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孩子出现恋母恋父情结不可不知
学者将恋母(父)情结及其变化进行编码:
第一恋母(父)情结,3~6岁出现的恋母(父)情结。
第二恋母(父)情结,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对象不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而是父母的替代者,即家庭之外的两位长者,可以是父母的朋友,也可以是老师、名人或明星,模仿他、学习他、崇拜他。互补作用表现为爱上一位年纪比自己大许多的异性,这种现象叫做“牛犊之恋”。
第三恋母(父)情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恋母(父)情结的对象渐渐年轻化,终于被同龄人所取代。此时,相似作用表现为与同性的同龄人形成友谊,互补作用表现为与同龄异性相爱。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和爱情产生了。为什么恋母(父)情结的对象会越来越年轻呢?这是因为,恋母(父)情结的对象虽然来源于父母,但又不是现实的父母,而是父母的意象。心中的意象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老,因此,个体在长大,而父母意象不长大。相对于个人的年龄,父母意象越来越年轻,恋母(父)情结的对象也越来越年轻。
保健要点
从少年走向青年时要注意:
1.将父亲还给母亲 首先要明白,“恋父”并非见不得人的事情,它只是在心理上依恋父亲的时间更长一些,程度更深一些。要让这种依恋不影响正常生活,就必须让自己成长起来,明白家庭之间不同角色的分工和定位,以一个成熟孩子的身份来看父母。在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婚姻,而不是父女,子女是配角,不是主角,所以必须“心理断乳”,不再像个小孩那样将父亲当作神话来依附。
2.将老师还给历史 青春期的女孩子“爱”上老师,是常有的事,因为身心的发育需要一个寄托“异性崇拜”的对象,而年轻的男老师自然是“近水楼台”。青春期开始了恋爱,也有人会越来越将这段经历完美化、绝对化,以此来逃避真爱的烦琐。
3.让爱做主 要学会的是如何面对生活。解开心中的“情结”,让爱做主,引领自己的身心到达幸福的彼岸。至于能不能找到像父亲或者老师的人,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具备了真正去爱的能力。
【超值链接】
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应努力建立理性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工作和社交活动,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克服因拘谨、不善表达而带来的性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