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岗前培训个人工作总结 篇30

2024-07-16 来源:星星旅游

  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是医院给新员工的第一印象,也是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开端,为保障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结合医院特点和培训要求,我院将PDCA 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具体应用到新职工的岗前培训中,随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及时处理形成良性循环。使新职工很快适应科室工作,理论及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使得培训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增强了新职工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现将具体过程做如下汇报。

  一、计划阶段

  1.现状分析,存在问题

  临床反馈新职工(临床医生)融入临床工作较慢。一方面表现在对于一些临床常规的工作,需要反复的提醒。比如交接班、不良事件的上报、输血申请单的填写、疑难危重病历讨论的记录、慢五病、传染病的报卡工作等。另一方面表现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能力较差,易引起纠纷投诉;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差;急救病人的应急处置反应能力差。

  2.分析问题,找原因

  采用头脑风暴法。召集相关职能科室探讨新职工不能尽快融入临床科室工作的原因。召集科室:人事科;参会人员:医务科全体人员,人事科全体人员。

  集思广益,对新职工不能尽快融入临床科室工作的原因提出以下意见,以鱼骨图表示,如下:

  3.根据原因,找要因

  20xx年,人事科组织20xx年及20xx年进入临床工作的新职工 23人,进行了访谈,对新职工适应临床工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每个职工有1至多个因素影响)

  调研结论:

  要因:一是课程设置不完善;二是临床工作流程不熟悉;三是核心制度不了解。

  4.制定计划

  第一,对培训课程进行调整:人事科和医务科联合制定培训计划,增加 医务科条线内容。

  第二,培训方式和时间:新职工报到后,采取脱产培训的方式,使培训规范化、系统化。培训时间为期一周。每次培训课程结束后进行笔试。不合格的课程需重修。所有课程均合格者才能进入临床。

  第三,培训地点:在医院内进行理论培训,有利于新职工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同时组织院外拓展训练,培养职工之间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第四,培训师资选择:聘请院内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素养高、授课能力强的室负责人担任教师。督促授课老师幻灯片的制作和讲课资料的准备。

  第五,其他准备:如会场座位安排、多媒体设备的调试、饮用水的准备、培训签到表的准备、现场拍照、会场环境清洁、紧急情况处理等。

  二、实施阶段

  1.新职工见面会

  岗前培训第1 天,首先由院长致欢迎辞,向新职工介绍医院概况和历史、服务宗旨、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以及对他们的祝愿。人事科科长作为主持人介绍每位院领导及其工作职责范围,介绍培训方案、日程安排及纪律要求。

  2.组织培训

  人事科组织医院相关职能科室分别就医院感染、医疗保险、预防保健、消防安全、急救知识等培训;医务科组织对医疗质量、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安全、病历书写、医患沟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师定期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党政办介绍了党团建设、医院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3.团队拓展训练

  人事科组织全体新职工进行户外拓展训练,让新职工在活动中互相熟悉、在游戏中互相学习、在探讨中得到训练、在思考中得到升华,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明白了团队人员互相信任、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三、检查执行阶段

  在培训课程的最后进行培训课程的考核。考核合格者上岗,考核不合格者需再培训后重新考核,直至合格再上岗。

  新职工每月进行三基理论及核心制度的考核;新职工每半年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考核;新职工每半年进行胸穿、腹穿、骨穿等基本技能的考核。

  听取临床各科对新职工的反馈意见:一方面,三基理论考试无不合格现象;了解各项核心制度;熟练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操作;熟练掌握胸穿、腹穿、骨穿等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普遍有主人翁意识;能耐心地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有医疗风险防范意识;急救应急能力较好。

  四、处理阶段

  1.总结经验

  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不断征求受训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人事科根据所得信息随时修正计划,把成功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作为推动下一项目或循环的动力和依据,提高培训效果,提高新职工的工作适应能力。新职工通过岗前培训较快进入角色,适应新的工作,提高了综合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提升了医疗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人文服务和法律意识。

  2.尚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通过调查问卷并讨论得出,新职工普遍指出上课周期短,信息量大,无法有效的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上课知识偏理论化,应多结合实际。为了更好的提高岗前培训的效率,在下一轮的PDCA中,我们将严格把关好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及教案,鼓励授课老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新职工积极投入到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中,鼓励新职工积极投入到重点科室的创建中,培养新职工科研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