,能力的评价是看学会自我建构知识的水平。

  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统一:结果评价是一种静态的评价,是对与错、优与劣的评价;过程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评价,是对结果评价的必要补充。如果说结果评价属于“刚性评价”的话,那么过程评价就属于“弹性评价”。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统一:我们认为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双主体”,不但需要教师的客观评价,更需要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作用)、对同伴的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