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法院能否以调解轻罪判定缓刑?

2023-10-03 来源:星星旅游

判缓刑的可能性较小,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且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犯罪分子,仍可宣告缓刑,但附加刑仍需执行。

法律分析

判缓刑的可能性较小。轻伤害,其行为触犯了《刑法》第234条之规定,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如果当事人愿意赔偿,但对方要价太高,或者不同意调解,经法院调解后失败的,法院根据案情及悔罪表现,仍然可以宣告缓刑。民事损失由法院判决,将赔偿款提前交给法院。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节缓刑

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拓展延伸

法院在刑事案件中是否具有调解权利?

在刑事案件中,法院通常具有调解权利。调解是指通过法院的介入,促使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达成和解协议,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酌情决定是否采取调解方式。调解的目的在于减轻法院的负担,提高司法效率,并且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然而,调解并非适用于所有刑事案件,严重的犯罪行为通常不适合调解。法院在决定是否调解时,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性质、双方当事人的意愿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因素。因此,法院在刑事案件中具有一定的调解权利,但具体的调解决策仍需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决定。

结语

根据《刑法》第234条之规定,对于轻伤害罪行,判缓刑的可能性较小。然而,如果当事人在法院调解后愿意赔偿但对方要价过高或不同意调解,法院仍可根据案情及悔罪表现,考虑宣告缓刑。宣告缓刑需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不对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此外,法院可在缓刑考验期内限制犯罪分子的特定活动、区域、场所和人员接触。调解在刑事案件中具有一定的权利,但具体决策需综合考虑案件性质、当事人意愿和社会公共利益等因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七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三百零一条 在审理过程中,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动投案或者被抓获的,人民法院应当终止审理。

没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财产确有错误的,应当予以返还、赔偿。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三十八条 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时,可以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