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发病机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5:1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天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机理,是研究药物依赖、成瘾行为及其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领域。其核心在于理解药物如何影响大脑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与生理变化。具体来说,药物依赖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代谢耐药性、细胞耐药性、受体学说、戒断综合征的废用性增敏假说以及生物胺学说。



首先,代谢耐药性和细胞耐药性是药物依赖机制的基础。代谢耐药性是指药物在代谢过程中加速,导致组织内药物浓度降低,从而减弱药物的作用和有效时间。细胞耐药性则涉及神经细胞适应性的改变,使得只有血液中保持高浓度药物时,神经细胞才能正常运作。然而,关于细胞适应性改变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受体学说是解释药物依赖形成的关键理论。脑内发现对吗啡类药物具有特殊亲和力的吗啡受体以及内源性吗啡受体激动剂。药物依赖性的迅速形成可能与外源性吗啡与这些受体的高亲和力有关。一旦受体被阻断,耐药性会急剧增加。



戒断综合征的废用性增敏假说则揭示了药物长期使用对大脑功能的复杂影响。当吗啡受体长期被阻断后,不仅出现耐药性的增高,同时也由于瘾药的阻断,导致受体废用性增强。这解释了在停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戒断综合征现象。



最后,生物胺学说关注了单胺类神经递质在成瘾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参与镇痛和成瘾过程。注射吗啡后,脑内5-羟色胺的更新率会随着耐药性的出现而增高,这进一步揭示了药物如何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系统,引发药物依赖和相关的精神障碍。



综上所述,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机理涉及药物与大脑的相互作用,包括代谢与细胞耐药性、受体学说、戒断综合征的废用性增敏假说以及生物胺学说。理解这些机制对开发有效的药物依赖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扩展资料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是指与精神活性物质(简称物质)相关的精神障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物质依赖障碍和物质滥用)另一类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障碍,包括:精神活性物质中毒,精神活性物质戒断反应精神活性物质所致谵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持久性痴呆,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持久性遗忘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心境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焦虑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性功能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睡眠障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