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刑法第几条定义诈骗罪?

2023-10-02 来源:星星旅游

诈骗罪的定义及处理方式: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多次诈骗时,已归还的财物不计入诈骗数额,量刑时考虑多次行骗的金额。被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孳息,明确权属的归还给被害人,权属不明确的按比例归还被害人,无法确定被害人的归入国库。如果诈骗财物已用于归还个人欠款等经济活动,如恶意取得则追缴,如善意取得则不追缴。

法律分析

第266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对于多次进行诈骗,并以后次诈骗财物归还前次诈骗财物,在计算诈骗数额时,应当将案发前已经归还的数额扣除,按实际未归还的数额认定,量刑时可将多次行骗的数额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虑。行为人进行诈骗犯罪活动,案发后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如果权属明确的,应当发还给被害人;如果权属不明确的,可按被害人被骗款物占扣押、冻结在案财物及其孳息总额的比例发还被害人;如果能够确定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不属于已查明的被害人所有,但又无法发还未查明被害人的,应当依法上缴国库。行为人将诈骗财物已用于归还个人欠款、货款或者其他经济活动的,如果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属恶意取得,应当一律予以追缴;如确属善意取得,则不再追缴。

拓展延伸

刑法中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及适用范围

刑法中的诈骗罪是指以欺骗手段,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要件即故意,客观要件即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和骗取他人财物。适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各种形式的诈骗行为,如网络诈骗、电话诈骗、传销诈骗等。刑法对诈骗罪的惩处力度较大,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以罚金、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对于涉及诈骗罪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结语

诈骗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多次诈骗并归还前次诈骗财物的情况,应按实际未归还的数额认定,并将多次行骗的数额作为从重情节考虑。对于案发后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应根据权属明确与否,发还给被害人或依法上缴国库。诈骗行为一经查实,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