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暑假海外游学
海外游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游玩中增强外语口语锻炼的好机会,但是专家建议,家长是否要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避免盲目跟风,也不要“游而不学”。
蓝子(化名)是市区某小学的学生,9月即将步入中学。今年暑假,父母送给她一份大礼:价值7000元的韩国5日游,7月11日出发。蓝子说,这次活动是学校组织的,除了带队老师,20多个同伴全是同校同学,以五六年级为主。
走出国门,触摸世界。曾几何时,衢城学子的暑期生活,不再拘泥于国内,包括短期海外游学、国际夏令营在内的活动载体,在我市悄然兴起。在此之前,到海外游学多是中学生、大学生。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暑期海外游学的学生,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不少小学生加入进来。
调查:小学生成海外游学新兴力量
高温来势汹汹,与温度一样炽热的,还有出国过暑假。“00后”小学生,成了暑期海外游大军中的一抹亮色。
尽管一趟下来,花费破万,尽管只有6天时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放心,7月初,家境一般的市民郑先生还是将13岁的儿子送去日本旅游,“为了孩子,我们花点钱,值得”。
与郑先生想法一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家住坊门街社区的吴先生,已经是第二次送女儿出国了,“去年是俄罗斯,今年澳洲,我想让她感受一下一南一北的不同。”
家长的慷慨与舍得,吸引着学校纷纷“试水”,衢州市实验学校为较早“试水”的学校之一。
7月6日下午,记者联系上该校小学部的一位老师。今年,衢州市实验学校有学生报了“俄罗斯团”,去年,也有学生出国,这名老师说,三四年前,学校就推出了类似活动,“效果不错,报名的学生挺多,这两年,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每年还同时安排好几个国家。选择余地大了,更受家长欢迎。”
有实验这样的样本,更多学校跃跃欲试。
今年暑假开始前,柯城区鹿鸣小学通过校讯通,给3年级以上的每位家长发了条短信,内容是介绍“暑期新加坡学生游”,尽管新加坡之行最终被取消,但在鹿鸣小学一位老师看来,这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至于明年是否还有类似计划,他表示期待。
一些培训机构也盯上了游学蛋糕。今年暑假,借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省记协举办了“第三届中韩小记者互访交流活动”,7月27日发团,共6天,人均费用1万元。衢报培训中心承担衢州这边的报名任务。活动负责人黄小姐说,两三天时间,16人的团就满额了,除了市区,还有常山、开化等县的孩子,最小的才读小学4年级。
杭州一家对外培训中介负责人说,这两年,衢州这边的低龄儿童,过来报团出国暑期游的,还是蛮多的。为此,他们去年还去了趟金华,专门开出一个团,接待金丽衢三地小学生。
观察:到欧美游学一周要一万五
记者从几家培训机构处得到的相关资料显示,衢州市场的游学产品,以两类为主,学校和中介为主要组织者:一种是纯玩的,领着孩子出国逛一圈,领略异国风情和地域文化,由于时间短,行程简单,目前这类在我市推出的最多;一种是边学边游,一般是上午在定点的学校集中上课,练习口语或感受当地的教学方式,下午组队老师再带着学生逛风景名胜,据说这类因能“寄宿在学校或当地人家里,可完全融入当地生活”,关注度更高。
在游学国家方面,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大受欢迎。这两年,以韩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也成了香饽饽。
当然,相关的费用也高,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以一周为例,费用至少需1。5万元,如果是需要培训的,费用差不多要超过3万元。
相对而言,东南亚国家便宜些,目前韩国7天游的报价为1万元左右,日本7天游大约需要9000元。
对于关注度较高的安全话题,记者了解到,目前游学团的组合模式以“陪同老师+学生”为主,到了国外,当地也有老师或导游全程陪同。
探讨:开拓视野还是“游而不学”
7月8日,结束为期6天的日本暑期游,13岁的严寒回到衢州。严寒跟同学一块报名前往日本东京、大阪、京都等地游玩。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刚开始,严寒还真有些不适应。谈到有没有增长见识,严寒迟疑了几秒:“也说不上吧,毕竟时间太短了。只是感觉日本人很有礼貌,样子恭敬和谦卑。”
相较于严寒,5年级学生小璐一年前的“加拿大之旅”,则完全是“半读半玩”,“我是到杭州报名的,共有26个小朋友,我们两三个人一组,借住在当地人家里,用英语对话。上午开沙龙、听讲座,下午外出参观,晚上还有热闹的party,真的挺好玩的。”
小璐妈妈说,刚回国时,小璐英语口语果然好了很多,可好景不长,到去年9月份开学,她的口语又渐渐回到原来水平,小璐妈妈猜测可能和时间短有关。但有一个现象让她感到欣慰:女儿回来后,人活泼了,也爱说话了,“或许和国外轻松的教学环境有关”。
花上一笔不菲的费用,送半大的孩子出国转转,难免让人担心。出国游学的孩子们能学到什么?这么做是否对孩子有益?7月6日晚,记者将是否参加国际夏令营话题放至网上,两天时间里,有近30位市民参与讨论。
在一些市民看来,花费这么高,大多数家长承受不起。更何况小学生不比高中生,心智还不成熟,又是爱玩的年纪,父母自然不放心。
家住城站社区清明弄的李先生,则搬出身边的例子:“我侄子前年参加了美国夏令营,说是练口语,回来后,我感觉一点进步都没有,3万元打了水漂。”
此外,孩子能否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能否应对一些突发性问题,也让不少人惴惴不安:就算是有钱,家长也不放心。
也有家长对海外游学持赞成态度。市民罗女士的女儿9月份就读小学六年级了,她也想让女儿到海外游学,“一来孩子可以开拓视野,见见世面,二来,通过几天的独立生活,锻炼锻炼胆量。”
更有家长直言不讳,之所以这么做,是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准备送他出国的,现在只是让他提前感受一下。”
暑期出国游学蔓延至小学阶段的情况,衢州学院心理学老师兰常林也注意到了,不过,他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
“去年,我就曾经碰到过两个例子,因出国玩了一趟,两个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总感叹国外教学环境的轻松。”兰常林说,游学时间毕竟过短,几天时间里,孩子们不可能收获过多的信息,深入了解也不够,更何况年龄这么小,很可能重金投入,收回的是一次效果甚微的“游而不学”。
提醒:去还是不去,别被跟风“绑架”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背后,不少家长其实是一种跟风和盲目选择:既然别的孩子都参加了,自己孩子也不能落伍,不然就输人家一截了。更有家长因“孩子的迫切要求”,就匆匆报了名,至于究竟能学到点什么,倒成了其次。
对此,从事教育工作的俞老师认为,家长和学生因为跟风甚至是攀比前去报名,这种心态要不得,“毕竟,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是一般工薪家庭都可以承受的。此外,如此意识长期持续下去,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俞老师看来,是否需要送孩子参加国外“游学”,得视情况而定:最重要的一点是看家庭经济条件如何,无力承受的话千万不要勉强;同时也要看孩子的性格和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人际交往能力薄弱、年龄过小的孩子不宜过早脱离父母,出国“游学”。另外,家长也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虽说家长有最后的决策权,毕竟真正体验的还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