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溆浦”征文三篇
溆 水长流
卢峰镇一完小附中九(2)班 梁茜然
指导老师 刘克宇
溆水,那一江横穿溆浦,将县城划为南北两区的碧水,算是这溆浦最美的风景了吧。
碧空万里时,阳光洒在碧绿的河面上,波光粼粼。河面上还倒影着掠过的几只鸟影。浅水处偶尔看见几尾正在嬉戏的小鱼。不远处长乐坊半岛上一片葱郁的树木,将斜铺下来的朝霞当做红头巾,用来掩饰羞涩的面庞。
烟雨朦胧时,天水相连,霏霏雨丝在溆水上空挂起一扇雨帘,为溆水陡添了几份神秘。那长乐坊半岛躲在雨帘后,若隐若现。那大片的翠绿被烟雨染成了淡淡的墨绿,少了天晴时那份活力,却显得更宁静,让人目光不禁多停了会。堤上的杨柳随风曼舞,揉碎了这一江碧水。烟雨笼罩中的溆水,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让人恍惚置身梦境。不愿醒来。
梦境中,一座小亭若隐若现,那边是“楚国孤臣恋旧游,楚天今古一亭幽”的屈子亭。凝望着那一座小亭,恍惚中,一个骨子里透着坚毅、忧国忧民的诗人的背影出现在眼前,又渐行渐远……耳边忽然传来一声被雨雾裹紧的叹息,含着深重的无奈。还有着许多我并不能理解的情绪在其中,让人一时百感交集……
再次将目光落在那川流不息的溆水上,不禁感叹屈原这悲壮的一生。因不忍大好江山断送在奸佞之手,却又无力回天,只好殁入江中!但波涛卷不去,忠魂得永生。正所谓 “节分时节谁自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王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只为了屈原那纵身一跃,只为了那圣贤的瞬间壮举,便流传下来了中国的这个传统的端午节。
撑着伞,沿着城北的大堤缓缓向前走去,不久便看到那伫立在烟雨中捋着胡须、眺望远方的屈原石像。抬头仰望着这尊石像,心中不禁腾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情。
斯人已逝,江水依旧。日升月落,寒暑交替。恍惚中,已是千年。
看着浓雾烟雨中的几叶小舟从眼前划向远处,樯橹撑响动听的歌谣,划破了如镜的河面,荡起了阵阵涟漪,写下了溆岸人民崭新的序章……
单看春花开又落,秋风吹得那夏月走,冬雪纷纷一年又一年,这一江溆水仍滚滚向西流……
老师点评:
作者用诗的语言写意出溆浦沿河朦胧的景象,又用深沉的情愫巧妙地怀念两千多年前屈原的行踪。雨雾陡添了神秘,石像坚毅了精神。溆水的歌谣,从远古响至未来的时空。历史感和现实感交织,心灵的追溯与感慨交融!
惊险“龙凤寨”之旅
卢峰镇一完小附中九(2)班 张志强
指导老师 刘克宇
在溆浦少有名气的龙凤寨,巍峨耸立在我的家乡—低庄岩头村,风景如此之好,引无数游人去欣赏。
听人说,龙凤寨这个名字是这样来的。传说远古时候,一只金凤凰从东海飞经低庄,不巧被后羿神剑误伤。正是凤凰保住了最后一个太阳。凤凰跌落低庄东山,奄奄一息。四都河里的青龙,挺身相救。不日凤凰伤愈,飞往昆仑帮女娲补天。青龙爱慕凤凰,凤凰被青龙的真爱所感动,决定先爱情后事业。竞惹怒女娲,纵天火焚烧龙凤寨以逞天威。青龙与凤凰誓同生死,双双被烧成一座奇特的大山。大山周围无山,平地凸起,四面绝壁千仞,盘尾抬头是青龙,亮翅翘首为凤凰。酷似审天之状,更像龙凤耳鬓厮磨之形,先人遂命名“龙凤寨”。
凭着对龙凤寨的无限神往,在一个低庄赶集日,我约了几个朋友一同去游。七人中,有一个是去过的。他给我们指了个方向,说那山的顶尖指向西天的就是龙头。此后,他一句话也没说,让我们自己去探索。
低庄集市上,人上人海,接踵摩肩。我们七人像泥鳅一样迅速挤出人海,走过低庄大桥,穿过铁路隧洞,从溆浦四中后面上山,一会儿便来到山腰下。天下着蒙蒙细雨,小径都还积着昨晚的雨水。起步走就占了一脚的黄泥巴,真是扫兴。但过了一会儿,小径两旁成排成排的松树,青翠欲滴。一望无际的草地引来了大片大片的羊群。我们正陶醉在这绿海之中时,眼前的景观不由让我惊叹。一座好好的石山奇迹般地从中部裂开一条缝。那石缝,足足有半米宽,一个人可以斜身走进去。在里面大声喊话,那回声就像复读机似的。
到了半山腰时,开始口渴、乏力,瞧见那从山谷流下来的泉水,我们猛地窜上去,美美的享受几口。哇!没想到,这水是那么清甜。喝完水后,整个人立刻精神抖擞起来。在“云中梯”下的亭子里休息小会儿,整装束道,爬那所谓的云中梯。这梯子也是名副其实,直插云天,根本就看不见梯子的顶端。梯子坡度约70度,400多个阶梯,全是在褐红的石壁上凿出来的。起初没什么感觉。爬到梯子中间时,爬在最后的人往后瞟了一眼,差点摔了下去,幸好被前面一个人拉住了。实在没劲时,想歇下脚,根本就没歇脚的地,只能趴在石阶上原地不动稍作休息。
经过10多分钟的努力攀爬,我们终于登上了龙凤寨峰巅。突然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放眼望去,山下的田野铺向远方,天空中大片大片的雨烟飘来飘去。几只山鸟在我们头顶盘旋,一阵阵天风吹动我们湿重的衣袂。我们坐在在山顶秃石上休息,眼望着不远处闻名遐迩的龙凤寺。都说这寺求亲求子都很灵,有神仙庇护。于是我们进龙凤寺玩。一推门,见到的就是菩萨金像,金像前面就是一张大桌子,上面摆着做法事的东西,墙壁四周贴满了符。走出龙凤寺,望到绝壁对面的鸳鸯石。寺和鸳鸯石中间有一段距离,沿着陡峭的石壁凿出一脚宽的小路。我们冒着雨,身子贴紧这石壁,双手也摸着石壁,一脚一脚小心翼翼走那石壁上的小径,慢慢登上鸳鸯石。那鸳鸯石有我们教室那么大一块,是由淡红色小沙粒凝结而成的巨石。那鸳鸯石好像一个宇宙飞碟从天而降,正好砸在青龙尾巴上,千百年来,就这样少半顶在山头,多半悬在半空。好奇!好险!好壮观!
