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药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aestivumL.的种子或其而粉。具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的功效。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
别名
来
性味归经
甘,凉;归心、脾、肾经。
功能
本品具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的功效。
主治
脏躁,烦热,消渴,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
药理作用
镇痛及抗病毒作用:从小麦中提取的脂多糖(LPSw)静脉注射或灌胃,均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显著的镇痛作用,LPSw可激活巨噬细胞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临床上对各种疱疹患者有效。
医家论述
1.《别录》:“主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面消谷止痢。”
2.《药性论》:“能杀肠中蛔虫,熬末服。”
3.《本草拾遗》:“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4.《纲目》:“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灼伤。”“小麦面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生食利大肠,水调服止鼻衄。吐血。”
5.《医林纂要·药性》:“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
6.《本草再新》:“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用法用量
内服:小麦煎汤,50-100g;或煮粥。小麦面炒黄,温水调服。
外用:适量,小麦炒黑,研末调敷。小麦面干撒或炒黄调敷。
临床应用
药膳食疗:
糯米小麦粥:
功效: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自汗神疲、妇女心神不定、神经衰弱等症。
原材料:糯米50g,小麦60g、白糖适量。
做法:将糯米、小麦共加水煮粥,进食前调入白糖。
用法:每日早、晚服食。
配伍应用
1.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2.治消渴口干:小麦用炊作饭及煮粥食之。(《食医心镜》)
3.治泄痢肠胃不固:白面一斤。炒令焦黄,每日空心温水调(服)一匙头。(《饮膳正要》)
4.治内损吐血:飞罗面不计多少。微炒过,浓磨细墨一茶脚,调下二钱。(《产乳备要》)
5.治大衄出血:飞罗面入盐少许。冷水调服三钱。(《随息居饮食谱》)
6.治老人五淋,身热腹满:小麦一升,通草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饮之。(《养老奉亲书》)
7.治妇人乳痈不消:白面半斤,炒令黄色,醋煮为糊,涂于乳上。(《圣惠方》)
8.治火燎成疮:炒面,入栀子仁末,和油调(涂)之。(《千金方》)
9.治汤火伤未成疮者:小麦炒黑为度,研为末,腻粉减半,油调涂之。(《经验方》)
使用禁忌
1.《纲目》:“小麦面畏汉椒、萝菔。”
2.《随息居饮食谱》:“南方地卑,麦性粘滞,能助湿热,时感及疟、痢疾、疳、疸、肿胀、脚气、痞满、痧胀、肝胃痛诸病,并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