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狼图腾读书笔记5000字

2024-07-18 来源:星星旅游

狼图腾读书笔记5000字

  《狼图腾》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第一范文网小编特意为大家提供了狼图腾读书笔记5000字,欢迎学习借鉴。

狼图腾读书笔记5000字篇1

  在草原深处的天际线上,在清脆嘹亮的蒙古调音乐中,狼,傲然屹立在银色的月光下。这是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拍摄的中国题材电影——《狼图腾》给我们拉开的序幕。

  很久没试过一本书阅读后能让我心灵上得到如此震撼的感觉了,即使是读完后整个人仍然沉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诚如刘涛先生所说的,《狼图腾》这确实是一部“奇书”。“一部因狼而起的关于游牧民族生存哲学重新 认识的大书。它直逼儒家文化民族性格深处的弱性。”

  美丽的腾格里,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星星点落的蒙古包,豪爽大气的蒙古汉子,还有纵情草原的羊群和骏马,那是一幅多么美的山水画,多么和谐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画卷。而,狼,似乎不应该是这美妙风景里的符号!这,应该是我们那个年代对狼的评价。在大山里出生的孩子,对狼的印象,不完全来自教科书的传授,那里对狼的描写,似乎充满了贬义和罪恶。而我们,则充满着敬畏和思考。小时候下雨天,特别怕狼下山进村子,那时候农村的壮劳力,大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妇幼特别怕的,就是狼来了!传说中,狼群赶猪特别有办法,一只在前面牵着,一只在后面用尾巴敲打着猪的屁股,猪乖乖地、不声不响地跟着狼跑了!

  从伏在一旁偷偷观察狼群捕猎到回忆误入狼群的惊险经历,《狼图腾》这部小说一开篇在草原上的紧张刺激的生与死的较量气氛就足以把读者震慑住了。对于我这种从小看见蟑螂蜘蛛就吓得满屋躲的人来说,这种场景让 人看得简直要紧张得几乎窒息,也许就像毕利格老人说的那样,“你们汉人就是从骨子里怕狼”。凶狠是《狼图腾》带给我对蒙古狼的第一印象,但也是《狼图腾》颠覆了我过去对蒙古狼冷血残暴形象的认定。“蒙古狼是草 原人肉体上的半个敌人,精神上至尊的宗师。”作为农耕民族的汉人,受以龙为图腾观念的先入为主的影响,对狼这一类杀伤力极大的物种自然是深恶痛绝,恨不得人类能将其一网打尽,使其不能再危害人类的生活与生命。 蒙古人却把这严重威胁自己生命的天敌——狼作为自己的图腾,这是我们以龙为图腾的农耕民族所不能理解的,因为我们想到的更多的是自己,之所以以龙为图腾,是因为我们期望着龙能保佑国家风调雨顺,而只要是会危害 到自己利益的生命都是不值得存在的,这也是小说的发展到最后,农耕民族进入草原后,蒙古狼受到大规模捕杀,最终落得几近灭绝的悲惨结局的原因。

  说到狼,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将其与老虎,野豹等,凭靠凶狠的野性称霸的动物同起来。但事实上,这蒙古的草原狼,老虎野豹是远远不能与之匹敌的。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大自然生存法则指的不仅仅是力气上 的优势,一个人仅靠蛮力也许能击败敌人,却永远不能征服敌人。聪明,勇敢,果断,理智,团结,顽强,尊严,骄傲,自由,有远见,具备杰出的军事才能,我不知道在一个动物身上原来可以匹配这么多似乎是人类专属的 褒义词,而且这些词看上去除了蒙古草原狼没有谁更有资格能够同时拥有它们了。

  具备着凶狠的秉性、坚守着极强的团队作战精神、与生俱来着聪敏的智慧;能准确判断天气,利用天气和地形作战;目光长远,对猎物从不赶尽杀绝;自尊心极强,宁愿轰轰烈烈地自杀也不要眼睁睁看着自己落入敌人的 手中……狼,确实是一种能使人着迷的动物。每一次人与狼的战斗都是勇士之间的决斗,都是勇气与智慧的较量。每一次战斗都是血淋淋的生死对决,懦弱儒顺的农耕民族在这里是根本无法立足的。在千百年来在与草原狼力 量与智慧的斗争中,草原人一直以狼为师,他们对狼既恐惧着,又敬畏着。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不得不对狼充满敬畏,而内心真正被其征服的,是看到那从小被带离母亲,在人类铁索下生活的小狼崽那一次次对束缚的铁铮铮的狼性的抗争。被当做“狗”一般用铁链锁起来生活的小狼,一出生就 被残忍地剥夺了像真正的草原狼一般捕猎的生活权力,纵使错误的环境使它曾经错误地认知自己的身份,然而它身体里流淌着狼家族里世世代代流传着的神圣的“自由,独立和尊严”的血液。“囚犯”般的生活不能剥夺去它 生来就具备的狼性,宁死不屈的精神早已雕刻在骨子里。纵使被项圈勒破喉咙,纵使挣扎得全身血肉模糊,也不愿跟着铁链的牵引往前走半步。一次次血的抗争,宁愿像勇者般在战斗中死去也不要摇尾乞怜,苟且地活着。

  随着人类私欲的膨胀,农耕民族人口的恶意增长,“人类的文明”开发到了蒙古草原上。人类的汽车开进了这片蒙古草原,蒙古狼的速度到底还是比不上猎枪子弹的速度,一批又一批狼倒在了枪口之下……《狼图腾》的 结尾是戚悲的,是作者对曾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去的怀念,是对人类自私自利而又无穷无尽的欲望的控诉……