我们肚子贴紧鸳鸯石,趴在鸳鸯石上听风声。感觉鸳鸯石的温度,揣摩鸳鸯石内心的想法。正津津有味时,天空又露出倾盆大雨就要泼来的面孔。于是我们决定下山。下梯子时,都不敢把脸对着下面。只能背对天空两手放在梯子上屁股高高翘起,从脚丫下看着路线。那动作,真的是要多丑有多丑。现在我懂了为什么会有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了”。
站在山脚下,我不禁回头,向小路尽头望去,长吁一口气。这才领悟到:这千秋不变,生生不息的寨子,不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活力,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吗?他有着博大的胸怀,深邃的内涵,坚毅的风骨,这才是龙凤寨吸引我的所在。
老师点评:
读完本文,感到作者的叙述痛快淋漓!一座雄奇的龙凤寨,有着悠久传说的龙凤寨,就这样真实地站在读者面前。作者以游览路径为线索,从山下写到山顶,从传说写到现实,其中,天坑般的石缝、高陡的云中梯、悬空的鸳鸯石等景点,尤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溆浦,美在不言中
卢峰镇一完小附中九(2)班 舒 蓉
指导老师 刘克宇
对溆浦,我其实是不太了解的,因此不想轻易地去赞美什么。我只是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笔墨透彻在字里行间。
一河溆水,划分溆浦。一方城南,一方城北。我喜欢站在连通南北的大桥上,看那溆水连绵淌过。溆水看似滚滚却又绵长,它一直守着这座属于他的城。它似溆浦的心绪却又比那更浓。
溆浦这个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这个城和别的城没什么不同的,依然是忙忙碌碌的人,来来往往的车,高高低低的楼……可真要说不同,那就是我对这座城的情是别的城所不可比拟的。
有雾的早晨我通常不坐车,就那么披着薄雾上学。我喜爱被雾笼罩的溆浦,那如躲在纱帘后娇涩、怕生的少女那种模糊的美感。美是不能完全体现出来的,朦胧才是美的最高境界。
走进溆水边,堤岸上的柳新抽出的嫩条正随风荡漾,甚至看不清它是否落入水中,看见的只是水面上泛起的幽幽涟漪。偶尔,有几辆车从身旁的马路飞驰而过,连带着空气一起被扯动的还有晨雾…那么一缕缕的,似化不开的眷恋……
当一片晨光散在雾上,我看清了雾纱后少女婆娑的姿态,羞涩的面靥。有种无法形容的美,美的事物它不需要太多的词藻去修饰它就是美的。你能想象得到。阳光与雾并不能长久的同时存在。如此,那如昙花一现,瞬间却也永远……永远的停泊在你心上。
上溯到两千多年前。是否有一人把这座城看破?这蒙着雾的城,这披着光的城。他是否又像我踱着步子反反复复踏在那溆水的堤岸,把心绪和牵挂浓缩在那一印又一印的足迹里。我想象着他焚一炉香,思恋也徘徊绕梁。只是太遥远的岁月,看不清了眉睫,淡了的回忆尽头风声却也依旧凛冽…多年后,史书把这页撰写。至今,仍有座亭子为他而驻——屈子亭,仍有个节日为他而传——端午节。
回望到民国初年,溆浦也曾孕育过一名奇女子。看着现在的溆浦,我仿佛也能透过时光,触摸到她的模样。她有一头齐耳的学生短发,身穿着清丽素雅的短裙。电视上看到的那时的女子好似都那模样,很是利落呢。不过她注定和那时的其他女子不一样。她也如我一般注视着这座城,目光看似淡然,眼底却早已波涛汹涌。风起,天澜。她对这座城也是深爱着的。至今,仍有一园芳菲落在溆水边——向警予纪念馆。仍有一段佳话不屈不服。
我记得这城中日月,记得蝉鸣后又初雪,记得屋檐上的细雨又停在了我初见它的季节,那时,春风正绿过柳叶……我爱着这座城,这爱是缄默的。却并不比他们响亮的一声“我爱溆浦”来得容易。
我对溆浦不甚了解,不想去轻易赞美。可一说起它,却总有道不完的,言不尽的。感觉总有…总有什么暖暖地在全身流淌……融进骨子里了……
老师点评:
本文语言含蓄隽永,耐品耐嚼,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感。作者真情流露,写作才华初显,写出的短章让人读后会莞尔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