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我们褪去了眉宇间的青涩与稚嫩,像那夏日阳光下的木兰,闪耀着最纯净而又夺目的光。亲,在这离别的时节,我不想说告别的话儿,只想陪着你把我们的母校再细细慢慢地走一遍,好吗?
踏进校门,有一座小小的在建筑牵扯着我们的脚步,让我们直奔向她。那,就是我们的小平房。那里,是我们温暖的起点。在这里,我们曾迈着惊疑不定的脚步踏进教室,惶恐地看着迎接我们的同样惊疑不定的30双眼睛。30个年轻的灵魂,从此碰撞在一起,将这炎炎的夏日用激荡的热血点燃。
小平房外的小树林,是我们休息的最好去处。那里树叶茂密成荫,到了阳光浓稠的日子,便筛下点点碎金,细密的散落在青石板上。林中阴凉安静,偶有一二声鸟鸣,更添几分宁静。初一的生活还不甚忙碌,亲,还记得吗?每天吃完晚饭,我们便约一两个同学坐在林中的石椅上,谈论着生活趣事,那些清越的笑声穿过林子,一直飘入我记忆深处。小树林边有一排不算太长的围墙,围墙也不高,弯弯曲曲地半抱住了小平房。那年六一,阳光灿烂的有些刺眼,我们一个个的在围墙上写下自己心中梦想的大学,那时的笔触坚定有力,仿佛将梦想刻进了心底,相片记录下了那一刻的青春灿烂,阳光记住了,那燃烧着的木兰也记住了。
小平房斜对着的就是篮球场,曾经多少的泪水,欢笑都被他沉默的记在心底。第一次篮球赛,我们在赛场上奔走,挥洒着汗水,大家那因激动而涨红的脸,为伙伴加油助威而略微嘶哑的嗓音,队友间鼓励默契的眼神,都深深的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沿着篮球场拐一个直角,就来到了国际高中教学楼。某种意义上,我们是与这座楼一起成长的。我们进校,赶上国际高中的修建。挖掘机与搅拌罐日夜轰鸣。九月一开学,我们便搬进这似乎一夜之间长出来的大楼里。犹记得,那没有护栏的楼梯,还有那用红地毯盖着的裸露的泥石地,还有那满地的建筑垃圾。后来,漂亮的玻璃护栏装上了;后来,图书漂流站建成了,再后来,美术吧、音乐吧一一落户了……亲,还记得吗?初三的最后一学期,班主任在空旷的教室里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讲别人的成长故事和成功的经历,科任教师们恨不得把每个知识点都摁进我们小小的脑袋里,愈来愈浓的学习氛围使得我们变得紧张而又细致。
从国高楼出来,上一段缓缓的台阶,就来到了景观坡下的状元桥旁。虽然,我们曾无数次地笑话这个名字的恶俗,但此刻,满心的只有不舍与回忆,柳荫下,长凳上,三五好友的私语,那高高的上山的石阶上,还留着我们偷偷攀过的痕迹。
转过一条绿液滴翠的小径,来到了田径运动场。眼前、耳畔,全是运动会的场景:猎豹一样的速度,雄鹰一样的身影,磐石一样的决心在运动会上得以展现。各班之间产生了默默的较量,每一项比赛派出每个班最优秀的人才,在运动场上一展雄姿。在运动会上,明媚的骄阳,欢呼的人群,灿烂的笑颜和每个班获得的奖状,成为那时班上最美的画卷。后来啊,这里成了我们为迎接体考而奋战的沙场,流下的汗,可以掬一捧了吧,亲?
围绕运动场的,是我们的宿舍和食堂。我们总在想,这样安排是多么地美妙啊!跑累了,宿舍就在咫尺;想赖床的话,食堂的食菜香味会唤醒你的味蕾,让你辗转反侧,欲睡不能。虽然,当我们端端正正地坐在食堂的餐桌前时,总不免批判饭菜的有色无味,但学长们的谆谆告诫总响在耳旁:当你离开母校时,你才发现无论哪个学校的饭菜都没母校的香。唉,此刻,还未离开,我就想再去食堂坐坐,再吃一次母校的饭菜。
离开食堂,穿过草木葳蕤的读书广场,高高的校门远远在望。心中的离愁别绪像这广场的草木一样的疯长、缠绕。那洁白的木兰,依然高贵而馨香。
亲,让我们再次凝望我们的母校吧,把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铭记,藏在心房最深处。前方的路还很长,很长,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会累,会倦,会冷,而收藏在心中的母校,将会温暖我们的一生,对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