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智慧党建推进发展精选范文(一)

2023-04-10 来源:星星旅游

智慧党建推进发展精选范文(一)

  【导语】:“智慧党建”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党建管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互动交流等元素有效整合的信息管理平台。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智慧党建推进发展的党建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慧党建推进发展】一

  8月初,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值雨季。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驾车进入位于昭觉县解放乡西南部的火普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白墙灰瓦的房屋,它们在雨后显得格外醒目。

  火普村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村,新房沿公路依山而建,这是大凉山脱贫攻坚蓝图上的一个标注点。“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住的泥巴房、吃的是粗粮”是火普村村民流传多年的顺口溜。而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另一幅景象: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通村入户的硬化路,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室一应俱全,光纤网络畅通……巨大的变化,是不少村民曾经不敢想象的。

  20xx年2月11日,在四川省考察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先后来到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视察脱贫情况。他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建强基层党支部。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真抓实干、坚持不懈,真正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满山花儿在等待,美酒飘香在等待,珍贵的朋友,请您留下来……”在火普村,围着,群众不约而同高唱彝族民歌《留客歌》,不少人动容流泪。歌声和泪水孕育着希望,这座大山深处的彝族村寨脱贫奔小康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把希望种下去

  “村寨到处都是歪斜低矮的土坯房,房间内阴暗脏乱,甚至还有人畜共居现象。”火普村党支部书记吉色次哈谈起村子过去的场景时说。

  资源贫瘠、基础薄弱,生存条件恶劣,村民受教育程度低……平均海拔2700米的火普村几乎凝聚了大凉山深度贫困彝族村寨的一切因素。该村172户706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仍有78户238人。

  20xx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在大凉山吹响,面对深度贫困现状,脱贫攻坚这一仗怎么打?摆到了火普村党支部面前。

  “以补齐短板为先,以发展产业为本,首先要解决村民住上好房子。”吉色次哈介绍,县里相关负责人、帮扶单位、农技员、驻村干部和驻村工作组先后来到火普村,大家群策群力,为火普村的发展出谋划策,“把房子建起来,把希望种下去”很快成为共识。

  “让村民住上好房子,改变生活条件,才能激发村民对生活的信心。”吉色次哈说,这也是当时最迫切需要改变的现状。

  然而,要走出脱贫致富的第一步却并不容易。仅是易地搬迁项目工程的选址,就要考虑科学安全、群众意愿、生活配套与发展等多重因素。

  此时,村党支部站了出来,成立了“党员突击队”,为了找到适合易地搬迁的地址,党员干部们走遍了火普村周围的每一块土地。在易地搬迁工程建设中,由党员干部组成的志愿服务、监督施工、协调保障三支工作队,充分调动了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了建设中遇到的70余个运输、用电、用水等困难问题。

  房子盖好了,配套措施也在不断完善。村里第一座通信网络基站建起来了,太阳能路灯亮了起来……

  把发展的路子走出来

  住进新房子后,村党支部开始谋划如何带领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村党支部确定了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驱动的产业发展思路,抓住绵阳市涪城区对口帮扶昭觉县的机遇,着力发展适宜当地的种养产业。

  在养殖业方面,火普村建成了“涪火专业养殖合作社”,利用帮扶资金购买了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基础母猪。采取“借牛还牛”“借猪还猪”的方式,分到村民家中,让其代为饲养。权责分离、利益共享,既保障了集体经济,也让村民参与其中。

  在种植业方面,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大棚羊肚菌、高山草莓的种植。

  但这一模式也曾令村民心生顾虑。火普村的土地耕种,历来都是同土豆、苦荞联系在一起。发展新产业,对于村民来说,“没试过,风险很大,一旦失败可能温饱都保障不了”。

  小康生活不是等出来的。面对村民的担心,20xx年,党员吉列次子带头承包了3亩羊肚菌,通过认真学习和细心管护,当年亩产近200斤,产值1.8万元左右,效益较土豆、荞麦等传统农作物增长了10倍。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民也打消顾虑,纷纷加了进来。“去年我们村种植高山草莓和羊肚菌共计6.8亩,加上其它种养产业,为贫困户累计增收7万余元。今年想种植羊肚菌的村民多了,我们又规划了30亩土地用于秋冬羊肚菌大面积种植,进一步提升产业的规模效应。”说起新产业,吉色次哈信心十足。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发展产业,20xx年火普村户均增收1.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00元。