  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屋后的群山经不住我们的砍伐,秋天过后,成片的山体,都是光秃秃的。穷山鸟飞尽,到哪里找食物?狼,就只能进村了。我对狼的印象有两次。一次是一个浓雾密布的清晨放牛,赶在前面的牛似乎都模模糊糊,在山脚下的坟地里,两只眼睛的绿光直射过来,我们几个放牛娃以为是狼,嚎啕大哭,吓得魂不附体地往村里跑,大人们拿起扁担、铁叉奔上山,怕狼吃了牛,后来没有找到。仔细想想,那只“狼”会不会是猫头鹰,那样子也怪吓人的。第二次,那是真真切切的,一只狼跑进我们村子,全村驱赶,狼跑到我家屋后茶地,从我身旁呼啸而过,我抡起扁担刷过去,当然没有打到。

  去看《狼图腾》,是作为小说的粉丝去的,反正不管电影怎么样,给书点个赞,不过由于书很虐我再也没敢看第二遍了,只要一看开头那幸福的样子就一阵心痛。由于先看过书,有些评价可能不是完全中肯,可能会带有像哈迷看电影版那样的挑剔,大家将就看。

  看前听说拍电影的是个法国导演,当时就震惊了;听说养了三年狼,感觉又很期待;而且,老实说我也没搞懂为啥是3D的片子。

  影片开始,真的就足以使我振奋,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瞬间从巨幕跃出,铺满视野,令人兴奋,而这样的画面贯穿始终,美不胜收。电影里好多出狼面大特写,很美。电影拍出了记录片精致细腻,有灾难片的恢弘大气,蒙太奇大量运用使得剧情聚散有度,交响乐一般的背景音乐,绝对高水准。

  陈阵去偷小狼崽的那段,真的是太刺激,特别符合我这种好奇心强烈的观众的心理。

  还有狼、人、马在草原恶劣天气环境白毛风中夜战的那段,真实的场景让我紧张关注,有灾难片的气势恢宏。爱马的我,虽然已经在心里默默暗示自己要接受狼胜的结果,还是在看到满满一湖冰冻马匹的壮观场面而震撼和心伤。

  这就是狼群的力量,它们聪明、勇敢拼搏、团队协作,更多的是忍耐。很多个镜头给了狼面部的特写,也有很多次镜头给了安静注视后转身离去的他们,它们在草原高低注视着人们对它们子代的伤害和领地的侵犯食物掠夺,转身离开,伺机报复。

  可是,不能说是报复,站在人的角度那是狼的报复,换一个大角度,对于自然,我们和狼是平等的生物,只不过狼没有像其他牲畜那样被人类征服驯化而聪明地存在着。

  当人们坐着吉普车对仅剩的一只狼穷追不舍,那个最可恶的人指挥着开车的司机,他喊“和狼平行着开”。那狼真的疲于奔命后停下,和靠近它的人类相向而立,安静地坐着,没有屈服,没有乞怜,以致心疼狼的陈阵劝慰它放你走“你跑吧,人们追不上你的”,全然想不到狼轰然倒地。那份尊严让我对这个物种肃然起敬。

  其实我们可以和狼平行着生存,和谐共生。

  从小听过太多口口传说“狼来了”的故事,狼是神秘而可怕的,带着隐隐的恐惧我从影片开始仔细收藏里面有关人可以防狼驱狼的经验,渐渐地我发现了狼的美,智慧,忍耐,极有团队精神,而凶恶也不过是狼众多特性中的一个,不应该被人们因恐惧和愤恨而偏颇地定义狼。

  草原人是聪明的,他们以“腾格里”的名义约束自我,和狼共生于草原,是互相敬畏,互相为伴。合作,应该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各自独立但又相伴相生,人与狗已经是主奴关系了,人与狼是真正的共生。没有谁能当上大自然的主人,蒙古人对于“腾格里”的敬畏,其实就是对大自然的顺应,更是对他们自己的规范,所有生物都应该平等的存在,人永远不要有统治自然的非分之想。

  影片还是考虑到春节的年味,少有血腥的场景,还是文艺的,仅有的两次惊吓都是被人为猎狼埋下的炸弹爆炸所致,所以看到最后我也爱狼了,它们有所畏而不屈服,是可爱的,而那些没有敬畏之心、贪婪掠夺的人,才是真正罪恶的。

  影片最后陈阵和他养的狼的遥相伫立,草原人敬畏自然的思想和有些人掠夺资源的意识最终都被这含泪的微笑化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狼图腾》这部片子有超高水准制作品质,片中有情怀,背后有故事,比起同档的快餐片,一定会收获更多。

  冯绍峰饰演的陈阵作为一个知青似乎脑洞有点大,以前看书的时候没觉得有这么明显啊。开头挺不错的,虽然比较平淡,但阿爸讲的道理字字句句既朴实也有深意,狼和人类都是小命,草原是大命,这句话说出来配合草原苍茫的风景,让人有种虎躯一震的感觉,草原上就是这样,不过我要吐槽一句陈阵敲马镫的气势……当然,狼才是主角。

  剧情发展到狼捕黄羊的部分,这一幕特别精彩,孤狼和群狼的特写让我觉得3D还是有几分道理的,至少比那种全片就泼一次水的感觉要宏大;配上阿爸的讲解,草原上的兵法、道理都是通过观察学习狼的行为演变而来,狼在中原地区名声不佳,但是在这里,草原、草原狼和其他动物构成的稳定生态环境,是人类也无法轻易改变的,蒙古人能与狼如此和谐地相处,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可惜当时老包同志不可能有这样的觉悟,因为即使是在现在,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生态与人类的关系,破坏环境的事情经常发生。

  包顺贵作为可爱又迷人(不!)的反派角色,跳出来把棉花糖雪窝里的羊都顺走了,此时狼露出的小眼神简直了,鱼唇的人类,你们不仁就不要怪我不义!

  然后双方就开始了不死不休的互相糟蹋,军马的惨烈下场是狼的报复,但是狼又怎么能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时代的悲剧,注定了狼和草原的悲剧,由于太心痛也避免剧透,就不纠结剧情了,送小狼去见腾格里什么的说多了都是泪,而且开始养小狼直接就让本原著党联想到后来的锯牙齿、陈阵婆婆妈妈地就是不放小狼走之类的好虐心……不过小狼真心萌(特意选了一张小狼的图片做本期)。

  从剧情上说前面大部分还是和原书一致的,但是,篇幅还是注定了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一个读者对电影的追求啊摔!

