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犀:别名草木樨,为豆目、豆科、草木犀属、豆目系列农作物,原产于欧洲地中海东岸、中东、中亚、东亚均有分布。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南、西南各地。野生山坡、河岸、路旁、砂质草地及林缘。1776年命名。入药主治哮喘、支气管炎、肠绞痛、创伤、淋巴结肿痛。。
花期比其他牧草早半个多月,且耐碱性土壤,是很常见的优质牧草,也是欧洲当地较为常见的野生杂草。其地上部分可药用。味微甘,性平,归脾、大肠经,有止咳平喘、散结止痛之功效。
颜色分类:黄色_绿色 ;作物分类:牧草 ;味道分类:清淡 ;形状分类:异形 ;光照需求:中光 ;开花季节:夏季 ;培育难度:较易 ;适宜温度:20℃±6℃ ;酸碱范围:6.6±.6(PH)
草木犀作物特征:
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200cm。茎直立,粗壮,多分枝,具纵棱,微被柔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镰状线形,中央有1条脉纹,全缘或基部有1尖齿。叶柄细长,小叶倒卵形、阔卵形、倒披针形至线形,先端钝圆或截形,基部阔楔形,边缘具不整齐疏浅齿,上面无毛,粗糙,下面散生短柔毛,侧脉8-12对,平行直达齿尖,两面均不隆起,顶生小叶稍大,具较长的小叶柄,侧小叶的小叶柄短。
草木犀种植方法:
幼苗生长较慢,防除杂草是关键。每次收割后,应进行灌溉、追肥、中耕松土及除草促进再生能力。牧草收割适宜期应在单位面积内营养物质最高且植株寿命无影响为宜。收获茎高在50cm左右,此时收割营养物质产量高,根部养分蓄积到-个相当高的水平,易再生。收获过早由于蛋白质含量高,饲用价值高,但产量很低,根部养分蓄积量少,不宜再生。收获过迟,草原老化,饲用价值低,茎基部新枝多,割收老嫩不齐,调剂困难。
草木犀繁殖方式:
种子外表皮较坚实、硬实率在50%左右,播前要把种子与沙子混合揉搓或用石碾子擦伤种皮,使种子易吸水发芽、出苗快整齐。有条件的地区可秋冬播种,利用春季冻融交替的温度变化破坏坚实种皮,提高发芽率。北方地区适宜春播或夏播。春播宜旱。适宜播月在5月末至6月初,这时整地可将发芽的杂草除去,减少对幼苗的危害,且进入雨季对幼苗生长提供很好的温度、光照、水分条件管理好可霜后放牧。条播撒播、点播均可,播深2-3cm。
草木犀开花形态:
花期5-9月,果期6-10月。总状花序腋生,具花30-70朵,初时稠密,花开后渐疏松,花序轴在花期中显著伸展。苞片刺毛状,花梗与苞片等长或稍长。萼钟形,脉纹5条,甚清晰,萼齿三角状披针形,稍不等长,比萼筒短。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与翼瓣近等长,龙骨瓣稍短或三者均近等长。子房卵状披针形,花柱长于子房。荚果卵形,先端具宿存花柱,表面具凹凸不平的横向细网纹,棕黑色,有种子1-2粒。种子卵形,黄褐色,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