  把思想上的“新房”建起来

  “白天烤太阳,晚上看星星。”多年来一直是火普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虽然新房子建起来了,但村民们思想上依然是“旧房子”。因为长期的贫穷落后,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等靠要”思想严重、生活陋习难改。仅拿卫生环境来说,虽然有了新村,但村里依然是垃圾随意乱倒、牲畜粪便肆意横流……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为把思想上的“新房子”建起来,“三会一课”、党建月会、农民夜校……村党支部利用这些平台,组织党员群众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州、县脱贫政策和措施。

  同时,村党支部组织全村25名党员公开亮出身份,鼓励引导党员不仅要带头发展产业、带头勤劳致富、带头参加合作社,还要带头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带头养成生活好习惯、带头遵纪守法移风易俗。

  针对环境脏乱差问题,村党支部在争取资金新建垃圾池,落实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集中处置;开展“清洁家庭、清洁院落、清洁道路”行动,植树造林活动……不久,村寨整体卫生环境大为改善。

  为了改变当地彝族群众红白喜事铺张浪费、高额婚嫁礼金等习俗,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推进厚养薄葬、治理高价彩礼,广泛开展禁毒防艾和社会帮教等活动。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抓家支、家支带家庭、家庭管人头”的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抵制毒品、预防艾滋病感染。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量资金投入到火普村,为确保权力、资金正确使用,村党支部将所有补助项目运行情况、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开公示,聘请4名廉情员,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干部不仅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变在脑子、撸起袖子、走出路子、致富寨子”的理念,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廉洁自律,不忘初心。

  党旗红,带动日子火。站在火普村的小山坡上,看着错落有致的房子以及满山的索玛花,吉色次哈发现,火普村真的变了。

  【智慧党建推进发展】二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武器,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遵循,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任务。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朔州市在乡镇建立“新时代传习所”,向农村干部群众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科技、传文化、传技能,让广大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通“最后一公里”

  指出,受众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要着眼大事,抓住根本问题和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群众路线,真正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键在创新,必须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党的xx大以来,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调要适应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的特点,深入城乡基层开展面对面理论宣讲,不断创新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以丰硕的创新成果回报人民、服务社会。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把准普通百姓关切点,抓住社会发展关键点,激发思想感情共鸣点,用群众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科学理论、阐释方针政策、传播主流价值,着力打通理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心在基层,必须围绕引人入胜、润物无声地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重大课题,创新宣讲方式,回应干部群众关切,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朔州市在全市所有乡镇设立“新时代传习所”,面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面对面的理论宣传、政策普及,接地气、求实效,用群众听得进、听得懂的语言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使理论宣讲深入浅出、入脑入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村入户、扎根基层。

  突出“六传六有”,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基层

  建立“新时代传习所”,就要充分把握广大干部群众对理论的需求,通过创新宣讲载体和方式方法,让党的创新理论为农村干部群众所理解、所认同、所掌握、所运用,切实增强基层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举旗帜,强化思想引领。“新时代传习所”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讲明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把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讲清楚、讲明白,把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思路和要求讲清楚、讲明白,把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讲清楚、讲明白,推动基层理论学习宣传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统一标准,规范建立运作。“新时代传习所”创新出“六传六有”模式,即“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科技、传文化、传技能,有固定场所、有专人管理、有活动计划、有鲜明主题、有工作机制、有地方特色”,统一标示名称,乡镇党委书记任所长;强化政治引领,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习、大普及、大践行,让科学理论走进基层群众,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动的社会实践。

