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印刷网点基础知识介绍

2022-08-07 来源:星星旅游

摘要:印刷机械知识入门-特点-分类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印刷网点的概述,网点的形成机理,网点大小,网点变形的原因等相关的知识要点。

印刷网点基础知识介绍

一、概述

连续调原稿区别于线条原稿的特征在于连续调原稿的图像浓淡变化是连续、无间隔、无等级的。在印刷时,要真实地再现连续调原稿上的图像浓淡变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网点获得半色调的图像来表现连续调原稿的图像浓淡层次,如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和孔版印刷等;另一种是利用印版滚筒上不同深度的洞穴,把油墨传递到承印物上,由油墨层的厚度不同来构成印迹密度的深浅,如凹版印刷。当然,有时,凹版印刷也仍然要利用网点。凹印加网的目的是为了使印版滚筒在印刷中储备必需的油墨,制作的网线在印刷中起支承刮墨刀的作用,1所示。

连续调原稿的印刷复制包括颜色还原、层次再现和清晰度再现。三者都是通过网点的转移来实现的。

2a是一张单色连续调原稿,若不经过加网技术,没有网点的连续调阳图底片,在晒制印版时,中间密度部位也有光亮透过软片到达印版,使印版上的感光膜见光分解形成亲水性的空白区,由此获得的印版就只有黑白之分,而无中间调层次,印刷后就只能得到2b的线条原稿,也称块面图像原稿,丢失了原稿上的浓淡层次。只有对原稿进行加网处理,将连续调原稿转变成网目调的底片,晒版时,底片上网点部分不透光,透明部分全部透光,使印版上的感光膜层充分分解,从而在印版上形成亲水斥墨的空白区和亲墨斥水的图文区两部分。依据网点面积大小的不同,再现了原稿上的层次变化,2c及d所示。对于彩色连续调原稿的印刷复制,也同样要经过加网处理使每一色版均成为网目调印版,得到网目调印刷品。

因此,网点是复制连续调图像的工具;网点是构成印刷品浓淡层次变化的载体;网点在印刷中起着冲淡油墨稀释剂的作用,犹如绘画时用油调配颜色。

二、网点的形成机理

1852年英国物理学家W.H.Fox.TalBot用类似于纱布的物体作为网屏,将连续调图像分解为大小不同而每点密度相同的网点,通过这些大小不同的点子表现不同层次的深浅变化,从而开创了利用网点复制印刷单色或彩色连续调图像的先河。

此后,加网技术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玻璃网屏加网、接触网屏加网和电子激光加网。

1.玻璃网屏加网:

玻璃网屏(图3)上刻划着不透光的垂直交叉的十字线,每个方形网孔边缘清晰。网屏放置在照相机暗箱的网屏架上,与涂有碘化银的湿版保持平行但相隔一定距离。加网时,光线通过网屏上的网孔投射到感光湿版上,由于感光湿版感色性能的局限性,光线在湿版上感光形成大小不同的点子,从而使连续调图像的明暗变化转变成感光湿版上的一个个大小不等、间距相等的网点,这些网点在经过印刷后便呈现出印刷品上图像的明暗层次。

由于玻璃网屏加网有许多不足,如:玻璃网屏造价高、易碎、透光性差,感光湿版感光性能差等,后来就被由感光软片做成的接触网屏所取代,4所示。

2.接触网屏加网:

将接触网屏与感光软片密附在一起,置于照相机暗箱内的感光片架上(接触网屏的“接触”三字由此得来),曝光时,光线通过网屏上的透光光孔在感光片上曝光成像。由于网屏上网孔边缘有晕染,使曝光点中间曝光量大,向四周的曝光量逐渐减少,兼于感光胶片的感光特性,从而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等、间距相等的网点,5所示。

3、电子激光加网:

无论是玻璃网屏加网还是接触网屏加网,都是手工完成的;且每一色版的网屏角度都不同,工作量大;网屏种类有限,特殊网点的应用受到限制。

随着电子分色机的发展,网点计算机的出现使电子分色机能根据扫描输人光亮的强弱,将获得的数字信号送入电分机图像输出计录系统的网点计算机中,并通过比较回路,由网点计算机计算出网点的大小,会同输人的网点形状、网点角度、加网线数等地址指令控制激光记录系统的控制信号并加于光电调制器上,从而控制各光电调制器的输人工作状态,最后把由调制器控制的光信号在电子分色机输出滚筒的感光软片上扫描出一个个符合原稿要求及设计制作要求的网点(图7)。

电子激光加网的优点:

(1)网点实,密度高,精度好,网点边缘清晰。

(2)每个网目调网点都由许多微小的点子构成。这些点子的数量可由激光照排机等输出系统的分辨率决定,因此,可满足高清晰度、丰富层次、良好再现性的细微层次图像的复制。8所示为一个有40个子网点构成的50%网目调网点,激光照排机的输出分辨率为1270点/英寸。

(3)可在不同的阶调处产生形状各异的网点,易于控制网点扩大。在各色版上能获得不同网角、不同加网线数的网点,易于控制印刷质量。

三、网点大小

1.基本概念:

印刷品的图像浓淡层次的变化是通过反射光的多少来体现的,光线照射到纸张上,着墨区吸收光线,空白区反射光线到人眼。印品上大网点着墨区大,吸收光线多,反射光线少,光学密度低,使人觉得灰暗,即为暗调区或低调区;小网点空白区大,吸收光线少,反射光线多,光学密度高,使人觉得明亮,即为亮调区或高调区。中等大小的网点区域即为中间调区或中调区。各种大小不同的网点,根据吸收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不同比例,表现了各种不同的阶调层次(图9)。

