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假释的犯罪人在假释考验期满后的5年内再次犯罪不构成累犯。累犯成立的要求是后罪发生的时间,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5年之内。对于被假释的犯罪人,这5年的期限应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法律分析
假释期间犯罪不构成累犯,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因为累犯成立的要求是后罪发生的时间,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5年之内。犯罪分子被假释的,假释考验期期满才视为刑罚执行完毕,所以这5年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人,应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拓展延伸
假释期间犯罪的影响及其对累犯率的影响分析
假释期间犯罪对累犯率有着重要影响。假释是指在服刑一段时间后,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分子可以暂时获得部分自由的一种制度。然而,假释期间犯罪是否会构成累犯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一方面,假释期间犯罪可能导致累犯的增加。犯罪分子在假释期间再次犯罪,可能表明其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改过自新的决心不够坚定。这种累犯行为可能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也会增加执法机关的负担。
另一方面,假释期间犯罪不一定会构成累犯。有些犯罪分子在假释期间能够通过改造和自我反思,重新融入社会并保持良好的行为表现。这种情况下,假释期间犯罪对累犯率的影响可能较小。
综上所述,假释期间犯罪对累犯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为了减少假释期间犯罪对累犯率的不良影响,应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教育和改造工作,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和监管机制,以促使他们真正改过自新,回归正常生活。
结语
假释期间犯罪是否构成累犯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假释考验期内再犯罪不构成累犯,而累犯要求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的5年内再犯。假释期满后才视为刑罚执行完毕,故被假释的犯罪人应从假释期满日起计算这5年期限。假释期间犯罪对累犯率有重要影响,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为减少其不良影响,应加强犯罪分子的教育与改造工作,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与监管机制,促使其真正改过自新,回归正常生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五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第八十六条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