  结合需要,丰富学习内容。“新时代传习所”统一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理论书籍作为必备学习资料,主动适应基层群众多方面的理论需求,广泛宣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新知识;编制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与乡土教材,对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等作出具体安排;充分运用“两微一端”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开展网上理论宣讲,不断提高理论宣讲的影响力。

  明确对象,实施动态教学。“新时代传习所”按照至少每半月一次的频次,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对乡镇全体干部职工、各村“两委”主干、党员和农民群众进行分层次教育培训;以满足基层干部群众的急切期盼和现实需要为原则,把理论宣传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三农”重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加强管理,培训教员,确保宣传党的理论不变调、践习党的政策不走样。

  示范带动,实现全面覆盖。“新时代传习所”要求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走上讲台,每人每年不少于两次;充分发挥党校专职教学人才、宣讲团、右玉干部学院以及省内外专兼职教师的作用,把农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宣讲队伍,坚持走理论宣讲教育大众化、通俗化的道路;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百姓宣讲”活动,切实增强宣讲的感染力,着力打造理论宣讲的特色品牌。

  严格考核,形成良性机制。“新时代传习所”建立起严格的考核机制,市、县党委把新时代传习所的建立与运行,作为对基层党委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指标;各乡镇党委把农村“两委”主干及党员群众参训情况,也列入年度考核内容。

  深入“讲传践习”,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

  “新时代传习所”,通过建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固阵地,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到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凝聚了党心民心,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让基层干部群众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新时代传习所”紧密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提供“菜单式”宣讲服务,群众缺什么就讲什么、要什么就送什么,把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讲清楚,把人们最需要的文化送上门,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新时代传习所”讲思想、传政策,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的大政方针、省委政策举措讲清楚、说明白,引导群众学理论、懂政策;讲科技、传知识,教给群众易学易会、用得上的各类实用技术,让人们长知识、增本领;讲文明、传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传“清”理论政策,传“活”时代精神。

  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新时代传习所”广泛吸纳理论专家学者、党校教师、党员干部和各界技术专家、道德模范、新乡贤、文艺工作者以及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加入宣讲队伍,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推动基层理论宣讲顺利开展;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找准百姓关切点,深入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新时代传习所”坚持共建共享,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多方优质资源参与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巩固了基层意识形态阵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教育引导基层群众进一步坚定信念,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增强对党的政策的知晓率、认知度和认同感,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

  【智慧党建推进发展】三

  “开会前还得摆桌酒菜,不然连人都凑不够。”在贵州施秉县甘溪乡望城村,为让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当了20xx年村支书的曾维军没少花心思。不过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

  党员不仅能积极参会,还积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配合村里开发精品水果种植基地、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果品休闲观光园,带动村民收入从5年前的4600元涨到12800元。“以前,几年发展不了一个党员,现在申请入党的多了。”

  到底为啥变了样?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下降、组织生活不规范以及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作风漂浮等问题,贵州黔东南州通过开展“铸魂行动”,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打通支部管理壁垒,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干事创业活力。

  “基层党支部会发生拆并,党员有流动,如果统计和上报滞后,组织部门就很难准确掌握全州党建情况。”黔东南州委组织部教育中心干部赖尚菊介绍,不仅如此,州一级党组织要指导基层支部开展工作,过去一般只是通过下发文件来层层传达,而落实情况却无从准确掌握。

  20xx年8月,黔东南州“铸魂行动”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全州16个县市党委和4个州直党工委、9132个党支部全部纳入动态管理体系,囊括了每个党支部党员的年龄、性别、民族、学历等基本数据信息。此外,管理平台也是指导和监督各支部的调度中心。每月初,州党委组织将工作指令和学习计划逐条列出,学什么、做什么、改什么都一目了然。支部需要在时限内完成任务,并向平台传送印证资料和实景图片。州级层面每月还将对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和实地督查。