  为什么突然陈阵就开始对嘎斯麦有意思了啊,我以前看书的时候一点也没有发现(莫非是我当时太小不理解),他们明明就应该是像姐弟一样的关系,而且感觉陈阵好猥琐怎么回事;草原上的鼠与狼的关系一笔带过,不过着重于蚊虫与狼捕猎的关系来刻画,也足以让观众了解到这个草原上的因和果;但是结尾感觉好!欢!乐!对我个人来说这样的结果要好很多,至少不太虐了(当然全片虐还是很多),不过从电影深层意义上来讲,感觉少了点什么。

  我们只看到宏观镜头上人类对狼群的伤害和追杀,却没有淋漓尽致地看到与观众情感上最接近的小狼遭受的痛苦;观众只听到阿爸对草原谈的几个大道理,却没有更深入地看到整个事件对草原造成的后果;小狼经受的折磨,远不止精神上的迫害,陈阵若干年后重回故地,草原的沙化让腾格里也许无暇给他一个小狼的身影或者笑脸。

  这样的好结局可能是为了让大家新年有个好心情,无论中途发生了怎么样惨不忍睹的情节,也许我们仍然不会反省,家长们会告诉孩子们,看,最后天上有个小狼,然后整场严肃的电影中都在四处玩耍的熊孩子就“哇”了一声,好像是很欢乐的内容啊。

  从电影来看一些场景也有点赘余,感觉后半段突出的重点变成养狼了,有关人与自然的思考比较隐晦地隐藏在剧情之后。(当然看陈阵变成狼奴的确是个萌点)孩子被小狼咬的情节,是狼性和人性的交锋造成的。

  孩子们的错,却要由小狼偿还,这可以说是不公平,即使孩子的母亲是草原上的蒙古人,也说若孩子有事,一定要杀了小狼;这样看来也许人性始终是自私的,但是千百年来这种自私并没有对草原上的狼群造成过多的伤害,二者互相磨合着对方,适应以致和谐;伤害狼群至此的,是不合理制度和不了解的心态,这是可以改变的,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而陈阵为了小狼的奔波,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要限制束缚狼,那么就会造成人的损失和狼的损失,这两种损失,最终都会让人类付出代价呢?

  电影《狼图腾》似乎要告诉我们,狼是自然的,狼是神,狼是可以相处的。电影的画面里,狼,集体行动,伺机而动,一动则必有斩获;狼有韧劲,狼有智慧,狼有情感,狼本来是可以相处的。但是在那个年代,为了生存,人类的活动严重地违背了自然规律,给自然难以承受之痛。试想想,电影里描述的不是我们无畏的贪婪,为了一个收音机,而说出了不能说的秘密,哪会造成狼群过冬的食物黄羊被人夜里偷走?不是为了上级的任务和命令,狼崽子就不会被摔死剥皮卖钱。而为了生存,草原最后一块净土天鹅湖也被奔波而来的灾民用来垦荒。所以,自然被破坏了,导致报复,狼,似乎变得贪婪,变得饥不择食,危害人类。但狼,展现了智慧的力量,展现了群体的力量。在那个风雪弥漫的夜晚,狼,将军马群驱赶,赶往雪湖里,与自然斗智斗勇,与人斗智斗勇,一如千军万马决战千里之外,生死度外,何等壮烈。那场面惊心动魄,令人震撼不已!而,进村偷羊那幕,又是何等的智慧!

  影片的最后,在陈阵准备离开草原返程时,他养的那只小狼跑来和他告别,然后消失在茫茫草原,似乎是赶尽杀绝灾难后的唯一,似乎是草原图腾的传承,也似乎是人类要思考究竟如何与自然共存亡的见证!天空中,白云幻化成一只奔跑的狼,一只惶恐惊惧的狼,一只智慧勇敢的狼!

  电影告诉我们,人类要学会与自然共生共处。陈阵要养狼崽子,似乎违背了腾格里的旨意,违背了老队长的信仰,也许有人是要遭到报应的。老队长说,人死了,只有把肉身还给自然,才会安然回归自然,才能回报自然,这是多么令人深思的告诫!而现实情形下,人类过度地从自然豪取掠夺,是自然多么大的伤痛,自然回击的灾难悲剧似乎是在惩罚着人类自身的无度和贪婪。而,作品的开端,是那么美,从骏马大眼睛里折射出的美,似一幅水彩画;从马头琴里拉出来的美,似一幅生活画;从狼群高昂的嚎叫里传播出的美,那是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美!

  现在我的家乡自然环境很好,山里树木茂盛,山水相依,人文交错,罕迹的野猪、狼,都回到了曾经生活的大山里,村民们都有所见,也偶尔相遇。乡亲们说,你只要不扰它,它也不会伤害你!我所祈望的,腾格里天鹅湖畔的那片草原,是否还在?那里还能发现狼的踪迹吗?陈阵的那只小狼可还安祥?

狼图腾读书笔记5000字篇2

  《狼图腾》这本书已经热了一年多,现在才写评论有些晚。因为我对时下流行的商业炒作总是心怀疑虑,直到发现很多人都读过,才决定也去一读这本媒体盛赞的“奇书”。于是一些想法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首先,作为一本小说,本书的文学性实在不敢恭维。其实既然作者不够专业,善良的普通读者完全能够理解并原谅其写作技巧的拙劣。然而,作者无法将意图表达的观点融入故事情节中去,便每每在一段描述后,插入大段议论,手法简单到只能用“甲说”、“乙说”,“甲又说”“丙插话说”之类的语句来表现,实在业余之极。小说不是论文,这些大段的生硬说教,粗暴打断读者的连贯阅读,以作者的观点强行代入读者的思考,阅读时的乐趣与思考权利荡然无存,即使作为普通读者也无法忍受。然而,作者仍然无法完整清晰阐明他的观点,只好在最后亲自代入主角,开讲一堂伪学术报告---之所以用伪字形容,实在是这篇文字不过貌似有学问的学术报告罢了。这种文体也能当作小说发表,我多少理解了中国现阶段小说不景气的原因。在我看来本书更象一部论据过于冗长的学术论文。

