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巷镇人文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4:2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06:25

马巷镇,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其名字的由来富有传奇色彩。传说中,它曾是一个荒芜的土岗,形似大木船,古称“舫山”,因其地形与当地家庭布作坊的“青学”和踏石有关,故得名“踏石”。另一种说法是,它是古唐厝港帆船的停泊点,名为“坝仔下”,在五十年代的挖掘中,发现了与村庄遗迹相符的物证,进一步证实了“踏石”之名的由来。


《同安县志》和《马巷厅志》都记载了“踏石”即现在的“马家巷”。关于“踏石”的命名,年长的居民们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朱熹的预言则为马巷的发展带来了吉祥的预兆。他赞赏马巷依山傍海的地理优势,认为这里在未来将成为交通便利之地,因此留下了“五百年后必有通利之所”的诗句。马巷的街市也随着历史的推移而繁荣,清朝时的小庙相泼公宫曾是街市的中心,吸引了众多信徒和商贩,逐渐发展成为农村市集的雏形,最终形成了马家巷这一名字。


马巷的其他重要古迹如池王宫,元威殿供奉的池府王爷,是明朝时期建立的,如今成为了两岸民俗文化交流的平台。城隍庙则始建于乾隆年间,见证了马巷的兴衰。而舫山书院则是马巷的教育中心,始建于清代,历经沧桑后在2006年得以重修,继续传承着地方的文化教育事业。




扩展资料

马巷镇是“闽南四大古镇”之一,数百年的商业重镇,自古以来就有以“车轮滚滚,纸字千万捆”形容马巷“无商不富”的说法。但改革开放以来,同水头、安海、灌口其他三镇相比,发展一直处于弱势。最近两三年来,马巷古镇发生了许多大的变化,翔安火炬产业区的建设、大卖场的入驻、翔安首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等,都对经济产生了强劲的推动作用,经济的发展使城区面貌不断更新。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