  管理平台上,既可按州、县、乡、村的模式层层下发任务与监测落实情况,又可实现州级直管到支部,推动各项工作真正做到部署全覆盖、监督无死角。“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登录平台,看是否有新任务分配下来,有的话赶紧落实,编材料是交不了差的。”麻江县城西社区服务中心党建工作员庄燕燕说。

  黔东南州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潘秀宇介绍,“铸魂行动”管理平台还设立了清单管理、系统自评、随机抽查和自动对比等模块,能将所有数据进行综合云计算,生成各级党组织的年终考核结果,实现了从材料考评升级为智能考评。

  “铸魂行动”不仅要狠抓学习教育常态化和组织生活规范化,更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扎根基层、真抓实干的担当精神和服务意识。

  “一些干部不愿意下基层检查工作,上班时间磨洋工,稍微加个班就抱怨……”前几年,黔东南州司法局的机关工作作风一度有些松懈。从去年开始,司法局在安排专人对接管理平台的同时,通过开展“双领学双点评”学习机制、“支部大讲堂”等丰富多彩的党组织活动,引导机关干部转变思想观念。“现在交党费不用催,下基层抢着去,全局风气焕然一新。”黔东南州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侯美嘉说。

  施秉县甘溪乡高碑村5年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600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村党支部推行“党建+精准扶贫”模式,联合帮扶干部上门为贫困户制定一对一脱贫方案,安排每位党员每年帮助1名贫困户办一件实事。20xx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贫困人口较20xx年减少58%。

  “铸魂行动”对照责任清单建立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落实机制,倒逼党员干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目前,全州共有800多个部门,9000余名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蹲点调研,1356名第一书记和6998名驻村干部正带领贫困群众向同步小康发起冲锋。

  【智慧党建推进发展】四

  “这次考试涉及党章、党风党纪、公务员法等内容,要求80分以上才算过关,虽然有一次补考机会,但是我心里很紧张,一是不能给单位抹黑,二是不能给自己丢脸。”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宋振彬最近刚参加完一场特殊的考试——任前考纪。

  根据20xx年出台的《李沧区干部任前考纪实施办法》,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拟提拔任用为科级或处级的领导干部,必须进行任前考纪。任前考纪是李沧区为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所采取的系列措施之一。

  “李沧区是青岛的老工业区,正处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先解决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懈怠、作风涣散的问题,让大家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上先转换。”青岛市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说,根据党中央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指示精神,李沧区在山东省率先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先后下发了《李沧区党政干部问责办法》《李沧区干部不得提拔重用的情形20条(试行)》《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容错免责工作办法(试行)》《关于推行‘每日一事’全程留痕管理制度的意见》等文件,激励全区党员干部开动“脑子”、踢开“绊子”、甩开“钩子”、撸起“袖子”,成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好干部。

  思想引领,把纪律挺在前面

  “在测试中有42名党员干部成绩不合格,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其中6名同志约谈处理,对两名处级干部进行了免职处理,其余36名同志两年内不得提拔使用。”翻开李沧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的考评记录,近两年来全区的“党员干部德廉和党风党纪知识学习测试”成绩一目了然。

  “开展‘党员干部德廉和党风党纪知识学习测试’就是把对党的绝对忠诚习惯化、具象化,不断促进干部改进作风、遵守规矩、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李沧区委副处级组织员崔志琨解释道,李沧区创新实施的任前考纪,就是把纪律挺在前面,在提拔重用之时,提醒党员干部到更重要的岗位以后,更要廉洁自律、实干担当。

  在强化思想引领的同时,李沧区还开发了专用手机APP,推行以“每日一事、每周一悟、每月一报、每季一评”为架构的“四个一痕迹工作法”,从区委书记到一线工作人员,这个网络平台涵盖了区级干部、部门和街道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社区负责人以及重大项目组成员,共计1500余人,全部都在这个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上,督促干部每天想事、认真干事、高效成事。在这个网络平台上,既能看到区委书记的“每日一事”,也能看到任何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每日一事”,而且,平台上可随时进行工作上的沟通与交流。