  如果抽掉作品中的论文部分,此书倒也勉强可称作一部描述草原风情的好小说。说勉强,是因为该书的文字水平一般,读完全书,作者极力赞美的狼不但没能感染我,反而影响了这种孤傲动物作为一种象征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看在小说的情节不同寻常,就算作好小说吧。书中传递的草原风土人情是否真实倒无所谓,情节是否真实也不是评价小说优劣的标准,至少可以当成奇幻类小说阅读 而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则面目模糊甚至虚假。先看作者着力刻画的蒙族人物。全书中的第一智者毕利格老人,一望而知只是一个象征符号,作者硬生生编造出来的一个用于说教的工具罢了,具体原因非我这完全业余的普通读者所能说明,只要有阅读过几十本小说的经验就能感觉到。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么智慧的老人存在,但作者把他作为一个小说人物则塑造的很虚假。既然只是一个没有文化、奴隶出身的人,怎能时刻都在与主角进行汉蒙文化比较的讨论与交流,说出那么多睿智的话呢?勇士巴图在马群保卫战惊鸿一现后,便没有什么戏分了,此人塑造的虎头蛇尾。本来我一直以为可以在后文看到有关他的更多更精彩的故事,然而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小说这个完全让人出乎意料的情节倒是有些欧。亨利的味道啊。其实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对他的描写表现蒙族人民的勇敢彪悍、豪放坦荡等等优点,而不是一味干巴巴的大唱赞歌,这才叫小说手法。只有嘎斯迈与巴雅尔两人虽然戏分不多,却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至于小说中的汉族主人公,则形象苍白平面,在本书描写的年代里没有感觉到起伏变化,不象知青,更象一名老成的文化比较学学者。

  其次,来看看这部学术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述方法。

  那些诸如环保、生态平衡的论点,虽不新鲜但绝对正确,我要举双手赞成。但是,观点没错,实现方法却很需要商榷,这些问题即便是专家们,也无法轻易研究出解决之道,而且这并非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本书的主旨无它--血统论罢了,其他的只是高贵血统民族的必然表现。

  这个观点更不新鲜,早在二战时的纳粹德国就有臭名昭著的血统论。犹太民族是低贱劣等的“渣滓”、“寄生虫”,必须要被铲除,由高贵的雅利安族日耳曼人统治世界。我没有发现作者大力赞美的游牧民族高等论与纳粹的血统论有何本质区别。而且作者一再提及,华夏文明绵延之功全在于狼性的游牧民族对羊性的农耕汉族不断“输血”,就差直接道出“血统论”三字了。

  汉族的确有很多缺点,需要深刻反省。然而,这种批评反省是否就意味着对游牧民族的极力赞美呢?作者把一切正面事物都归功于血液中有狼性的游牧民族的贡献,而把一切负面情形都归罪于所谓羊性的农耕汉族。汉唐的强盛,是因为“狼性”,尤其是李唐统治者的游牧血统;宋明的军事软弱,则是“羊性”太重,而近代清政府对西方殖民者的软弱表现,也是因其狼性退化。

  作者对于这种武断简单到荒谬可笑程度的逻辑观点所使用的论述方法,主要有两种。

  其一、有罪推定法。如同司法上的有罪推定论。作者把一切正面事物的原因都归功于草原狼,无所不用其极的证明,再推论得了草原狼真传的游牧民族因此是多么优秀以致完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令人叹服。比如,作者看到自己的宠物狼一离开大地就恐惧之极的情形,竟联想到希腊神话里不能离开大地母亲的安泰,并进而推断出“游牧的雅利安希腊人”很可能也曾经养过狼,才编写出这个神话。并进而宣称,这个神话在东西方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该神话或许在西方有广泛深入的影响,但对东方的影响不知根据何在。又比如推断游牧民族学会驯马的原因,是恰巧抓到一匹被狼牙骟了却又侥幸未死的野马而总结出的。并随口总结,该技术的难度大大超过远古农民驯化野生稻,而贡献则远超“中国人的四大发明”。这种做学问的方法与态度,令我佩服的五个身体都投到地上去了,这深得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方法前半句的真传呀。而论述中使用的文字,情感充沛澎湃,很有琼瑶阿(这个字请读三声)姨近年来电视剧的语言风格。

  与有罪推定法同时使用的是“为我所用法”,即不顾历史真相,只选用对其论点有利部分,且不提那是否是历史真相。

  作者号称学贯中西,指点历史、引经据典,我对此甘拜下风。我的历史知识大多来自于小学和初中时代的历史课,且多年来不学无术,还忘了大半。作者引用的史料,不但全未看过,有些连书名都不知道。但我残存的历史知识至少还记得以岳飞、文天祥、袁崇焕为代表的广大汉族群羊当时是如何英勇顽强抵抗侵略的事迹。作者对此只字不提,却一味大肆宣扬当时的汉族政府多么懦弱,汉人又是多么软弱的不堪一击,难道就因为北宋政府投降金人,就将整个汉族的性格、抵抗事迹全部都否定了?莫非作者认为这段历史是被心怀偏见的汉人学者进行了篡改?那么,又如何解释软弱到如此不堪的汉民族竟让世界上“最勇猛智慧”的蒙满民族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征服的事实呢?

