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

2024-07-16 来源:星星旅游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

第一节  重大事故隐患的概念

一、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应转移到事故预防的轨道上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过程的条件、装置,交通工具的容量、速度,建筑物的高度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潜在的能量常常因为其事故隐患未能得到及时消除而导致发生灾难性的事故。形成事故隐患的原因很多,如资金投入不足而造成设备带病运转或危房得不到改造的;因技术落后不能保证正常生产的;因规划不周引发各种危险的;因管理不善无章可循的;因人为的因素引发的等等。由于事故隐患未得到及时整改而导致重大、特大事故发生的案例相当普遍。1990牛3月12日,甘肃酒泉钢铁公司炼铁厂一号高炉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就是因为开炉及大修时留下的事故隐患未消除等综合因素导致冷却设备大量损坏,炉皮频繁开裂,致使高炉内部爆炸,炉体倒塌,造成严重损失。1991年2月9日,辽宁省辽阳市庆阳化工厂硝化工房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其主要原因之一是TNT生产线设备老化,长期存在特大事故隐患而未进行整改酿成的。1994年的吉林、辽宁、新疆等地的大火,都是由于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消除而造成的,教训极为深刻。

近几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和安全管理部门用很大的精力抓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这对于吸取事故教洲,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以及预防事故的再发生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要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事故,还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加强事故隐患治理。

二、重大事故隐患定义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

(1)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50人以上或可能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第二节  全国重大事故隐患状况

近几年来,全国重大恶性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巨大损失,给许多家庭带来不幸,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通过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许多事故是出于事故隐患没有及时被发现或未得到有效治理而酿成的。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有效地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劳动部干1994年2月1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出《关于要求报送重大事故隐患的通知》(劳部发[1994]13号),要求对我国境内切企业、行业以及社会上其他各类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调查,摸清全国事故隐患状况及分布区域,建立国家重大事故隐患档案库。《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将可能造成一次死亡l0人以上,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或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隐患,统一填写《重大事故隐患调查表》报送劳动部。《通知》发出后,大部分地区、部门十分重视,及时予以转发并进行了重大事故隐患调查上作。

一、全国重大事故隐患概况

截止到1995年底,据初步汇总,全国重大、特大事故隐患共有难与共1032项,其中地区有755项,有关部门有277项;可估算的整改资金总数约70亿元(不包括部分单位未报的整改资金),其中部分单位自筹整改资金2亿元。可能造成一次死亡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l000万元以上的特大事故隐患有245项,分布在14个地区和7个部门,所需整改资金32.9亿元,可自筹资金1.5亿元。火灾、爆炸隐患共533个,占总数的52.65%;坍塌、滑坡隐患共262个,占总数的21.8%;泄漏、中毒、煤与瓦斯突出隐患l04个,占总数的 10.08%。地区的重大事故隐患主要集中在辽宁、山东、湖南三省,共有358项,占总数的34.69%;部门的重大事故隐患主要集中在兵器行业和轻工行业,共有100项,占总数的9.59%。调查表明,我国重大事故隐患分布点多面广,隐患存在原因错综复杂,隐患状况十分严重,多数隐患企业自身无力消除,需要国家在资金上扶持,政策上优惠。

二、事故隐患分类

隐患分类非常复杂,它与事故分类有密切的关系,但又不同于事故分类。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本着尽量避免交叉的原则,综合事故性质分类和行业分类,优先考虑事故起因,将系故隐患分类归纳如下:

(1)火灾(建筑物、非挥发性燃油、非粉尘状的可燃物质):

(2)爆炸(火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可燃性粉尘、锅炉压力容器);

(3)中毒和窒息(有毒物质引起的急性中毒与窒息);

(4)水害(水库险情、矿山透水、淹井);

(5)坍塌(建筑物倒塌、井巷冒顶、片帮);

(G)滑坡(企业、居民周围的山体进裂、滑坡、泥石流);

(7)泄漏(有毒、放射性物质泄漏);

(8)腐蚀(强烈腐蚀性物质暴露);

(9)触电(高压电);

(10)坠落(高平台、支架上);

(11)机械伤害(机械设备老化、安全防护装置不全或失灵);

(12)煤与瓦斯突出(煤矿井下煤与瓦斯突出);

(13)公路设施伤害(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

(14)公路车辆伤害(汽车失灵或超负荷),

(15)铁路设施伤害(危轨、危桥、危险的铁路隧道、无效的通讯);

(16)铁路车辆伤害(火车零件失效和失灵);

(17)水上运输伤害(船舶运输途中);

(18)港口码头伤害隐患(港区、码头);