  “每周要进行工作梳理和反省,撰写‘每周一悟’,别人认真写了几百字,你怎么好意思应付几句就发表上去?每个季度还有‘每季一评’,成绩好的单位要上台做典型发言,成绩落后的也要上台做表态发言。”崔志琨说,工作是透明的,谁也不想做落后分子,不知不觉中,“比学赶超”的氛围就起来了。

  奖罚分明,以奖励兑现促担当

  20xx年,辗转9年的青岛海通车桥厂区规划土地手续成功办理,使青岛李沧区交通商务办成为《李沧区重点工作突出贡献奖励办法(试行)》推行以来的第一个受益单位,高达60万元的奖励由单位根据工作参与和付出程度合理发放,最高者拿到了6万元的奖励;同样,李沧区建管局因破解了13890户居民不动产权证办理难题,也获得了60万元重奖。

  “我们实行节点式考核评价,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集中表彰奖励,对完成重点工作任务、作出突出贡献的进行奖励,个人最高奖励6万元、单位最高奖励60万元。”李沧区委组织部考核办工作人员王小川介绍,自《办法》实行以来,先后有13个单位共计获得450万元奖励。

  给“票子”的同时更要给“帽子”,全区面向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岗位大力提拔敢当善为的干部。20xx年提拔重用的144名干部中,70%以上来自一线和艰苦岗位;对表现优秀、综合素质高的干部进行“高挂”,11名正科级干部挂职任街道副主任,进一步给敢当善为者提供舞台。

  有奖当然也有罚。近两年来,因安全生产、信访维稳、重点项目推进不力等问题,李沧区共问责干部262人次。20xx年4月,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大队长因组织查处安全生产隐患不力,导致同一区域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两起死亡事故,受到行政警告处分。此外,李沧区还建立并运行了干部正负面清单制度,将存在未完成区委决策部署、工作推进不力等问题的干部记入负面清单,在干部选拔任用时作为重要参考,涉及违规违纪的,不得提拔重用。

  容错纠错,对干部不会“一下了之”

  20xx年4月,时任李沧区兴城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和分管安全生产的干部因疏于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的管理,在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中履职不力分别受到行政警告处分。后因为在影响期内积极善后、努力整改、表现突出,影响期满后,经群众评议、组织研究后,一位被重用为街道党工委书记,另一位被晋升为三级调研员。

  “在《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容错免责工作办法(试行)》中,明确了容错免责的‘四三二一’要求。”李沧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马强介绍,“四三二一”是指确保政治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四条底线”,守住不贪、不占、不色“三条红线”,坚持以科学评估和集体决策作为工作的“两个基础”,依据“一个标准”即结果或绩效要好。假设出现失误或者轻微违纪违规等情况,只要经过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问责办、区考核办、区委宣传部联合督查组的全过程督查后,认定其非因主观故意且未谋取私利,就坚决给予保护,确保事业为上,对干部不会“一下了之”。

  在实行容错免责制度的同时,李沧区还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心理疏导和关心关爱。探索常态化开展“大谈心”活动,20xx年以来,区委书记单独谈心谈话70人次。对生活确有困难的优秀干部家庭,除按有关规定给予救助外,经集体研究,可以参照劳模的救助办法给予照顾。

  说到李沧区这套“组合拳”,王希静说:“干事创业的激情更强了,比学赶超的氛围更浓了,攻坚克难的魄力更足了。”李沧区在20xx年和20xx年连续两年获得了青岛市综合考核“优秀”等次,彻底摆脱了“落后”的帽子。今年上半年,李沧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率均列青岛市第一。

  【智慧党建推进发展】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乡村治理是其中的基础一环,关系乡村振兴的成败。山东安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探索推行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路子,努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

