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肤癌常见表现症状
临床表现:早期皮肤表面多会出现疣状突起,渐大有根,肌肤暗红色,时有脉络暴露,中心质硬而开裂等,但是随着患者病情的恶化,继则肌肤溃疡,浸淫不休,结节隆凸,如菌,如蛇头,或融合成盘状斑块,高低不平,质硬而坚,破溃则流鲜血,染毒则秽臭难闻,缠绵难愈,日久气血耗损,甚则出现败证。
皮损表现:多表现为红斑样皮损,或略高出皮面的丘疹样结节,表面带有鳞片状脱屑或瘸皮形成,之后反复结痂、脱屑,表面出现糜烂,伴有渗液渗血。周而复始,糜烂面不断扩大。
继发性感染:溃疡或糜烂面有粘稠脓液,恶臭异常,自觉局部疼痛,常伴发热。
癌性溃疡:当病灶向深部浸润时则形成边缘略隆起的溃疡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似虫蚀样,或硬而宽隆起,呈菜花样外翻,基底高低不平,呈红色颗粒状,常伴有坏死组织及肉芽样增生,质脆易出血.有时形成相当深度的溃穴,状似火山喷口。
局部组织浸润、破坏:溃疡扩展到皮下组织甚至软骨及骨骼时,出现相应部位的腐蚀破坏,如发生于面部的基底细胞癌能破坏鼻、耳、眼眶及上颌窦等部位的软骨和骨组织,引起出血或颅内侵犯或毁容,发生于头皮者可腐蚀颅骨累及硬脑膜。
二、治疗皮肤癌的方法
现在对皮肤癌治疗的手段仍是采取手术的治疗,由于皮肤上的肿瘤细胞一般会严重皮肤淋巴管进行转移,所以医生在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案中,会扩大手术的常规范围。另外还有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局部治疗为主,辅助全身调理。
西医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一般就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后的治疗多采用局部电子线外放疗,而基底细胞癌和皮肤淋巴管瘤对化疗相对敏感,还应该辅助化疗。化疗 可以采用全身化疗和局部化疗相结合,局部化疗可以应用介入化疗和表面涂抹,由于传统的方法直接涂抹,药物难以渗透到皮肤5mm以下,故而应该加入助渗透的 药物。
对于化疗不明感的其他肿瘤还可以采用免疫治疗。被动免疫治疗—应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以及胸腺五肽等免疫药物;主动免疫皮肤癌治疗—应用自体 的肿瘤制作肿瘤疫苗,注射到淋巴结群附近,使得自身产生肿瘤抗体以抑制肿瘤生长;细胞治疗—提取自身产生的肿瘤抗体细胞,在实验室培养、扩增后回输到患者 体内,以增加对肿瘤的抑制能力。
中医采用的皮肤癌治疗方法有内外治法之分。一般内治法以养血滋肝为主。有血热风燥者,养血润燥,疏风解毒;有湿毒瘀结者,祛湿解毒,化瘀散结;有气血双亏者,投以八珍汤之属;脾虚中气不足,毒疮下陷者,投以补中益气;有肝热气郁者,则给予丹栀逍遥散等。
皮肤癌外治法:
1、皮肤癌治疗如皮肤癌形成浸润型溃疡或外呈菜花样肿瘤,感染流脓流汁、恶臭者,可在敷药前,以下方煎汤泡洗。洗药:蛇床子30g,龙葵30g,五倍子15g,败酱草30g,苦参20g,蒲公英30g,白鲜皮30g,煎汤浸洗患处,一日2~3次。
2、20%蟾酥软膏:外敷,3日后癌组织坏死脱落,约18日基本愈合。
3、藜芦膏:单味藜芦研成粉末,皮肤癌治疗以脂膏外敷,数日一换。
4、农吉利:外敷,农吉利研成油外敷,或做成浸膏外涂,每日换药1次。
5、五虎膏:疮面用甘草水洗净,拭干,外涂约分许厚,一日2~3次,治疗皮肤癌、黑色素瘤。
6、皮癌净:红砒50g,指甲2g,血余5g,大枣去核70g,碱发面172g。制法:将大枣去核,红砒研成粉末,血余、指甲切碎,将以上三物混装于大 枣内,外用碱发白面包裹为丸,置炭火中烧烤,翻转不令焦糊,烧成后研成粉末过筛,分装密封备用。用法:若肿瘤破溃后,可将药粉直接撒在瘤体表面。若瘤体表 面干燥,用香油调敷或用皮癌净油纱布覆盖,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药量每次0.5~1g(粉剂)。待疮面焦痂四周翘起,推之能动(约需10日左右)时,即可 停药,数日后自行脱落。病变大于5cm者,可分批分区上药,以免中毒。用药后分泌物及时擦去。注意此药不要敷于正常皮肤上。
7、皮肤癌治疗患处用甘草水洗净、拭干,用复方莪术消瘤胶囊粉末调醋外敷,每日换药1次。
三、皮肤癌的发病原因
1、化学物质致癌