(19)空中运输伤害隐患(飞机运输途中);

(20)航空港伤害隐患(航空港内设施,起飞前的飞机);

(21)其它类隐患(不能用以上类型分类的)。

三、各种类型隐患存在的原因、特点、数量及所占比例

按上面的隐患分类,对现有隐患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得出:占数量最多的隐患是火灾、爆炸隐患,占总数的52.65%。造成火灾、爆炸隐患的主要原因是;(1)储存燃油、天然气、 军工产品易燃易爆危险品时,安全距离不够;或周围居民生活区日渐迫近储存仓库、阻止无效,且居民使用明火;(2)生产、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时,没有使用防爆设备或防爆设备老化,无力更新;(3)矿山通风设备老化、陈旧、无力更新或小煤窑乱采滥挖,破坏矿山通风系统,导致通风不良造成尘、毒、瓦斯积聚;(4)建筑物耐火等级低,消防设施不全。

其次是坍塌隐患,占总数的21.8%。造成坍塌的主要原因是,(1)建筑物年久失修,砖木结构、基体、主梁等腐蚀、风化严重。(2)矿井支护不良。

各种隐患的详细情况见表7-1。

表7-1隐患详细情况

 

隐患类型

造成隐患主要原因

特点

数量(个)

比例

爆炸

1.    生产设备老化

安全距离不够

隔离防护设施老化或不全

由军工产品、天然气、存储等引起,对人员、财产都造成灾难性后果

280

27.13%

火灾

1.    易燃物超标存贮

设备老化,引起易燃化学品泄漏,遇明火或静电火花等造成火灾

建筑材料耐火等级低(木质)

无防火隔断或隔断不全

无消防设施或消防设施不全

殃及周围环境,还可引起爆炸事故,造成更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53

24.52

坍塌

1.    砖木结构,年久失修

基体、主梁等腐蚀、风化严重

墙、壁有裂缝

这类隐患一般存在于陈旧的建筑物,直接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可能引起二次事故(化工、火为场所)

225

21.8

 

水害

1.    水库坝体有裂纹

矿井井口低小煤窑乱挖,导致大井井下透水

后果严重,人员伤亡不好估计,库坝引起的水害隐患会造成灾难性事故

79

7.56

煤与瓦斯突出

1.    小煤窑乱挖,造成通风回路破坏;通风设备缺或老化

缺少监测、监控设备

是煤矿专有隐患,往往会发生中毒和爆炸,危及井下工人生命

55

5.32

滑坡

1.    地质条件不良

气候条件影响

会造成坍塌、泥石流、水灾等灾难,需搬迁

37

3.58

泄漏

输送管道、存储罐体腐蚀、老化

隐患引起的事故往往会伴随着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危害周围人员生命

32

3.1

中毒与窒息

1.    通风不良,有毒有在气体浓度高

有毒物质暴露

1.    矿井的这种隐患,还可发展为瓦斯爆炸

化工等行业有毒物暴露(如苯)造成的伤害,涉及的人员众多

17

1.64

铁路设施伤害

1.    道口设施不完善或设施失效

路基、铁轨超期使用

桥梁、隧道处于危险状态

一旦发生事故,会直接造成车毁人亡,交通中断

13

1.25

机械伤害

设备老化、超期服役、防护设施不完善

多为起重机械伤害

13

1.25

水上运输

1.    航道堵塞

航标灯损坏

船体腐蚀严重

超载

只能靠加强管理和内部投入资金维护、更新

9

0.87

铁路车辆伤害

1.    货车超期使用

配件损坏或丢失,造成车辆运行失灵

这类隐患大多属于内部管理和调配问题

7

0.67

港口码头

引航设备不健全

容易引起般毁人亡

3

0.29

航空港伤害

机场跑道老化、变形,通讯、导航等设施不良

机毁人亡

3

0.29

触电伤害

1.    高压线太低

高压设备、器件老化,造成漏电和短路

对人员造成直接伤害,还可引起供电系统瘫痪

3

0.29

其它

电力、水利设施不完善,断水、断电等原因引起生产停顿

直接影响生产、生活。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10

0.96

第三节  重大事故隐患确认与评估

一、重大事故隐患调查确认

为切实掌握全国特大事故隐患现状,督促企业采取监控措施,防止事故隐患因失管失控而酿成事故,1996年劳动部组织一些安全专家,分别对福建、山东、广西、北京、内贸部上报的60处特大事故隐患进行了现场调查确认。调查组深入到隐患地点,了解隐患状况,检查监控措施,提出整改方案,最后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调查确认情况,并交换意见和建议。开展对全国特大事故隐患进行调查确认是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既能了解全国各类隐患存在的状况和严重程度,也能督促地方政府和企业整改事故隐患,是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二、重大事故隐患评估