  蒙元政权攻打南宋时,遇到了在世界其它地区难以见到的顽强抵抗,蒙古大汗蒙哥就战死在四川。在连年战争中,中原百姓被屠杀了1/2到1/3,约3000万-5000万人,西夏的党项族基本上全族覆灭。注意!这不是在战争中军队的死亡数字,完全是被屠杀的平民百姓死亡数。这样大规模的屠杀平民连后来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满清也要甘拜下风,即使后来使用了现代化方法,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纳粹也会自愧不如。因为“最软弱不堪”的南方汉人的顽强抵抗,元代在强分天下人为四等时,蒙古统治者报复性的将南方汉人的地位定的最低,广大的汉族人民沦落为被残酷剥削压迫的奴隶,过着猪狗不如的悲惨生活。当时蒙族征服世界过程中对各地人民的屠杀劫掠、对世界文明造成的破坏与倒退简直罄竹难书,不是作者的信口开河就能否认的。

  作者无法否认上述历史真相,只好略过不提,或宣称这是心怀偏见的民族的污蔑。作者博学多识,恕我学识浅薄,从未见过这种做学问的方法。

  作者竟然宣称,汉族的“懦弱羊病”必须依靠“狼血的输入”才能救治,尽管过程是痛苦的却绝对是必要的。这种公然宣扬劫掠合理、屠杀有功的逻辑与近几年某些日本强盗的逻辑何其相似--不正是因为日本的侵入,亚洲各国人民才一举推翻了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嘛?

  对于当时的汉人被屠杀、文明遭破坏毁灭,作者一直津津乐道,称这是绝对必要的。但是,他却为曾经“断送了七头有着高贵血统的小狼的快乐与自由”,而在内心深处备受“这笔血债的深深谴责和折磨”,“对这件最专制独裁的恶事,他简直无法面对自己年轻时期那些血淋淋的罪行。”我实在无法理解作者的逻辑--如果这也叫逻辑的话--难道几千万汉人的性命还不如七条狼命珍贵?!这种论调已狠毒的不似人类,对于非我族类之语,我无话可说。

  此外,作者思维混乱,自相矛盾处比比皆是。明明是蒙元统治者完全拒绝汉化,甚至推行农田变牧场,也根本没有采用儒家思想治国,作者却宣称元代的衰亡是汉族地区的超大农田软化了狼性,而因了这次“输血”的软弱农耕羊却强健起来,把狼们给逐回草原。但因为受血者总是弱于献血者,所以明朝没有能征服北元。既然强化羊仍然弱于软化狼,朱元璋又是怎样打败当政者建立明代的?又如何解释采用了儒学思想治理国家的清代能长久统治?满清的所谓预防民族性格软化的措施怎能与蒙元时代比肩呐!这种混乱逻辑我无法理解。

  再举一例,书中一再强调蒙古民族是最智慧的民族,却又借毕利格老人说,“可惜蒙族除了一本“蒙古秘史”,没有留下什么有影响力的书。”这本“秘史”是用汉字记录蒙语发音写成的。这就直接证明,作者津津乐道的高级血统拥有者当时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或者虽有文字也还处在初级阶段,无法记录本族历史。我不知道连文字、文章典籍都没有的民族,其高级文明究竟是以何为载体的。而这本有影响的书也不过是蒙古统治阶层的发家史而已,我不要求这本书中阐述了多少高深的形而上的哲学思想,至少能有些当时领先的实用技术也行,有吗?  作者也无法解释为何重新生活在草原上的蒙族,在明清两代六百多年中,未被农田软化不被汉族骚扰又已得了农耕文明长处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创造出任何更高级的文明,在清末时反而仍旧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作者不是一再宣称“农耕民族闭门造车,自给自足,是历史的支流,而游牧民族抢走了他们的发明创造,并把他们灭了国,灭了族,便继续在惊涛骇浪中扬帆远行,去创造发明更先进的文明了”?这更先进的文明究竟在哪里、是什么,作者从未提到。文明是要有载体的,以艺术、思想体系或者先进的制度等客观事物来体现,哪怕存留的只是一道残垣断壁也能静静的告诉世人曾经有过一段高级文明,而不是坐在那里高喊:我拥有多么高级的文明啊!

  如果要将作者的这些矛盾一一挑出,把这篇文章写成一本书都不够。

  众所周知,一个文明的社会是居民各有分工、各司其职,而不是全民皆兵。游牧民族的确相对强悍,而且凭借其高度的机动性在军事上占有很大优势。然而,军事优秀便是民族优秀、文明高级吗?野蛮常常披着勇敢的外衣,而愚昧则总是貌似淳朴。历史不是面团,可以任由某些人任意揉搓塑造。不论以何种角度评价,野蛮就是野蛮,愚昧就是愚昧,无容置疑。游牧民族不生产、不创造,完全依靠劫掠为生,甚至是部落内部之间互相劫掠,以屠杀取乐,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上几乎无一贡献,完全把自己一小撮人的幸福建立在世界上大多数人民的痛苦之上。如果这也叫高级,我实在无话可说。

  且看作者的论调,“……性格这样软弱的民族,实在不配占据这么辽阔肥沃的土地,天理难容”。他的话让我想到近代清政府的丧权辱国,那么,就是因为清政府软弱,所以英国、俄国、日本等民族就有权力当中国的主人?否则阻碍历史发展?按照同一逻辑,是不是汉族的管理者被别人找到软弱现象--且先不论是否真的软弱--任何其他民族都有权力象蒙满民族那样屠杀、奴役汉民族?这个论点倒是与某些日本人很接近,“如此优秀的大和民族只能在狭窄的海岛上求生,而劣等的支那族却占据着广阔肥沃的土地,所以要进行民族扩张云云”。

  按照作者的逻辑,我论证出“日本侵略有功论”。对于日本入侵中国的屠杀等各种罪行绝口不提,不讲南京大屠杀,不提慰安妇和731部队,只讲日本人兴办铁路(不提这是为了更方便的掠夺中国的自然资源)、开设学校(也不说这是为了进行奴化教育)、医院、甚至某个日本人救活了中国人的性命,把招募汉奸、妇女说成是团结广大各族同胞、促进民族融合,用这些个别事例来证明日本入侵促进了中国的进步,然后再说两句凡是战争都要死人,所以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没有什么特别。只可惜汉族地区的农田实在过于广大了,他们又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日本民族的个性也迅速软化,而因了日本民族的“输血”,中国“广大潜伏的狼性好汉终于揭竿而起”,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幸好有这次“输血”,否则已经几百年没有游牧民族输血经历的华夏文明就会被不肖的农耕汉族断送了。别说这两者没有可比性,当时的宋、明与蒙、满就是异族与异国的关系。就算将来世界大同,中国人与日本人成了一个国家中的不同友好民族,这段历史真相依然无法改变。