化学物质致癌是皮肤癌病因之一,有些化学物质本身就具有致癌的功能,像是经常接触砷化物、焦油和沥青的工人极易出现皮肤癌。
2、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皮肤癌病因之一,长期从事具有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容易忽略佩戴防护措施,而导致辐射性皮肤干燥症而引发的皮肤癌,从事接触X线或热辐射工作的人,一定要做好劳动保护的防护工作。
3、日常曝晒与紫外线照射
皮肤癌病因有哪些?调查显示,由于紫外线的照射,人体黑色素的防护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了皮肤癌的产生。在日光中测定人体皮肤,皮肤所接受紫外线量最大的部位是头部、面部、颈后、手部,鳞状细胞癌几乎全部发生在这些部位。紫外线可以导致皮肤癌的原理是光合作用改变了DNA的结构,同时也破坏了淋巴细胞表面的活性抗原的结构,降低了机体免疫的功能,再加上其他的有利因素就导致了皮肤癌的发生。所以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不要在烈日下长时间曝晒,还要做好皮肤的保护如:戴太阳帽、擦防晒霜。
4、慢性刺激与炎症
慢性刺激与炎症是皮肤癌病因之一,恶性皮肤肿瘤会发生与发展在瘢痕慢性溃疡、从而形成瘘管、窦道的部位、有些亚洲人喜欢咀嚼烟草或槟榔之类的,因此口腔内容易引发鳞状细胞癌。
5、其他因素
免疫抑制阶段,病人免疫力低下,就会发生皮肤癌,使用了免疫抑制剂来加速皮肤癌的发生。还有病毒的致癌物质,有很多病毒在宿主体内就会发生病变,在人类中的很多人乳头瘤病毒的亚型均可诱发皮肤癌。
四、皮肤癌诊断四点依据
1.基底细胞癌
(1)常在中年以后发生。
(2)好发于眼眶周围、鼻翼、鼻唇沟和颊部等头面部。
(3)根据临床形态分为结节溃疡型、色素型、局限性硬皮样病、浅表型、纤维上皮瘤5型。
(4)组织病理示瘤实质主要由基底样细胞组成,边缘部分瘤细胞排列成栅状,瘤实质与间质之间有对PAS染色呈阳性反应的基膜带。
(5)生长缓慢,但日久可局部破坏,很少转移。
2.鳞状细胞癌
(1)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
(2)好发于头部、面部等暴露部位及龟头黏膜部位。
(3)损害初起为疣状角化斑片,或淡红色、淡黄色结节。数周或数月后溃破,形成溃疡,基地坚硬,边界高起,表面如乳头或菜花样。
(4)发展迅速,破坏性大,常转移。
(5)组织病理表示表皮棘细胞瘤性增生,早期有角化株,核分裂多见。常根据瘤细胞浸润深度,角化株多少及异型细胞数量估计肿瘤的恶性程度。
(6)疣状是分化良好的鳞癌。可从巨大尖锐湿疣或口腔内增生性损害转变来,也可自发于足部。呈假上皮瘤样增生,在增生的细胞之间并有“窦道”。
3.Bowen's病
(1)男女发病数相似,多发生于40岁以后。
(2)多发于躯干和臀部。
(3)损害初起为淡红色或暗红色丘疹,表面附有褐色或皮色结痂。以后逐渐扩大,并常融合成边缘清楚的斑块,表面痂不易剥离。若强行剥离后露出颗粒状或乳头;::状湿润面。损害大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
(4)20%-30%可演变为浸润癌,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占2%。约半数并发其他器官和部位的癌,预后不佳。
(5)组织病理示表皮失去正常形态而代之以异型细胞增生。后者均较大,排列紊乱。还可见瘤巨细胞和异核分裂现象和个别角化不良细胞。
4.Paget症
(1)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2)乳房Paget病几乎完全见于中老年妇女乳房,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少数见于男性乳房。乳房外Paget病可见于两性,但仍以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较乳房Paget病为晚。
(3)乳头Paget病发生于乳头及乳晕部。乳房外Paget病常见于大汗腺分布区,如女阴、男性生殖器、肛周、腋窝。
(4)单侧乳房或大汗腺分布区发生湿疹样斑片,境界清楚,基底有浸润,病程缓慢持久,按湿疹治疗无效,均怀疑本病,病理活检可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