  以强基固本为核心,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

  围绕夯实基层基础,组织实施“五大行动”,全面推进农村过硬支部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实施“头雁领航”行动。强化农村党组织书记管理考核,组织866个行政村“两委”班子,每年公开承诺年度工作目标,严格落实相关制度要求,督促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践诺、干事创业。开设“村党支部书记论坛”,每季度组织部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讲经验、谈体会,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坚持典型引领,每年选树80名“富民强村好支书”。

  实施“五事争先”行动。深化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组织党员在干好本职事、完成组织事、做好身边事、管好家庭事、参与公益事等五个方面,创先进、争优秀,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在镇街区设立集中教育转化党支部,充分运用党员积分结果,与支部生活日、党员政治生日、民主评议党员、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有效结合,确保取得实效。

  实施“星级创评”行动。组织开展村级党组织评星定级,细化星级创建标准,按照五个等次进行评定、动态调整。每年组织星级验收评定,原则上五星级党组织比例不超过20%;对评定为二星级以下的视情况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采取市镇领导班子成员挂点、派驻工作组、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抓好集中整顿,促进转化提升。

  实施“服务提升”行动。按照“一厅一校十室+N”标准,加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力度,推进机关人员、管理权限、服务事项“三个下沉”,同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按照“六有”标准,抓好党群服务站建设,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上档升级。

  实施“强筋壮骨”行动。按照“消除空壳村、扶持薄弱村、壮大富裕村”的思路,通过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提升计划,着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力争年内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收入平均增长30%以上。

  以“阳光议事日”为抓手,让农村自治“实”起来

  以“阳光议事日”为抓手,推动村级自主议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一月一议”,完善村民自主议事。每月固定一天,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召开“阳光议事日”会议,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内容主要包括村集体资产处置、低保户评选、惠农补贴发放等。

  “一村一约”,完善村民自我管理。结合“传承好家风家训家规”活动,制定村规民约。积极探索村民理事会、恳谈会等协商形式,建立健全民意征集、沟通酝酿、意见反馈等制度,保障村民有效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一村一网”,完善村民自我服务。重点围绕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完善基础设施、操办红白事等方面,建立村“两委”主导、党员带头、村民共同参与的村级自我服务机制。健全完善农村党员责任区制度,推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一月一晒”,完善村民自我监督。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办法,村级事务每月通过公开栏、召开会议、广播喇叭等形式进行公开;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随时公开。

  以公开听证为重点,让农村法治“严”起来

  深化信访矛盾公开听证制度,健全法律公共服务体系,把普法教育融入矛盾化解全过程,让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行为准则和自觉习惯。

  成立一个“评审团”。经过市镇两级系统法律培训,培养一批集学法良师、用法参谋、维权代理于一身的法律“明白人”,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同时,结合“一村一法律顾问”,整合镇村法律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成立信访矛盾化解听证评审团,参与矛盾化解。

  建设一处“服务室”。依托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级党群服务站,设立镇、农村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室),健全规章制度,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的服务阵地。

  推行一项“硬制度”。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对涉及邻里纠纷、土地边界、房屋建设等信访问题,由镇街干部主持,组织矛盾纠纷当事人、信访矛盾化解听证评审团等参加,在村或社区法律公共服务室进行公开听证,推动矛盾纠纷阳光化解。

  以家风晾晒为关键,让农村德治“活”起来

  开展“传承好家风家训家规”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等鲜活事例,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

  形成一批好家风家训家规。依托支部生活日、“阳光议事日”等,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等人员,深入挖掘提炼家风家训家规。

  成立一个百姓道德评议团。由威信较高、说理能力强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担任成员,制定村民道德规范,促成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养成。

  开展一月一典型评选活动。结合“传承好家风家训家规”活动,各村每月确定一类先进典型,按照党员群众代表推荐、道德评议团评议、“阳光议事日”会议表决等方式,评选出一批“先锋党员”“孝亲敬老好媳妇”“致富能手”“最美家庭”等系列先进典型,提升党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