  我无意煽动民族仇恨,挑拨汉族与蒙满等少数民族的关系。我只是对曾经的历史加以真实叙述,不能因为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国家的友好民族,便否认历史上曾经不是一个国家的时代,那段蒙满侵略造成的屠杀奴役汉族、破坏文明的事实。人类上万年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史。文明是高级的却通常是脆弱的,在与野蛮的角力中不但没有优势,却经常伤痕累累,甚至破碎。因此反思历史不是要进行什么报复清算,而是要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要让文明一再裂成碎片。

  我也无意将文章写成宋明衰败论及元清成败论,这无法容纳在一篇文章中--写成一本书都不够--而且我有自知之明,此事非我能力所及,我又不能采用作者的信口开河、断章取义法。我只知道,不管侵略者打着多么冠冕堂皇的旗号,主观上都是为了掠夺土地财富、劫掠人口充任奴隶,或者,如近代资本主义的扩张,也是为了抢夺原料市场份额罢了。至于在客观上带动了一些文化交流,对于一种文明破坏毁灭的程度与促进提高的程度孰高,有时也难以定论。华夏文明在历史上的动荡时期被游牧民族影响,遭遇“输血”,对其中的功过是非如此简单武断的遽下结论,这种方法不过是大多数网络写手的水平罢了。

  通观全书中有点价值的文字,就是作者在为汉民族的文化开药方时,从游牧民族为农耕民族输入强悍血液开始,终于绕到了一些现代自由民主法治的观点,然而,从狼性格扯到现代公民社会的公民品格也过远了点。至于狼性格=刚强+开拓+奋发+智慧+……等一切正面品格的论点过于牵强,这个等式右边过于庞大,非等式左边所能负载的了。

  最后想提醒作者的是,谈论本国历史也就罢了,非要把欧洲发展史、近代的俄罗斯、日本发展论也套入自己发现的所谓终级真理论证,最好还是先去学学世界历史。

狼图腾读书笔记5000字篇3

  去年追了好多电影,《狼图腾》本也想在第一天上映就看,最终因为过年回家,一直到昨天晚上才看,而且没有提前看书做功课。影片以类似自传的方式讲述了文革时期,北京知青陈阵插队到内蒙古最后一片纯天然大草原,跟当地的蒙民一起生活,通过与当地的草原狼从共存到斗争到领悟的过程,主人公逐渐成长的故事。

  电影开篇就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67年,文革开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杨克和陈阵选择来到蒙古草原,被分配住到毕利格阿爸家。这个前篇介绍不拖沓,镜头切换简洁而流畅。整个电影围绕狼来展开,故事讲述也是有条有理。看完整部电影,我个人对狼的看法也变得微妙,从一开始对狼凶残的恐惧,到对狼的那份勇敢的敬畏,及最后对狼被人赶尽杀绝后的可怜。从一开始对狼的憎恶到最后对人类的憎恨。我认为这部电影是成功的,至少让对电影要求极高的自己明显感受到了情绪的变化,之所以如此,源于电影的一些细节都刻画到了极致,包括狼的生活习性、人的感情表达。

  电影里蒙古人提及较多的一个词是“腾格里”,何谓“腾格里”?蒙古民族以“苍天”为永恒最高神,故谓“长生天”(蒙语读作“腾格里”)。腾格里在蒙古话叫做Mongke Tengri,在蒙古民间宗教里腾格里神(天神)是最高的神。在维吾尔族古老神话里也是天神在突厥语民族中间所见到的那样,腾格里被认为是世界与人类的主宰。

  在这场腾格里与人的较量中,人在生存层面上消除了被狼攻击的威胁,取得了活下去的成功,但在以后将要逐步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和接受过错的惩罚。时间永远都是最能说话的利器,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嘴上经常说的现在将变为过去,我们所谓的未来将成现在。

  陈阵白天牧羊,晚上给阿爸一家人读书上关于腾格里的故事,生活波澜不惊,直到他第一次遭遇狼群围攻。当他骑着马进入一个峡谷底部时,我就觉得不妙,军事上这简直就是被敌人包围袭击的最弱势地形了,结果当马被吓的不敢迈步时,他惊恐的发现狼就在前面与其对峙,那种平静却智慧的眼神,镜头切换之下,整个山谷周围,都是狼,他们对着人,站姿笔挺,虎视眈眈,却也谨慎地观察判断。

  陈阵急剧而惊恐的看着这一群狼,冷汗直冒,最终缓缓弯下身拿起两个马镫子疯狂的对敲起来,狼王神情大变,转身离开,所有的狼看了陈阵一眼,也跟着转身离开,劫后余生的感觉让我把提到嗓子眼的心给放了下来。

  陈阵由此对狼这种动物充满兴趣,央求阿爸开春送一只狼崽给他养养,阿爸看他确实对狼非常感兴趣,就经常带着他一起用望远镜观察狼的行动,并陆陆续续的告诉他,狼是草原人民心中的神;蒙古族人就是跟着狼学会打仗的方法;狼会耐心等待时机一举歼灭敌人;……而黄羊歼灭战让陈阵真正见识了狼的耐心、智慧、协作。

  在狼围歼黄羊的第二天,阿爸带着牧民去捡取雪湖的黄羊,捡一半走,留一半给狼做开春的食物。但留给狼的羊却被东部闹饥荒的牧民当晚全部偷走了,这个行为被狼群看在眼里。看着群狼在黑夜里的不远处无语伫立,我也跟看着一群强盗似得看着眼前这群因为捡到羊而兴奋得意的人们。辛辛苦苦数月的劳动成果就被这么抢走,心里充满了不公和愤恨。

