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虚假身份证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的欺诈行为,使合同无效。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财物,则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我国刑法第224条,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法律分析
员工使用虚假身份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其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应属无效。
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假的身份证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还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拓展延伸
使用虚假身份证签署合同的法律后果
使用虚假身份证签署合同属于欺诈行为,其法律后果严重。首先,合同的效力将受到质疑,可能被宣告为无效或撤销。其次,签署人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如伪造身份证件、欺诈等罪名,可能被判处罚款、有期徒刑甚至是剥夺政治权利。此外,合同另一方可以主张追究损害赔偿,要求返还已支付的款项,并可能要求支付违约金。还可能引发声誉损失和信用记录问题,影响个人及企业的信誉。因此,为了避免法律后果,任何人都应遵守法律,不得使用虚假身份证签署合同。
结语
使用虚假身份证签署合同属于欺诈行为,其法律后果严重。合同可能被宣告无效或撤销,签署人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合同另一方可主张损害赔偿,还可能引发声誉损失和信用记录问题。遵守法律,不得使用虚假身份证签署合同,是维护个人及企业信誉的重要举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所列行为之一,从事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
(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