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大家好!
非常高兴今天能坐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刚才几位教研员讲了一些作业备课的要求,那我就侧重数学学科,和在座的的新老师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步入教育这一行业,是你们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是你们职业生涯的起点。刚踏出求学的校门,相信你们都是豪情壮志、踌躇满怀,想在教育大潮中一显身手。但是,老师们也要知道,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她是一种在平凡中见伟大、在奉献中显的工作。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你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然,这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成长、发展机遇。那么如何去抓住机遇,成功地迎接挑战,让自己快速地成长呢?在这里,我想和在座的的新老师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要转变角色,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首先是角色的转变。在生活中,你们可能扮演着儿女、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不同的角色。在学生时代,你们是学生的角色;但是从今天起,我们的工件性质与职业定位赋予你们另一种角色------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是我们的岗位角色。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有这种角色意识,要时刻想到我是一名教师。至于是否光荣,要看我们怎么去做。
其次是环境的适应。你们已经习惯于学生生活,已习惯于按自己是一个学生的身份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但现在的身份及所处的对象不同了,所以就得尽快适应,我想起码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1、要处理好个人生活习惯与学校制度的关系。在学生时代,任务比较单纯,尽管我相信大家的自我管理能力都会是比较强的,但那是处于学生的被管理身份,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可能会有较大的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但现在不同了,你既是被管理者,要受管理于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同时你又是管理者,要管理你的学生。所以要尽快熟悉所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时间制度、常规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调整一些与学校规章不一致的个人习惯,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2、要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师要面向全体,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机会,引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尊重了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所以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多重角色关系,其实也是对教师的角色要求:
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师生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这个意思。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是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教师是父母。要富有爱心,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要满怀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爱满天下”的情操。
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会沟通、能交心,要融洽、具有亲和力。唯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第六、教师是心理辅导者。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3、要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要尊重同事、虚心求教。大家知道,虚心是一种美德,是交朋友、处同事的有效方法。我很清楚刚从学校毕业的你们,是具备扎实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很多新老师是一专多能的,并且具有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但是,前辈们具备丰富的、有价值的工作经验,是新老师少走弯路的最有益、最直接的桥梁。所以要主动与同事交流探讨,互通工作方法,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二、要明确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师德素养。“道德性是教师职业的灵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无愧人师的地步!”——陶行知。所以我们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实质,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以德育人、以德立身,做身教重于言教的楷模。从古到今,社会敬重教师,主要是源于对师德的敬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师德这一永恒主题又有了新的要求,新教师首先应当具备两种意识:一是奉献意识,课程改革是一项需要教师奉献的工程,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升华自我、成就自我的工程。二是责任意识。教师应当是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是一个敢于负责任、能够负责任的人。
2、业务素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有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表达能力、感召能力、应变能力。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应该是:底部宽厚--与时俱进,知识不断综合化,知识面不断拓宽。
中部坚挺--“两条腿都要硬”,“为师任教”的基本功由T字形演变成+字形。顶部开放--逐步演变为“具有开放的心态、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良好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成长的几个阶段:新手教师——称职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骨干教师——型教师。
新手向称职——成长的重点在于将专业知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物化为教学行为,重在教学实践的回顾、反思、,尽快基本把握教学规律。
成长途径:自主阅读、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开公开课、集体备课、在校内师徒结对、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日志等。
读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学反思是成长的的关键,课例研讨是成长最有效的途径、参加研讨会是走向成熟的重要契机。下面我着重谈谈如何备课:要“先备大课,再备小课”。
首先要备大课:即通读教材、领会课标、掌握教学目标。
通读教材:教师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
研读课标:(版)数学课标: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我们都要熟练的掌握、准确的把握。第一部分:前言部分。
1、什么是数学?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观的变化:数学是科学研究对象:数、形。
2、课程性质: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
3、课程基本理念:(从3句变2句)
核心理念: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课程标准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课程标准的理念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分别从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技术应用,这五个方面来阐述。
(1)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什么是数学课最需要的事:兴趣、思考、习惯、方法。
(3)数学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善于交流合作的过程。
(4)教师主导如何发挥:在于有价值地引导。
(5)学习:过程与结果等同重要。
(6)信息技术: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学段划分
(二)课程目标
了解——知道、初步认识理解——认识、会掌握——能应用——证明
(三)课程内容核心概念:
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模型思考、创新意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获得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基本经验。
2、增强能力(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科学态度: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部分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各个学段要求不一。其次要备小课:即备一个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来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三维目标
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来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来表述。知识点目标: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六个层次。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
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或者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或相互干扰,易混、易错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容易混淆和错误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来确定。关键: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学习过程设计:
设计理念:教学是基于经验、改组经验、建构经验的过程。课堂活动方式要从“教师传递”转变为“学生自主建构”。为此,我们每位新教师都必需在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中,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恰当扮演自己的角色;要创设“自主探究空间、交流协作空间、知识建构空间”。要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模式:
协作学习模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帮助。讨论交流模式:提出问题、分组谈论、形成结果、交流反馈、归纳。自学辅导模式:提出要求、分组自学、自学提问、讨论交流、答疑讲解、自我练习。不管采用哪种模式,都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教师要大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教材资源,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教师要进行目标导向:引导学生弄清:我们要到哪里、路改该怎么走、我们走到哪里了。努力将数学课堂变为“思考的、有趣的、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现实的数学课堂”所以说,教无定法,只要能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能发展学生的能力、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方法,就是好的。听课评课:
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学习汲取大量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课改信息,发现积累典型经验。
在评课的过程中相互传播相关的前沿信息、课改理念与优秀教学经验,在彼此交流中分享成果,在思维碰撞中提升教育智慧。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可以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一位哲人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我有一个,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同时,新教师还需练好教学基本功,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要不断提高组织教学内容与教育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反思的能力等。
最后,我想用“六个要”与刚步入教坛的新老师们共勉:
一、对教育要有理想主义;
二、对学校要有主人意识;
三、对工作要有敬业;
四、对治学要有严谨的态度;
五、对学生要有人文情怀;
六、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要求。
老师们,希望通过这次的培训交流,能增强大家的职业意识,帮助大家尽快进入教师角色,适应岗位需求,用最短的时间站稳讲台,尽快地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能用新的理念,育未来人,为未来育人,为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