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川楝子有毒吗

2023-07-29 来源:星星旅游

【名称】川楝子

【性味归经】苦,寒。入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燥湿杀虫。

【功效特点】本品具有疏泄肝热而解郁止痛之功。对于肝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胁痛、小肠疝痛以及湿热下注引起的睾丸胀痛等证,均有效。本品杀虫之力不如根皮,一般用于虫积腹痛或疥、癣、恶疮,均能外用。

【功效作用】

1.行气止痛:①用于气郁胃痛,症见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按之痛减,嗳气频作,或嘈杂吞酸,可与元胡同用,如川楝子散;也可与苏梗、川朴、木香同用。②用于胸胁胀痛,多见于肋间神经痛,症见胁痛,以胀痛为主,痛无定处,胸闷不舒,善太息,可与柴胡、青皮等同用。③用于疝气作痛,症见少腹前阴因寒气凝滞作痛,可与木香、小茴香、吴茱萸同用,如导气汤。

2.燥湿杀虫:①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可与其他杀虫药同用。②用于阴痒因湿热下注者,多为滴虫病,症见带下黄浊,阴部潮湿阴痒,用此药内服及外用熏洗,皆能奏效。③用于疥疮,单味煮水擦洗,或用谷草烤,一面烤,一面擦洗。④用于头癣,以本品烤黄研末,与猪板油或凡士林配成油膏外涂。

【注意事项】

1脾胃虚寒者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3~9克,人煎剂。一般生用,治疝气盐炒用。外用:研末调敷。

川楝子有毒吗?

是的,有一定的毒性,川楝子的毒性的主要成分是川楝素,苦楝萜酮内酯等,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对肝脏有损害,会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正常传递功能,还会造成急性循环衰竭和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要严格控制用量!

【鉴别应用】川楝子长于杀虫除湿,用于蛔虫腹痛、湿痒癣症;炒川楝子专于行气止痛,用于脘腹胀痛及疝气痛。

【配伍应用】

1.配郁金:川楝子入肝经,舒肝止痛,其性寒凉,又能清热,导热下行;郁金性寒,辛散苦降,人肝肺二经,平肝解郁,活血散瘀。二药相配,平肝止痛力增,可治肝郁气滞化火之胁痛、胃痛、腹痛、热厥暴痛之症。

2.配白蒺藜:白蒺藜功能疏肝而散郁结;川楝子理气止痛,能导热下行。二药配伍,疏肝和胃,用治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诸症。

3.配当归:川楝子利气止痛,又兼清热燥湿;当归柔肝止痛,且可活血、养血。二药相伍,一为行气,一为活血,气血并治,同入肝经,疏郁止痛,养血柔肝,善治肝、胆、胁肋疼痛诸证。

4.配青皮:二药都能疏肝利气止痛,然川楝子善行气止痛,青皮善破气消积。二者相配具有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之功,可用于气滞湿停的少腹胀痛、疝气腹痛等证。

5.配元胡:川楝子泻肝利气止痛,元胡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一偏行气,一偏活血,二药相伍,行气活血、散瘀止痛力增,常用治胸胁、胃脘、少腹气滞血瘀的疼痛。

6.配小茴香:川楝子疏肝利气止痛,小茴香温肝肾,散寒行气止痛,二药相配,既可疏肝,又善温肝肾,散寒止痛,可治寒湿腹痛、寒疝等证。

川楝子又名苦楝子、楝实,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每年秋、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苦,有小毒,具有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等症。《本草纲目》载:“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市场上有以豆科植物原果鸡血藤的干燥种子冒充川楝子,使用时注意鉴别。

【鉴别方法】

真品川楝子

干燥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表面黄色或黄棕色,微具光泽,具深棕色或黄棕色圆点,微有凹陷或皱缩。一端凹陷,有果柄脱落痕迹,另一端较平,有一棕色点状蒂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有空隙。果肉厚,浅黄色,质松软。果核球形或卵圆形,两端平截,土黄色,表面具6~8条纵棱,内分6~8室,含黑紫色扁梭形种子6~8枚。种仁乳白色,有油性;闻之有股特异气味,口尝味酸而苦。

伪品原果鸡血藤干燥种子

外观呈肾形,比真品个大,表面呈棕紫色,具光泽,常有不规则破裂而剥落;种子剖开后无真品上述特征,只有肥厚的子叶2枚,呈黄白色;闻之气微,无特异气味,口尝味淡而后带窜透性的麻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楝子有毒,曾有小孩误食而中毒致死的报告,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下泻、呼吸困难及心悸等,可抑制中枢神经,造成肝、肾组织充血,出现紫绀,造成中毒的原因可能是其所含的毒性蛋白成分。成熟果实的毒性比未成熟的要大,故内服宜慎,应在医生诊断后,根据病证酌情使用。伪品原果鸡血藤与川楝不属同科植物,亦不具备川楝子的各种功效,其种子也有毒。所以,伪品既不可代替川楝子使用,也不可误用,以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