通常,人们用网点覆盖率表示网点的大小。网点版覆盖率即单位面积内网点所占面积的百分比,故也叫网点百分比。在我国,习惯上都以“成”来表示网点的大小(图10)。一般情况下:

实地的网点覆盖率为100%,即10成网点;95%—99%的网点称为小白点;1%—5%的网点称为小黑点,也称极高光区;5%—10%的网点称为高光区;10%—30%的网点称为亮调区;30%—60%的网点称为中间调区;70%—95%的网点称为暗调区。

印刷时,若暗调区能呈现出95%及以上的网点,则为精细产品;若90%网点印成了实地,但85%网点仍清晰可辩,则为较好产品;若80%及以卜的网点均印成了实地,只能称为一般产品;若70%的网点也与实地一般无二,则产品为不合格。以上是对印品暗调部分的要求。

基于人眼对一亮调部分比对暗调部分更敏感,因此亮调部分的印刷复制要求更高。一般地,超精细产品要求印出0.5%的网点;精细产品要求印出1%—4%的网点;刚能印出5%网点的是较好产品;若只能分辨出10%的网点为一般产品。亮调区的网点印得越精细越好。

2.网点变形:

理想的情况是:原稿加网制得网目调印版时,原稿上的明暗层次被准确地转变成相应大小的网点覆盖率;印版上墨获得印刷品时,墨点的大小能完满地再现图像的阶调层次,在整个工艺流程中,作为图像载体的网点要求既不扩大也不缩小。

但是,实际上,网点在经历了加网、出片、拷贝、显影、晒版、印刷等一系列工序时,必然伴随着面积百分比的扩大或缩小,从而影响了图像阶调层次的再现、颜色的组成及清晰度的保证(图11)。

网点变形分为视觉变形、光学变形和机械变形。

所谓视觉变形是指自光照射到网点的边缘一圈的白纸上时,只有10%的白光被反射到人的眼睛,其余90%的白光被吸收了,我们感到了一圈灰暗,从而在视觉上感到网点扩大了(图12)。视觉网点的扩大是客观存在且对所有印品、所有网点都是均等的。

所谓光学变形是指在拷贝和晒版时,光线通过软片的片基层而发生散射,使网点在转移时发生了变形。阴图拷贝成阳图时,网点扩大,小白点丢失;阳图晒制印版时,网点缩小,小黑点丢失。这也是传统制版所难以避免的。

所谓机械变形是指印刷过程中,由于印刷压力造成墨滴向空白部分挤压;或者由于橡皮布的压缩变形造成网点在转移中的滑移;或者由于润版液的使用,造成墨滴向四周扩散;或是由于纸张变形,造成网点径向、轴向的延长。机械变形造成的网点变形以网点扩大为主,而且,机器印刷也无法避免一定量的网点扩大。

在实际印刷过程中,操作的不规范将加剧网点的变形。如曝光时间和显影时间不足或过量;显影液浓度过大或过小;印刷车间温湿度过高或过低;印刷压力过大或过小;实地印刷墨层过厚;橡皮布压缩变形量过多;润版液用墨及PH值不符合要求等等。

统计资料表明:同等情况下,网点变形量与网点周长成正比。因此,(1)各网点百分比中,数50%的网点周长最大,即50%网点的扩大率居各网点覆盖率之首。(2)方形网点的周长大于圆形网点和其他形状的网点,即方形网点的扩大率大于圆形网点和其他网点。因此,印刷品质量检测时常用50%的方形网点测定网点的扩大情况。(3)油墨与所有纸张组合,网点扩大值随纸张表面的粗糙度同比增大,新闻纸的网点扩大值最人,铜版纸的网点扩大值比胶版纸小。(4)青版的网点扩大值比其他三色版的网点扩大值大3%一4%左右。

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要严格操作规范及各种数值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可借用阶调层次曲线的调整适当补偿网点的变形。

3、阶调层次

印刷品图像的阶调层次的再现依赖网点复制的质量。网点边缘残缺不全,就不能完成网点百分比的表现力;网点印迹不实,就不能吸收足够的光线,暗调不黑;网点扩大,暗调增加,亮调中间调减少,印品偏暗显“闷”;网点缩小,亮调增加,暗调不足,印品显得“平浮”;忽视中间调,突出亮调和暗调,印品虽“崭”却“空虚”;突出中间调,忽视亮调和暗调,印品“轻淡”。

理想的图像复制要求原稿与印刷品的密度满足1:1的对应关系。

但实际上,这种理想的层次复制曲线是不可能实现的,有时也未必需要。因为(1)印刷品是一种视觉效果的产品,要满足人们主观上的某些要求,14所示通过对古董的细部强化增强了对印刷品的艺术鉴赏;(2)从原稿到印刷品的各道图像转移工序的效率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如软片的感色性能、印版质量、曝光条件、显影效果、印刷压力、油墨特性和纸张特性等。故而,原稿的密度范围一般都大于印刷复制品的密度范围,如原稿的密度一般为0.05一3.0(甚至4.0),密度反差可达2.95及更大,而现阶段印刷品的最大密度范围是0.00-1.8,密度反差是1.8013。基于此,在印刷复制过程中,必须对原稿的层次进行压缩,以适合印刷品的要求。

问题是阶调层次的压缩势必会造成层次并级、丢失、图像效果欠佳。因此,实际工作中,要视原稿类型、客户要求、复制工艺,灵活的调整层次曲线,强调主要部分,损失次要部分,突出主题,保证图像的整体复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