  开春后的生活,对狼群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母狼在洞里生下了小狼,却没有食物充饥,饿的皮包骨还得出去给孩子猎食物。出去再回来,小狼就给人类给偷走并当面给抛到天空摔死,除了仰天伤心悲嚎,纵然有着尖牙利齿,眼看着孩子死亡竟无任何办法。化身为狼,看人类的残酷和血腥,真是过分至极。但陈阵还是成功弄到了一只小狼来喂养。

  整个狼群都被人类偷食物和杀小狼的行为激怒了。缺少食物、心怀愤恨的狼开始频频并袭击牧民的羊群,忍耐到天气不好的时机偷袭马群。群狼攻击,狂风大作,狼群如同围攻黄羊一样,成功将所有的军马全部围歼到了雪湖,并将围攻马倌巴图(毕格力阿爸的儿子),最终巴图摔死在冰雪之中。

  之后一次恶劣天气里,狼发现没有人守护羊圈后,狼王带着群狼一次次的试图越过几米高的羊圈,最终真的找到了跳进羊圈的方法,而所有的狼也很快就掌握了这个方法,在羊圈里,狼不为吃肉,而是把所有的羊全给咬了喉管,在人们发现羊圈的动静时,狼把所有的死羊拖到羊圈的一角垫成一个高高的踏板,最后飞快的逃跑。这真的不是因为饥饿,完全是因为报复,这种报复性的行为和羊群全都死掉的巨大损失,终于激怒了所有的牧民。

  牧民冲到陈阵养狼的小狼洞前,要宰了小狼,还狠揍陈阵,认为是他养的小狼招来了飞狼,从而咬死了羊。看到这种混乱的场面,我突然想到了那句:在不知道的人眼里,生活就是灾难;在知道的人眼里,生活只是按剧本表演。

  在今天,谁都能从科学的角度理解阿爸跟陈阵的解释:狼是不好,他会伤人伤牧群,必要时必须杀害;但不能过度杀狼,如果狼少了,兔子黄羊就该泛滥了,这些动物一泛滥,草原就该遭殃了。从生物链的角度来说,人作为最高等的生物,掌控着草原上狼的数量,狼只要不多到危害人畜生命即可,而狼作为草原的食肉动物,则掌控着其他食草动物的生命和数量。

  腾格里是草原人民的图腾,是狼形之神,他掌控着草原的生命,人、狼、羊及其他动植物。之所以是以狼作为图腾,我想远古时期的草原,没有现代的这些武器,可能连马都没被驯服,狼是人类最害怕的动物,但因为狼的聪明、合作、成群出动,也让人类觉得非常值得羡慕和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变得像狼一样厉害。而在那时候的草原,一个人能不能存活,就看会不会遭遇狼,如果没有遭遇狼,就如同狼恩赐了自己生命一样,所以必须对狼充满敬畏。这是我关于远古时代草原人民狼图腾的心理解读。

  在羊群被狼攻击后,由汉人领导的一群牧民开始了疯狂的杀狼行动。端坐在吉普车上的牧民,在陈阵的带领下,枪口一次次对准了在草原上仓皇奔跑的狼。这原本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甚至是主宰的家园,突然之间变成了埋葬他们的坟墓。以狼的智慧,大概不足以理解人类这个物种何以变得如此强大,只是这个物种的强盛却是以狼群的消亡为代价。看到狼为了被击毙剥皮跳崖自杀、钻进洞里让洞崩塌活埋自杀的场景时,我被强烈的震撼,狼不仅仅是一个聪慧的物种,还是一个充满自尊的物种。

  人类为了得到一张完整的狼皮,驱车追赶了狼王37公里,狼王的跳跃逃跑的身影,还有粗重的呼吸,映衬着牧民的欢呼,让我越发的感觉人类的残忍和冷酷,“宜将剩勇追穷寇”忽然跳入我的脑海。最终,陈阵告诉狼王它可以离开时,感受到善意而放松下来的狼王猝然倒地。当最后一个敌人消失,人们没有欢呼,只有沉重和落寞在空气里流淌。赶尽杀绝,真的就是我们想要的吗?斗天斗地斗物,一切斗完,就该人斗人了吧?

  原本无比反对陈阵养狼的阿爸,在临终前安慰因草原无狼而满心歉疚的陈阵:“还有一匹狼,你养的狼。”一只人养的狼,从小如狗一般系着铁链、喂着碎肉的狼却成了以狼为图腾、以自由为向往的草原人心中最后一点关于狼的惦念。

  没有了狼的草原,也就没有了爱狼、敬畏狼、爱草原、敬畏腾格里长生天的人们,那还是一片草原,却失落了草原的精神,那里,不再是家,不再有爱和温情,充满了贪婪的杀戮和占有,依然美丽,却如同荒原。

  整部影片里面,狼无疑是真正的主角,影片细致的对它们的生活方式,狩猎行为以及智慧进行了刻画与解读。狼是群居动物,尤其是在食物短缺的冬季,必须依靠团队合作对黄羊等体型较大的动物进行围猎才能获得足够 的实物。它们对于狼王非常忠诚,在动物界也是少见的“一夫一妻”制,有的“狼伴侣”甚至可以互相照顾一生。狼还具有非常强大的忍耐力,可以长时间蹲守在猎物四周按兵不动,只为寻找最佳的攻击时机对猎物一网打尽 。它们还会在冬季把猎物赶向冰冷的湖面,利用纯天然冰柜保存食物,以便供应来年春天的需要。这些都是狼的智慧,也是大自然的智慧。我们也可以学习狼的精神,学习它们的勇敢,坚韧,勇往直前。对待团队要忠诚,有 归属感,这样才能让大家的劲儿往一处使,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同时做事要考虑长远,给他人和自己一丝余地,如果狼群在冬天就把猎物全部吃光,那来年春天势必就会挨饿。