单位一旦发现事故隐患、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并申请对事故隐患进行初步评估积分级。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安全专家或技术人员对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级,确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初步评估结果应报送省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并申请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评估。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评估;重大事故隐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组织评估。重大、特大事故隐患评估费用由被评估单位支付。

经省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评估,并确认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应编写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报送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并应同时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和劳动行政部门;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报送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并应同时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和劳动行政部门。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隐患类别;

(2)事故隐患等级;

(3)影响范围;

(4)影响程度;

(5)整改措施;

(6)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

(7)整改目标。

三、事故隐患评估方法

日前事故隐患的评估方法很多,各单位使用的评估方法也有所不向。很多评估方法是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里举两个评估方法的例子,供读者参考。

例1: L×E×C事故隐患评估方法

事故隐患是由危险因素和管理缺陷组成。所以,对事故隐患的评估,实际上已转化为对危险因素的评估。对危险因素正确评估后,按危险性严重程度进行对策整改,消除事故隐患,或把事故隐患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下面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实用方法,即格雷厄姆法。

格雷厄姆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

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

B.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E表示。

C.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c表示,即危险性=L×E×C

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L

可用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为1。然而,我们在作安全系统考虑时,完全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分数定为0.1,而必然发生事故的分数定为10,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取中间值,如表7-2。

表7_2发生危险可能性分数(L值)

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分数值

完全被预料到

10

相当可能

6

不经常可能

3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1

可以设想但高生度不可能

0.5

极不可能

0.2

实际上不可能

0.1

人出现于危险情况中的时间E越长,危险性越大。这里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为10,而每年仅出现几次或相当少的时间为1,如表7-3。

表7-3 出现危险环境中的分数(E值)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分数值

连续处于危险环境中

10

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

6

每周一次出现于危险环境中

3

每月一次

2

每年一次

1

几年一次出现在危险环境中

0.5

事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C变化范围很大,对于伤亡事故来说,可以是极轻微的伤害直到多人死亡的后果。由于范围的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至100,把轻微伤害规定为1 ,把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数定为100,其他情况的分数值均在1至100之间,见表7-4。

可能结果

分数值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100

灾难数人死亡

40

非常严重1 人死亡

15

严重伤害

7

重大手足致残

5

较大受伤较重

3

引人注目轻伤

1

根据经验,危险性分数在20以下的环境被认为是低危险性的,一般来说,可以被人们所在地接受。这种危险性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上班还要小。危险性分数达70一160,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危险性分数为160一320的环境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性环境。320分以上的高分,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得到改善危险性消除为止。危险性分级分数如表7-5。

表7-5危险性分数(L×E×C)

例2:兵器工业总公司事故隐患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的原则为:

A系统性。危险性寓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工房和设备条件、人机关系、原材料供应、生产组织、工艺控制、人员培训等等,而且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此,必须对危险源进行系统的解剖和分析,研究该系统与子系统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相制约关系,以便最大限度地辨识其危险性,并找出它们对系统的影响程度,确定危险源的整体危险性。

B可行性。评估方法必须反映行业特点,能够方便地现场采集数据,具有可操作性,使定量仁估算尽可能简化,并在火炸药、弹药企业的评估中有一定的通用性。

C可比性。尽可能把各种各样的不可比危险因素通过量化转化为可比指标,并通过一定的计算能够以量的大小比较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火炸药、弹药企业爆炸危险源评估方程 H=Hin十Hex=[Wb十(1-A1/A0)B]十(1-Rli/Roi)Ci (1) 式中H_爆炸危险源系统的现实危险度,一般以一个相对独立的工房、库房或车间或生产线划定为一个系统; Hin--系统内现实危险度,它是由该系统内火炸药及其装置的固有危险性与企业对该系统安全管理的现实水平共同决定的;

Hex--系统外现实危险度,即当危险源一旦发生燃烧爆炸事故,与已划定系统相邻的建筑物或设施受爆炸事故影响的严重程度;

B--系统内固有危险度,它由该系统内火炸药及其装置的危险指数Wb、危险场所人员密度D、事故概率指标值P等因素决定,即B=WbDP;(1-A1/A。)__系统固有危险性未受控程度系数,或叫系统不安全隐患系数,用K表示,其中A0为该系统的安全标准值,A1为安全评价值;Ci__系统外第i个安全距离不足的建筑物或设施受危险源爆炸事故影响的严重度,它与建筑物内火炸药及其装置的危险指数Wci、人员可能伤亡和财产可能受损的程度Ei有关,即Ci=(1+0.5Wci)Ei;(1-Rli/Roi)__系统外第i个建筑物或设施的安全距离未达标系数,其中Roi为《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和引信工厂设计安全规范》规定的标准安全距离值, Rli为现场实测距离值,当Rli>=Roi时,都按Roi处理。

