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从身边的”小事”——自然物质、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中以小见大,激发幼儿关注我们的环境,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的热情。德化地处山区,周边有许多丰富的自然资源,稻草、竹子、藤、果壳等等易于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材料随处可见、随手可得。这些自然材料给了幼儿充足的创造空间,让幼儿在来自生活源泉的美术活动中体验创造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动手能力。
一、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自然物品。
植物的落叶及种子,农作物果实的苞叶,海产品的外壳都是自然物质,这些自然物质的外形、颜色等特征给予了幼儿广阔的想象空间,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通过宣传,我们请家长带领幼儿参与收集自然物品。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幼儿对自然物品已有初步的认识,为幼儿今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1、通过集中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的绘画、泥塑、剪纸及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麦秸、树叶、种子、鹅卵石等丰富的自然物品,引导幼儿通过撕、拼、摆、贴等技能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如:用狗尾巴草编小动物,用树藤、草藤编中国结;用谷壳、稻杆拼贴小船、房子;用板栗壳制作刺猬;用鸡毛、鸭毛做毽子等。
2、通过区角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区角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在美工角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物品,并不断更新,让幼儿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如:我们将家长与幼儿采集来的花果投放到自然角中供幼儿欣赏,并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插花。在美工角中,我们投放了各种树叶、藤、花瓣、竹片、种子及贝壳等,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在计算角中,幼儿可以按种子的颜色、形状、品种等进行排序、分类。在结构角中,孩子们可以用大小不一的竹片、竹筒进行建构活动。
3、通过家园联系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光靠幼儿园是不够的,还要靠与家庭的有机整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幼儿作品展示会的形式向家长宣传我们的活动目的和活动进展情况,以此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发展孩子的操作能力。
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往往需要克服困难,相互帮助,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氛围,调动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呆板的教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在每一次作品制作过程中,思维始终处于自主、活跃的状态中,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心中的设想,大胆地创新,从而获得动手能力的培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