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地方就有这样的风俗,就是白露必吃龙眼,也就是说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是对身体有很大的益处,那么在白露到来的时候还有些什么活动呢,白露有什么风俗活动,白露有什么讲究吗,白露这些风俗活动是怎么来的,接下来大家就随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白露有什么风俗活动
吃龙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当地习俗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一传统习俗。
白露米酒
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饮白露茶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采“十样白”
浙江温州的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祭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收清露
《本草纲目》称秋露多时,可以用盘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秋露寨具肃杀之气,宜于煎制润肺杀祟的药物。
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安徽、四川各地,秋天民间就用瓷器收取草头的清露,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
打枣
白露前后农家开始收枣,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竹竿打枣,只是用力要轻,以减轻对枣树的伤害,否则来年枣树产量就堪忧了,这种情况老人家形象地称之为“打聋”。
白露是什么意思呢
“白露”从字面上非常好理解,说的是白露节气到来,自然界中就会出现白色的露水了,这露水也是因为炎热暑气开始慢慢消退,而地里的寒气开始上升,空气冷暖不均,雾气出现凝结形成金银剔透的白色小露珠,农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野外早晨起来能看到远处的山上雾气腾腾,近处的水塘水面上也是雾气腾腾,草丛中也挂满了露珠。
白露有三个很明显的特征,即是农民常说的白露有三侯“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这三个特征就是白露节气最好的诠释。我们先来说说“凉风至”,这里说的凉风至,是与炎热三伏天季节的时候,天空中吹过来的风都是热风,给人的感觉是热气腾腾,是那种“上蒸下煮”的热气。而白露节气来临之后,因为昼夜温差大,晚上和早上气温比较低,这样吹过来的风是凉风而不是热风,这样人们吹着凉风很舒服。
“白露降”,白露降就是说的早晨我们就可以看到野外露水降临,有种白露为霜的寒气了。“寒蝉鸣”说的是秋蝉,与夏蝉不一样,夏蝉是越热越叫得狠,而秋蝉是因为天气凉才鸣叫的,并且这种鸣叫不会与夏蝉一样频繁。
白露节气古人也有自己的解释,如《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对“白露”的解释是“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秋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这里很好说明白露节气到来,寒气开始盛了。
白露有什么讲究吗
白露日宜祭蜀王
白露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白露日宜采集“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白露时节宜“秋兴”斗蟋蟀
在白露农闲的时候,农村的人们就会玩斗蟋蟀的游戏,称为“秋兴”。从宋代开始民间就流行白露斗蟋蟀,当时主要盛行于王孙贵族之间。明清时期,此风更盛。清顾禄的《清嘉录》对此就有详细记载:“白露前后,驯养蟋蟀,以为赌斗之乐,谓之‘秋兴’,俗名‘斗赚绩’,白露时节人们“提笼相望,结队成群,呼其虫为将军。”
斗前挑选蟋蟀很有讲究,“以头大足长为贵,青、黄、红、黑、白正良为优。”蟋蟀选好后,“大小相若,铢两适均,然后开栅门。”斗时,在台上“两造认色,或红或绿,日‘标头’。“台下观者,即以台上之胜负为输赢,谓之‘贴标门’。分筹码,谓之‘花’。‘花’,假名也,以制钱一百二十文为一花,一花至百花、千花不等,凭两家议定;胜者的彩,不胜者输金,无词费也。
直到现在,斗蟋蟀仍是平民百姓的一大娱乐活动,北京尤其盛行。进入白露,人们就会拿上自己精心养育的蟋蟀,来到开阔场地参斗,观众也是兴致高昂,聚精会神观战,场面十分热闹。
白露时节宜天炙
白露这天,上海的人们会将取来的露水和墨水抹在小孩的额间、背心,说是能祛除百病,当地人称为“天灸”。家里有孕妇的,会在这天清晨割些苦草并储藏起来,给孕妇煎汤,以保证其顺利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