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取企业商业秘密的间接手段主要有十八种,具体包括:1.单位的科研人员;2.原材料供应商;3.模具制作商;4.半成品生产商;5.销售商;6.仓储公司;7.创意策划、设计者、广告商;8.翻译人员;9.计算软件开发商;10.打字店业主、印刷业主;11.各类顾问;12.新闻记者;13.税务、海关、商检等行政执法人员;14.政府涉密人员;15.银行职员;16.中介服务、评估、审计机构;17.小偷;18.废品回收者。这些渠道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或企业家疏于防范的泄密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