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离职后,如果认为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仍然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仲裁的条件包括以下:
1、当事人:劳动仲裁的当事人必须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即只有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争议才能进行劳动仲裁;
2、争议类型:劳动仲裁的争议类型必须是法律规定可以进行劳动仲裁的范围内,如支付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争议;
3、仲裁时效: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即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请求;
4、仲裁管辖:劳动仲裁的管辖由具有劳动争议仲裁资格的劳动仲裁机构管辖;
5、证据:劳动仲裁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因此在进行劳动仲裁前,当事人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材料。
综上所述,双方也可以在劳动争议发生前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问题,避免进入到劳动仲裁程序中。同时,劳动仲裁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遵守仲裁结果,否则可能会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