设Sp,Sm,Se分别表示人、机(物)、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安全标准值,Sx,Sy, Se分别表示人、机(物)、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安全评价值。这样,(1- Sx/Sp),(1-Sy/Sm),(1-Sz/Se)就分别表示人的不安全行为系数、机(物)的不安全状态系数、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系数,如果考虑它们对发生事故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权重α,β,γ,则危险源系统的不安全系数K就应为

K=[α(1-Sx/Sp)(1-Sy/Sm)十β(1_Sx/Sp)(Sz/5e)十γ(1_Sy/Sm)(1 -Sz/Se)]

根据大量事故统计资料确定的权重系数分别为

α=6.1,β=2.2, γ=1.7。

于是,式(1)就成为

H=Wb十[6.1(1_Sx/Sp)(1一Sy/Sm)十2.2(1- Sx/Sp)(1_Sz/Se)+1.7(1_Sy/Sm)(1-Sz/Se)]WbDP+∑(1_Rli/Roi)(1+0.5Wei)Ei (2)

这就是火炸药、弹药企业爆炸危险性评估方程。

四、各项指标值的估算方法

1.系统内固有危险度 B

(1)火炸药及其装置的危险指数W。火炸药自身就具有易燃易爆特性。不同品种的火炸药或同一种火炸药处于不同状态时,其爆炸敏感度和爆炸威力是不同的。同时,火炸药数量是确定其破坏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出此,生产、加工、储运火炸药及其制品的企业.本身就有一个基本危险度,用W表示,这是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重要特点。以危险物质的燃烧爆炸危险等级(根据《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对危险物质的分类划分)为纵坐标,以容量危险等级,根据《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和引信设计安全规范》规定的安全定量划分)为横坐标。交点即表示W的值。

考虑到危险物质是处在某种容器或装置中,生产过程中还要受到工艺条件的作用,如加热、熔融、摩擦、受介质作用等,因而某系统中火炸药及其装置的危险指数Wb就等于在其基本危险指数W上再增加一个百分数X,即

Wb-(1十X)W (3)

X的取值方法如表7-6所示。

表7-6 X的取值范围和取值条件

取值范围

取值条件

0

常规条件(1)

0.25

4种不利条件(2)中有1种

0.50

4种不利条件中有2种

0.75

4种不利条件中有3种

1.00

4种不利条件中有4种

表7-6中常规条件:火炸药处于常温、常压、无化学介质作用、无机械作用的普通装置或包装中;不利条件:受热升温,使火炸药燃爆危险性增大;受化学介质作用,使火炸药容易分解,安定性降低,受机械作用,如因工艺条件或加工要求使火炸药受到切削、钻孔、锯平、摩擦等作用,使其比常规增加了危险性;受静电作用,如工艺条件下受气流粉碎、筛分等作用容易产生静电,使其比常规状况增加了危险性。

(2)危险场所人员密度或出现频次系数D。火炸药企业危险场所都有严格的定员定量规定。人员密度越人或出现频次越高,发生失误的几率就越高,因而危险性增大;同时,人员密度大或出现频次高,一旦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就会增加伤亡人数,因此危险性也增大。人员密度或出现频次与生产类型、自动化程度和劳动组织班次等有关,如表7-7所示。

表7-7危险场所人员密度或出现频次

系数D

生产类型

每日班次

人员密度或出现频次

1

自动化连续生产遥控操作

三班

危险场所无人操作

2

自动化连续生产遥控操作

三班

生产时无人操作,但在停工时仍有危险品存在,人员要进入现场,出现频次少于3人次/班

3

自动化连续生产遥控操作

三班

生产时无人操作,但每隔数小时有人到现场巡回检查,出现频次少于2人次/班

4

自动化生产,自动控制与工人现场操作相结合

三班

危险生产岗位有工人专门操作或记录,危险场所人员密度为10人/班

5

自动化生产,自动控制与工人现场操作相结合

三班

危险生产岗位有工人专门操作或记录,危险场所人员密度为10~19人/班

6

自动化生产,自动控制与工人现场操作相结合

三班

危险生产岗位有工人专门操作或记录,危险场所人员密度为20人/班以上

7

间接生产,流水线作用

二班

危险场所仅白班(早、中班),有10~19人操作;或三班,但多数无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