  牧民村长毕力格对于陈阵来说不仅仅是领导,更是一位前辈、老师,教会他很多游牧民族的生存法则,这些也是这个古老的草原民族长久以来积累下来的智慧。他们和草原狼的关系很微妙,既是敌人,又是伙伴。因为狼 会袭击人和牲畜,所以他们对草原狼是仇视与防备的;同时因为狼的存在,草原上的食草动物数量得意控制,避免了草原的过度破坏,牧民还会适量拿走被狼群围堵到冰湖冻住的黄羊作为过冬的食物,从这两点上来说他们对 草原狼又是敬畏和感激的。当得知陈阵把一头小狼偷偷饲养起来的时候,毕力格是愤怒的,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是把神当做了奴隶,毁掉了狼的尊严。或许对于陈阵来说,他觉得自己把有限的口粮中的肉都给了小狼已经是对 它很好了,可是狼不需要这种施舍来的食物,宁可在草原上战死,也不愿意过这种圈养的生活,一匹失去了血性的狼与狗又有何差异呢?这使我想到了动物园里面的动物,这些从小就生长在铁笼里面的动物,就算把他们直接 放回到野外恐怕也很难生存,因为它们已经不会自己捕猎,适应不了野外多变的恶劣环境,最终只有被大自然淘汰这一个结局。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的法则,狼群要想活下来就必须去战斗,同样对于被猎食者黄羊来 说也是一样,如果不想被狼吃掉,就要提高警惕,让自己跑的更快更久。

  其实这看似残酷的大自然法则对于我们人类也同样适用。居安思危,现在我们处在和平年代,也物资充足,不需要担心过上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日子,可是面对现代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尤其是还有很多人没有找到 工作。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每天只是懒惰的混日子,那终有一天自己会被别人轻易取代,失去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人类虽然是处于食物链顶端,但依然需要遵守大自然的法则,尤其是在内蒙古这样自然力量更多的环境。如果破坏了自然的法则,就一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包顺贵这个人物给人的印象也很深刻,不能用绝对的好人坏 人去定义这个人物。因为处于特殊的粮食短缺的时代,偷黄羊,捕杀狼群或许有一些迫不得已的原因,可是造成最终狼群和自然的报复的原因归根究底是始于人性中的被放大了的贪婪和欲望。

  牧民沙茨楞因为一个收音机出卖了冰湖的位置,使得包顺贵他们把剩下的黄羊全部偷走,一只也没有给狼群留下;如果包顺贵他们没有这么贪心的把所有的羊都拿走,或许也不会造成来年春天狼群饿的皮包骨只能去袭击 马群和羊群;还有那些捕杀狼群的人们,一开始或许是出于对于狼群袭击牲畜的反击,可是渐渐地,他们把“狼皮要完整的”挂在了嘴边,出口狼皮带来的巨大利益使他们的捕杀行为变得疯狂、危险、残忍。人与狼的关系从 一开始的平衡共处变成了势不两立,人类依靠着火药、武器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草原上已经见不到了狼的身影,听不到了“嗷呜”的狼叫声。可是,人类真的胜利了吗?影片到小狼回归草原截止,可是不难想象 ,因为狼群数量锐减,黄羊、草原鼠的数量一定会急剧上升,草原植被破坏严重,从而影响当地气候,沙尘随之而来,草地渐渐荒芜,人们迫不得已迁居到别的地方,草原最后一块圣地最终难逃厄运。这才是大自然的报复, 也许缓慢,但让你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影片最终回归到人与自然共处的主题上,人与自然,听名字总感觉我们和自然是不同的,是平等的,却忘了人本身就是自然中的一环,一个成员。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已经渐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缺水、雾霾种种现 象已不用多说,并不是说人类这些发展建设都是错的,而是凡是都有个度,部分黑心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排放废水废气,过度开采,我们不能由于自己的贪心让自然买单,因为这其中的利息太高,我们承受不起。

  老生常谈又要说到保护环境的问题,很多人会说这都是国家和企业需要注意的事情,不关我们小老百姓的事。可是我们也可以做很多小事去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如果你觉得种树很累很麻烦,那你能不能不去为了少 走几步路而践踏草坪,外出吃饭尽量使用环保餐具或者自备筷子;如果你觉得自己对于改善土地肥力这种事无能为力的话,那你能不能不要随手乱丢垃圾,电池,餐盒等无法分解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如果你觉得接触动物的 机会很少,没办法阻止物种的灭绝,那你能不能拒绝食用鱼翅,不穿动物皮毛的衣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很容易做到的小事,不需要我们付出多大的代价,只是稍稍改变一下生活习惯或者是多走那几 步路的事情。一部分人以国内的环境空气糟糕,国外的环境多么多么好为由移民到国外,美其名曰为了健康着想。诚然,谁不想住在舒适清新的环境中呢?可是现在的中国就像是一位生病了的母亲,我们不能因为怕被母亲传 染就放弃了照顾母亲,如果我们都放弃了,那我们的后代还怎么能对这片已经受伤的土地爱得起来?

  所以请从我做起,从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呵护我们已经十分脆弱的环境,给大自然一个更好的疗伤的环境。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中国这么多人,再小的力量乘以庞大的人口数都是不可小觑的能量,这也是我们 能够为我们的后代做的最容易做到的也是一定会有效果的贡献了。

  因为认识一位美丽的蒙族妈妈,也听过她朗诵的蒙语诗歌,看过她发的过年亲友一起唱歌跳舞的视频,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感觉非常的亲切,嘎斯迈的声音屡次让我想到那个朋友,好喜欢蒙语听起来的感觉,很悦耳节奏很美。

  我一直不明白不同的民族有什么差别呢?不就是穿的不一样,吃的不一样吗?《红河谷》是第一个让我对民族差异有感知的电影,《狼图腾》则让我直接看到了蒙族的文化和精神,很感动。美丽的草原,自由的蒙族人!

  以上就是我对于《狼图腾》这部电影的一点浅薄的观点,如有不足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