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对的国语辞典是:一种诗文中的对仗方式。可分为两类:一、借音为对。如唐朝孟浩然的〈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中「杨」借「羊」音与「鸡」对;刘禹锡的〈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鸿」借「红」音与「白」对。二、借义为对。如唐杜甫的〈曲江〉诗二首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故以其长度单位义与数字「七」、「十」相对。借对[jièduì]⒈一种诗文中的对仗方式。可分为两类:一、借音为对。如唐朝孟浩然的〈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中「杨」借「羊」音与「鸡」对;刘禹锡的〈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鸿」借「红」音与「白」对。二、借义为对。如唐杜甫的〈曲江〉诗二首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故以其长度单位义与数字「七」、「十」相对。
借对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借对详细内容】
借对借对,修辞中对仗一种,也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的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
二、汉语大词典
古人诗文中的一种对仗方法,可分两类:(1)借音为对。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羊”,借以与“鸡”相对。又如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音同“红”,借以与“白”相对。(2)借义为对。即一句中的某字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其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杜甫《曲江》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此即以其长度单位义与数字“七”、“十”相对。又如唐李商隐《令狐八拾遗绹见招》诗:“汉苑风烟催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诗中“汉”为朝代名,但“汉”又有星汉之义,此即借以与“云”相对。
三、其他解释
诗文中以谐音相对者,亦名假对。《古今诗话》:「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借杨为羊,以对鸡也。刘禹锡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借鸿为红,以对白也。」;清、赵翼《陔余丛考·借对法》:「古人诗赋多有用字音借对之法。」;《诗法详论·律诗》:「有借对,又谓之假对。」
四、其他释义
1.古人诗文中的一种对仗方法,可分两类:(1)借音为对。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羊',借以与'鸡'相对。又如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音同'红',借以与'白'相对。(2)借义为对。即一句中的某字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其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此即以其长度单位义与数字'七'﹑'十'相对。又如唐李商隐《令狐八拾遗绹见招》诗:'汉苑风烟催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诗中'汉'为朝代名,但'汉'又有星汉之义,此即借以与'云'相对。
五、关于借对的成语
六、关于借对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