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有着自己传统节日和文化特色,其中在彝族的传统节日彝族年是被称为嘴巴的节日,那么为什么彝族年被称为是嘴巴的节日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彝族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彝族年为什么被叫作嘴巴的节日
楚雄彝族自治州,有两个最盛大最隆重的彝族节日,一个是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一个是十月新年。火把节被人们称之为“眼睛的节日”,而彝族十月新年则被誉为“嘴巴的节日”。
彝族十月新年的由来,是以彝族“十月太阳历”为依据的。早在远古时代,彝族先民为了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从事狩猎和放牧,他们以太阳的运动定冬夏,北斗柄指向定寒暑,创建了“十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就是把地球绕太阳一周定为一年,把一年平均分为10个月,一个月是36天,年末剩余的5天或6天为“过年日”。
过彝族新年时,平年“过年日”为5天,全年合计为365天;每隔3年,即第4年加1天,“过年日”为6天,全年为366天,即闰年。
十月太阳历一年分5季,分别以土、金、水、火、木为代表;一季分两月,双月为雌,单月为雄。十月太阳历一年各月的日数整齐,季节准确,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是远古彝族先民智慧的结晶。
每年公历的11月23日至27日,是云南彝族的十月新年。与大多数地方的春节相似,彝族十月新年的活动以吃为主,外加一些虔诚的祭祖活动和休闲娱乐游戏。正式的“过年日”一般为3天,第一天为杀猪敬祖日,第二天吃猪脚,第三天为送祖送客日。另外两天走亲戚、看望岳父岳母。
在楚雄,彝历十月新年第一天,家家杀年猪。在过去,富甲一方的彝族土司一般是杀牛过年,寨里的富人则杀猪或杀羊过年,而大部分穷人只能杀鸡过年,甚至只能用辣子蘸水、鸡蛋炒饭过年。在杀猪日,清晨杀猪前还有一个仪式,叫“点烟火”,就是在自家院子里燃放一堆篝火,用袅袅青烟通知祖灵回家与子孙后代一同共度彝家十月新年。
吃年饭前,也有一个隆重的仪式,叫“松母”。“松母”即祭献,取猪肝、猪肚、猪头烧熟,或在杀猪时,把猪头、猪耳、猪心、猪舌、猪肝等各部位都割一点下来烧熟、剁碎,放在饭上,与烟、酒、糖、茶、水果等供品一起摆在一个托盘里,然后点燃三炷香,由男主人端着,一家老少先到门外祭献,再到门口祭献,最后到堂屋里放着祖先灵位的供桌上祭献。祭祀时,除跪拜叩首外,还将一些肉、汤、茶、酒向四方泼洒,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和祭奠。此后,全家人围坐在铺满青松毛的地上吃年饭。等到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用荞粑粑和煮熟的砣砣肉再次祭祖,祈求祖灵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无灾无祸。
彝族十月年的第二天,青年男女都身着艳丽的盛装,手持月琴、口弦、唢呐、闷笛等乐器,到野外宽敞的地方做“翁西那姑革”游戏,还要赛马,荡秋千,跳左脚舞。
按照彝族习俗,在过年杀猪时,要把猪的前腿割下煮熟留给孩子,第二天由孩子用绳子拴起,再串上一些荞粑粑,供他们到野外活动时与伙伴一起野餐,俗称“赶热闹”。
其实,“赶热闹”就是给男女青年创造一个谈情说爱、挑选意中人的机会。大人们则在寨子里继续过年,妇女留在家里招待客人,男主人们则成群结队串门,相互恭贺新年,然后相聚在一起喝酒吃肉。
第三天,人们早早起床热饭菜,送祖灵归界,并为祖灵准备好路上需要的盘缠(干粮),把燕麦、苞谷倒在畜槽中象征喂祖灵的灵马,然后把做好的饭菜、酒肉敬献祖灵。
送祖灵时,男主人再次向祖灵祈祷,保佑来年家庭和睦,万事如意,身体健康。送祖后,主客团聚,吃敬献过祖先的食物。等到将客人送走,年就算过完了。
家乡的彝族群众平日生活节俭,但在节日里却很舍得吃,待客十分真诚,酒要让客人喝足,肉要让客人吃够,这从他们大块大块的“砣砣肉”里就可以看得出来。有句彝族谚语说:“打仗的那天,别想活着;待客的那天,别想留着。”
曾经有一段时间,楚雄的彝族也不怎么过十月新年了,多以过春节为主。但近年来,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大的保护和弘扬,民族的传统习俗也得到恢复和发展。
因此,这几年每到“彝族十月新年”,都有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其中场面最为盛大壮观的就是在“彝人古镇”摆长街宴——威楚大道上铺满青松毛,500多桌彝乡宴一桌连着一桌,长达1000多米,可接待宾客数千人。
只听一阵过山号响过,长街宴就拉开了序幕——四方宾客聚集到桌旁,吃的美食是彝族全羊汤锅、当地土菜和各种山茅野菜,喝的是当地传统方法酿制的烈酒,仅宰杀的黑山羊就达百余只。
身在其中,满街都弥漫着肉香、菜香和酒香,酒歌、情歌和彝家山歌与祝福声、敬酒声、欢呼声,响彻四方。入夜,酒足歌酣的人们,又在阵阵弦子伴奏下跳起了左脚舞,歌舞狂欢,通宵达旦。
懂视网【www.51do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