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牡丹:别名大萼臭牡丹,为唇形目、唇形科、大青属、唇形系列花卉,原产于亚洲中国、印度、越南、马来西亚,我国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地区,野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坡、林缘、沟谷、路旁、灌丛润湿处。1840年命名。根、茎、叶可入药,有祛风解毒、消肿止痛之效。。
叶大色绿,花序稠密鲜艳,花期较长,既适合在园林和庭院中种植,也可作地被植物及绿篱栽培,花枝可用来插花。主要变种:大萼臭牡丹,花序稍疏展,花萼特大,萼齿三角形。分布于四川海拔1000m左右的山坡林缘。
颜色分类:粉色_红色 ;茎形分类:直立 ;叶序分类:对生 ;叶形分类:卵形 ;光照需求:中光 ;开花季节:春季 ;培育难度:中等 ;适宜温度:22℃±4℃ ;酸碱范围:6.4±.6(PH)
臭牡丹植物特征:
灌木,高1-2m,植株有臭味。花序轴、叶柄密被褐色、黄褐色或紫色脱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圆形,皮孔显著。叶对生,叶片纸质,宽卵形或卵形,顶端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截形或心形,边缘具粗或细锯齿,侧脉4-6对,表面散生短柔毛,背面疏生短柔毛和散生腺点或无毛,基部脉腋有数个盘状腺体。
臭牡丹种植方法:
适应性较强,喜阳也耐阴,喜欢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湿、耐旱、耐寒。不择土壤,但以肥沃疏松的夹沙土栽培较好,即使在轻度至中度的盐碱地中也可生长。可以盆栽,也可以地栽。盆栽用菜园土加适量土杂肥作基质。盆径15-20cm的,每盆定植1株,盆钵大时,每盆可栽2-3株,带土团更易成活。地栽要根据栽培目的灵活决定。
臭牡丹繁殖方式:
播种:种子成熟后可随采随播,也可把成熟的果实采下阴干,留到第二年春季播种。
臭牡丹开花形态:
花果期5-11月。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密集。苞片叶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早落或花时不落,早落后在花序梗上残留凸起的痕迹,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被短柔毛及少数盘状腺体,萼齿三角形或狭三角形。花冠淡红色、红色或紫红色,裂片倒卵形。核果近球形,成熟时蓝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