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别名艾_白蒿_冰台_甜艾_灸草_海艾_白艾_蕲艾_家艾_艾叶_陈艾_大艾_艾绒_艾蓬_火艾_大叶艾_五月艾,为菊目、菊科、蒿属、菊目系列农作物,原产于亚洲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我国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乎遍及全国。野生于中低海拔的草原、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局部地区为优势群落。1910年命名。全草均可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成艾条可供艾灸用,又是“印泥”的原料。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艾可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晒干粉碎成艾蒿粉,还是畜禽优质饲料添加剂。民间认为艾草有招百福的作用。。
植株有浓烈香气,嫩芽及幼苗可作菜蔬,也是治疗虚寒性妇科常用药之一。在《诗经》时代,就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在我国文化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内涵。人们用它祈福生活的美满和平安、解除病痛,民间还用它驱毒辟邪或占卜。
颜色分类:黄色_绿色 ;作物分类:药材 ;味道分类:清香 ;形状分类:条形 ;光照需求:中光 ;开花季节:夏季 ;培育难度:较易 ;适宜温度:20℃±5℃ ;酸碱范围:6±.5(PH)
艾蒿作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株高80-200cm。主根明显,略粗长,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草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古时候人们常把艾草、菖蒲、雄黄、檀香等装在小布袋内,做成香囊用五彩线系着,挂在身上,以得健康。
艾蒿种植方法:
繁衍及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很强,耐寒、耐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潮湿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人工栽培在丘陵、低中山地区,生长繁盛期24-30℃,气温高于30℃时,茎杆易老化、抽枝、病虫害加重。冬季低温小于-3℃时,当年生宿根生长不好。
艾蒿繁殖方式:
播种:早春播种,3-4月可直播或育苗移栽,播种后覆土0.5cm。苗高10-15cm时定苗。分株:艾分蘖能力强,一般1株艾一年能分蘖成几株至几十株,可以作为分株繁殖的材料。因此,生产上大部分采用分株繁殖的方式,该方式也是人工栽培的主要繁殖方式。
艾蒿开花形态:
花果期7-10月。头状花序椭圆形,无梗或近无梗,排成小型的穗状花序,并在茎上通常再组成狭窄、尖塔形的圆锥花序,花后头状花序下倾。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外层总苞片小,草质,卵形或狭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边缘膜质,中层总苞片较外层长,长卵形,背面被蛛丝状绵毛,内层总苞片质薄,背面近无毛。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