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什么是挑担式的房子

2023-04-28 来源:星星旅游

挑担式的房子指的是在某一片民房当中孤高的那一栋房子,也就是唯有这一栋房子,高过四周其他的房子,从远处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孤独的人挑着担子一样,有的地方还用“抬轿房”来形容这样的宅子。

中国五大样式传统民居

1、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即从原始社会的巢居逐步演变而来。在浙江余姚发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即干栏式房屋。干栏式住房一般都设计建造两层,第一层为架空式,没有墙壁,不做房间,只用柱架空。主要目的是进行防御,防止地面有水,高低不平,同时防止狼虫虎豹进入屋中,所在自古以来都做架空式。目前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少数民族中还在运用。

干栏式房屋的第一层有高有低,这是按居住者的要求而确定的。干栏式建筑防潮、防水最好。当今现代建筑中如图书馆、博物馆等亦仿照干栏式而建造,也是非常别致又有传统风格的。

中国早期宫殿建筑有的也做干栏式,例如,唐代的一些宫殿做干栏式,后来将高度缩短,变成短桩台基。这种做法流传到日本,因此日本古建筑中保存很多的干栏式房屋。另外,干栏式建筑也传到朝鲜,目前在韩国也都保存许多干栏式建筑,诸如佛寺及民间居住房屋都采用干栏式,而且非常普遍。这样的房屋还流传到马来西亚,这都是华人工匠建造的,在马来西亚称为“高脚屋”。中国除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有大批干栏式建筑外,其他地方也有干栏式房屋,不过没有云贵川那样普遍。

2、井干式房屋

井干式房屋,是用圆木做成的,两头、四角上下排列,十字相交,端部刻出榫卯,交接很紧密,屋顶做平顶或者做起脊式都是可行的。门窗做成普通式,这样房屋造价低,施工特别快,冬日也很温暖,因为木材是一种暖性材质,人们居住起来特别舒适。

这种房屋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大概从汉代开始就建设这种房屋了,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井干式房屋、井干式与干阑式相结合的房屋可为佐证。井干式房屋历代流传,今天在全国各地的林区仍然建造与使用这类房屋,如新疆阿尔泰山南麓各地、云南、吉林、黑龙江、江西等地,它们的构造风格别致,各有特色。

3、穹庐式房屋

穹庐式房屋,也就是圆顶房屋。自从西安半坡遗址发现后,我们从中观察出半穴居式房屋有两种形制:一是圆形,二是方形,这两种形式同时向前发展。圆形的房屋到后期即以穹庐式为典型,因为穹庐式房屋多半用于沙漠、草原,可以随时拆卸与安装,用现代的话来说,它是一种活动房屋。

内蒙古用的所谓“蒙古包”即穹庐式房屋的代表,除此之外,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圆房子也是蒙古包式房屋,即可以移动的活动房屋。但是在内蒙古一些地方的蒙古族人还做固定式蒙古包,即用泥土木结构建造起来的地面上的房屋,不过它的式样和蒙古包是相同的。这种样式在新疆也有。新疆的哈萨克族也用毡包,这也是穹庐式房屋的一种。在全国许多地方建造的粮仓、仓库,也做成圆式仓房。以上这些房屋都是圆形半穴居发展的结果。

在福建省永定县各村客家人建造住屋,也是固定式的圆形房屋,名曰“永定客家房”。这种房屋是集体住宅,一组住宅住70至80家,建3层楼。外形为防御型,内为木装修,人们活动即在内院。在这个县内建造很多这种类型的住房,以圆形为主,其中也有方形,但这种圆形的房屋不属于穹庐式。

4、窑洞式房屋

窑洞式房屋,中国各地,特别是大西北地区,土质为黄土,质密而纯,土质坚硬而不塌落,所以在这些地区挖筑窑洞,用窑洞作为居住房屋。窑洞都是向横向发展的,因为横向为山,挖入后可以有一定长度。如果在平地上挖洞,必然先向下挖,挖出一个地坑来,然后再横向挖,道理是相同的。而原始社会的穴居则不然,穴居是进入地下的,它不是横向挖入,这是两个方向的。

用窑洞来作为居住房屋,主要是节省有效的耕地面积,节省大量的建筑材料。例如甘肃陇东地区,县县做窑洞,每到一个村或一个地方,看不到人家,看不到村落,好像没有人,其实人们都居住在窑洞里。窑洞的特点是冬暖夏凉,正如当地人们的谚语:“风雨不向窗中入,车马人在屋上行。”这是窑洞的真实写照。

中国有6个大的窑洞区:甘肃陇东窑洞区,陕西陕北窑洞区,内蒙古察哈尔窑洞区豫西窑洞区,山西晋中窑洞区,河北张北窑洞区。它们的窑洞式住宅式样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洞房本指深邃的内室。古代民居建筑具有明确的方位。户内“前堂后室”,室的左右两旁还有居室,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房”;户外,中上正室为一家之“堂”,其左下、右下的位置是合院的厢房,亦称东房、西房、偏房、耳房。可见,房不论在户内还是户外,都处于边缘位置,相对隐蔽,因而成为较为私密的空间,“洞房”之说也由此而来。“房”衍生出与子女妻室相关的意思来,比如称子嗣兄弟中的长兄为大房,依次为二房、三房,等等;称正妻以外的妻妾为填房、偏房等。

5、合院住宅

合院住宅,即人们常说的四合院或者三合院,实际上从一栋房屋到四合、六合甚至更多,都叫合院住宅。合院住宅是我们祖先最先建造的,到西周时代已经成熟,并做出一些建筑规制,这种规定后人称为沿用制度。中国的宫廷、庙宇、佛寺、书院、会馆等公共建筑,都是在合院住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一个院子扩为几个院子,由一进升为几进院子,实际上就是合院住宅的扩大与发展。合院建筑是中华民族居住形式的一个基本体。在历史上各时期,都以合院住宅为蓝本进行改良建设,但不论如何改,不论各地气候如何不一样,基本上也都是以合院住宅为原则来进行建设的。全国各地各城镇的房屋,仔细观察,没有一处不用四合院的。这是住宅的基本原则,所以三千年来在全国各地建造房屋,没有不用合院建筑的。就是在海外,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的住宅大都离不开合院建筑。因此说中国的合院建筑是一项重大的成就与贡献。

至于合院建筑的名称就更多了,如云南一颗印、新疆土围子、东北大响窑、北京四合院、青海土掌房、山西一面坡、吉林虎头房、山西太谷砖楼院、灵石王家大院、舟山防风院、蒙古大王府、海南折面顶、福建叠落顶、四川吊脚楼等,都是不同形式的合院建筑,其花样之多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